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名篇。遗憾的是教学参考书对这一名篇的解读.却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最新版本《教师教学用书》,依然沿袭旧说,未作更正。  相似文献   

2.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对立的阶级和政治派别之间,历来存在着尖锐、复杂的斗争。王、张、江、姚“四人帮”同刘少奇、林彪一样,长期以来,疯狂地反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原则,歪曲地利用文化遗产,为他们篡党夺权的罪恶阴谋服务。一九二○年,列宁在揭露波格丹诺夫等一伙机会主义者时,尖锐地指出,他们“在‘无产阶级文化’的幌子下偷贩着资产阶级的反动的观点。”“四人帮”玩弄的也正是这种卑鄙伎俩。他们口头上大叫大嚷,要建立纯粹的无产阶级艺术和无产阶级文化,把文化遗产一笔勾销;实际上却制造种种借口拼命推销腐朽的、反动的破烂;他们时而兜售“全盘否定”的谬论,妄图在自己的鬼脸上涂几点“左”的红斑,时而不遗余力地大搞借古讽今,颂古非今。这些言词,这些表演,看起来似乎变幻不定,“左”右摇摆,剥其画皮,看其实质,全都贯串着一条极右的黑线:颠复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是“文化遗产”还是“外来文化”──关于《拿来主义》中“大宅子”比喻的本体文小燕关于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大宅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认为是比喻“文化遗产”,课本的预习提示也认为《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提出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观点,至今让人受用不尽。然而,我们却鲜有用“拿来主义”的眼光来审视这篇杂文本身的,本文试就文中三处内容做辩证分析,以期做到“占有,挑选”。一、关于几位“大师”《拿来主义》第一段写道:“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根据课文注释,我们得知1932年至1934年间,美术家徐悲鸿、  相似文献   

6.
赵建晖 《考试周刊》2014,(82):26-26
<正>自从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后,中学语文界几乎都把文本中那个著名的喻体大宅子解读成了文化遗产。大宅子果然比喻的是文化遗产吗?我们一起作分析。一、从喻体大宅子来看所指的可能性鲁迅后期杂文所涉大多是严肃的理论问题和政治问题,写作于1934年6月的《拿来主义》也不例外。但是文本后半部分比喻论证的选择和使用,使阅读者从对社会政治话题的紧张专注,转移到和大众更贴近的日常生活上。让读者在更加可感  相似文献   

7.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看法,《风景谈》文章好,难得教好。究其因缘,我觉得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风景谈》究竟是什么体裁,应不应该把它当“形散而神聚”的散文来教。二、《风景谈》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应不应该以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一句话:《风景谈》的教学究竟应该以“景”为中心还是以“谈”为中心。对于这个问题,教材的释解注解是这样说的:“本文所写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万有引力就是重力"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全面分析了万有引力、重力和向心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16,(4):98-105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诸多观点之一,是马克思对于宗教社会作用的正确判断。在历史上,宗教所具有的精神麻醉的作用是不容否定的,宗教是剥削者、统治者维护其根本利益的手段,宗教不能真正解决劳苦大众的苦难,只能使其从精神上得到虚幻的安抚,放松了争取此岸现实幸福的斗争。即使是在当今社会,"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论断依然并不过时,不能为个别人的某些认识所左右。  相似文献   

10.
对于文化遗产,毛主席从来主张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予以正确对待,反对那种所谓“一切皆坏”或“一切皆好”的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毛主席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  相似文献   

11.
对前人的理论成果进行批判地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遗产的重要方法和突出特点。这一方法和特点,在恩格斯著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中,再一次得到集中体现。《终结》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最杰出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作了系统的阐述。下面拟就该文中有关批判地继承问题略加论述。恩格斯在《终结》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继承,主要是按照“要批判地消灭它的  相似文献   

12.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杂文,其语言应用极具特色,教师从巧用比喻、直观描绘、妙用反语、推出仿词、多样对比等角度展开教学引导,鉴赏效果会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辽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发表的李世刚、卢文晖同志的文章《史记的思想与艺术》,对《史记》的思想意义和价值作了比较中肯的评价。但是,文中说: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鞭挞”和“批判”了吕后。我对此话不敢苟同,现在提出我的看法,来和李、卢两位同志商榷。文章说:吕后“罢黜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老臣宿将”。凡是读过《史记》的人,都不会有这样的见解。刘邦晚年曾一再想废掉太子刘盈,他说太子“为人仁弱”,“不类我”,而想改立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刘如意为太子,说如意“类我”。以后,由于大臣们的坚决反对,觉得“群臣心皆不附赵王”,终于没有实现。吕后对拥立太子刘盈的大臣,竭力拉拢,甚至亲自“跪谢”。(《张丞相列传》)吕后依靠功臣集团的力量才保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9期《<拿来主义>与梅兰芳》一文,认为鲁迅先生“对梅兰芳个人的评价显然是有偏颇失妥之处的”,其理由是:“梅兰芳是近代戏曲史  相似文献   

15.
《拿来主义》教学一课谈谢连芳[编者按]中学语文教学由于体裁广泛,因而电化教学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课文电化教学开展得较好;说明文和应用文等体裁的课文电化教学开展得较差;而以抽象说理为主的议论文课文则几乎是一片被...  相似文献   

16.
揣摩语言,就是反复思考推求语言的滋味。具体地说,一是辨析词句的深层含义,二是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揣摩语言,要在总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对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辨析、品味,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以此不断增强语感。反过来,对语言的揣摩,又有助于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本文就选取《拿来主义》中的一些重要词语来谈谈怎样辨析品味。  相似文献   

17.
各种版本的教材中,大多数认为<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一篇文章".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根据.由唐弢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又从批判与继承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发挥.他把遗产比作一所祖传的大宅子,认为重要的首先是把它‘拿来'!"结合当时社会历史现状,纵观全文内容和结构,<拿来主义>中的"拿来",当指"融合新机",以"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继承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文非 《语文知识》2000,(9):70-71
高中语文第五册《〈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有句:“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教材将其中的“继述”释为“继承、讲述”,失之。其实,“继”“述”二字同义,都是继承之意。“述”,《说文》释为“循也”。《汉书·地理志下》:“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流放,作《离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开篇和结尾的两处提到了“妻”:“……妻在屋里拍着閠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两处“妻”指谁?有关教参书中引有这样的话:“朱自清的夫人陈竹隐回忆当时的情况……”这就很容易使人以为朱自清在《荷》文中  相似文献   

20.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毛主席对我们一贯的教导。早在一九三八年,就说过:“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一九三九年,又说: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一九四○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