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其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表现出的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其活动的形式和物质形态,是以师生为主体,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以各种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气候。 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是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活动为主体.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立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的各种活动形式及物质形态。校园文化既然是师生创造的.那么一方面校园文化就成为学校师生信念的凝聚、精神风貌的象征.另一方面师生行为规范必然遵循着该校的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师生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如何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无形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包括高校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和高校外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其中,高校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主要由高校内部有形环境(或物质环境)和无形环境(或精神文化环境)构成。校园有形环境包括校容校貌,教学楼、图书馆等各种建筑设施的布局,学校的绿化环境,以及教学科研设备水平和体育文化设施等,它是校园环境显性的物质形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硬环境”。校园无形环境包括以校风、学风、班风和师风为主的内部组织环境;师生在各种校园活动中形成的人际环境;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信息环境以及集体和个人的心理环境等。它是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新取向,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必将致力于校园生态文化的构建.21世纪的校园应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生态教育系统,通过各种实施途径,注重人-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衡,造就生态校园,推进学校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绿色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最新取向,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必将致力于校园生态文化的构建.21世纪的校园应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绿色教育生态,通过各种实施途径,注重人-教育-环境的和谐与平衡,造就校园绿色生态的新天地,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指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其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简言之,就是指特定的空间条件下,校园的精神气候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即校园义化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校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各方面。探索新时期中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教育相伴而生。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简言之,就是指特定时空条件下,校园的精神气候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一般来讲,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制度文化三个层次。高校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引导作用、社会辐射作用、团结凝聚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要构建和谐校园应侧重从四个层面积极创建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是师生通过教育活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各方面。探索新时期中小学校园建设的特点,积极、合理地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包括高校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和高校外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其中,高校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主要由高校内部有形环境(或物质环境)和无形环境(或精神文化环境)构成。校园有形环境包括校容校貌,教学楼、图书馆等各种建筑设施的布局,学校的绿化环境,以及教学科研设备水平和体育文化设施等,它是校园环境显性的物质形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硬环境”。校园无形环境包括以校风、学风、班风和师风为主的内部组织环境;师生在各种校园活动中形成的人际环境;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信息环境以及集体和个人的心理环境等。它是校园环境中的隐性的非物质形态,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关键在于转变学生的观念朱栋培自从1995年开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以来,中国科技大学的全面素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各种社会、人文、科技、经济、体育、艺术等文化活动大量地开展起来,师生们普遍地感受到了校园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一、校园文化环境的构成与作用 一所学校的文化环境,是由它的物化环境和心理、精神环境组成的。它包括学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所谓校园物质环境,也叫校园显性文化环境,即学校中按一定目的、计划所设置的校园建筑、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设施和设备、校园的各种美化和绿化以及校园周围的物质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课题名称:《信息高速公路与教育发展的研究》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学科分类:教育发展战略课题承担人:北京师范大学高福文联系地址: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对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对信息网络的演进与教育手段的发展、校园网络的建设与教育改 革、远程教育的发展和现状、远程教育中广泛使用的远程教育手段与设备、信息高速公路等 信息技术对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国际互联网的教育应用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研,对国、内 外现有的各种远程教育理论和教育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对校园网络建设与教学改革、开 发新一代远程教育系统,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校园制度、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种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称。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类在与自然的作用及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校园精神、校园制度、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校园文化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在大力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基础上,我们应关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是以校园为时空,以师生为主体,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主体意识为主要特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的的一种群体性文化。《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力量,它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进行潜在的隐性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这种独特的感染和陶冶作用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校园文化对一个学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良好校风的形成、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审美教育的完善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实质是美育在校园文化中的再现。校园文化就是通过各种文化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以唤醒美感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人格、美化人生的目的。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是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来的。这种美育功能突出地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培育“以德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进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品性的和谐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实现“以德育人”的必要条件。培育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以德育人”的必要条件。校园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外层表现,主要包括校园的教育设施、活动设施、生活设施等。培育校园物质文化环境,一方面,要努力通过物质环境的建设,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如造型优美的建筑物,协调的装饰,与绿树、鲜花、景观相映成趣;用著名科学家、思想家的肖像、格言装饰校园,让“名言警句”时时贴近师生的视野和…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学校内部教育环境的教育意蕴(一 )学校物质文化景观的教育意蕴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进行的。教育与空间的紧密结合 ,逐步演化出校园这一独特景观。校园景观是一种文化景观 ,具有潜在而巨大的教育功效。物质文化景观是社会活动的产物。人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 ,总是力图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客体作全面认识和综合解释 ,这就是环境知觉。在环境知觉的指导下 ,人在空间中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空间慢慢地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发生联系 ,产生了意义。由此 ,空间逐步产生了分化。人出于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理解 ,对分化的空间作出自觉的安排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