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创造”不是抽象的人的主观精神的活动,而是社会的人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各种能动活动的总和。“创造”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是社会实践历史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创造学与我国高校创造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造学和高校创造教育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挑战.创造学面临学科地位、研究力量、创新方法、创造工具等方面的挑战,今后创造学研究要朝着加强创造文化、团队建设,深化理论创新,建设特色学派方向发展.高校要承担起大学职能,加强创造教育课程开设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加强"三创"教育,推进TRIZ在高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造是人类最伟大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创造学是人类从事创造实践的经验概括和总结,是关于如何认识创造和怎样进行创造的科学。创造力开发是要回答和解决怎样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创造学(Creative Study)是本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它的出现引起社会普遍注意,并得到迅速地普及和应用,极大地开发了人类创造发明的能力,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创造学是一门探索人类创造活动和创造能力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创造思维、创造过程、创造环境、创造性格、创造心理、创造成果以及各种各样的创造技法等许多方面。但创造学的主要任务还是研讨如何开发人类的创造力。具体来说,它不是研究创  相似文献   

5.
一&①四川省教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徐宗钎同志致开幕词③四川省政府顾问、政协常委、原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卢铁城教授庆二)在作“论刨造性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③代表们认真听取报d④代表们在西南交通大学参观高科技实验室的磁悬浮列车实验设备③@第三届全国高校创造教育暨创造学研讨会专版@罗剑英  相似文献   

6.
创造学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教育和其他所有领域的创造活动,并探索其中创造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在教育领域中,世界各国的大学和中学早已普遍设立了创造学课程,我国在198O年由上海交通大学最早移植创造学,之后,其他高校相继开设该课程。创造学在我国高校已普遍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我院在领导重视下,积极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开设创造学选修课,组建了开放性的创新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俱乐部三位一体的创造学滚动模式。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制订了创造学教育大纲,并由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课教师编…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发明协会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创造教育及创造学研讨会”于1993年9月21日至24日在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来自北京、上海等14个省市及北大、清华等29所高等学校的59位代表,向大会提交论文共81篇。代表们就我国高等学校创造教育及创造学研究的现状、问题及走向展开了热烈而认真地讨论,取得了共识,为我国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当前,"创新"一词已成为街谈巷议的"流行语",书刊报章的"关键词".人们对于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创新伟大号召也似乎都能够心领神会,并达成这样的共识:"创新是民族振兴和个人成材的必由之路."然而,究竟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创新?怎样创新?触及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就不是那么清楚的了,更谈不上创新的实践了.碰到有关创新的具体课题,恐怕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或者那样的托词--"那是科学家、工程师们的事情,那是天才神童们的专利.我们是凡夫俗子,只有坐享其成的份儿."  相似文献   

9.
二十二世纪是一个智慧至上、创造至上的世纪。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缤纷变化的世界,在一切变化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变化是生产力的变化,是科技的飞跃,而这变化与飞跃最深刻的底蕴,源于人的创造力高能级、高层次的勃发和扩散。因此,研究探讨进一步开掘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力;研究和探讨继续教育与创造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就非常必要了。  相似文献   

10.
求知的欲望,自由的思考,是创造的必要条件,也是走向创造的充分条件。创造教育也就特别要关注学生的求知兴趣与欲望,并为他们创建必要的自由思考、自由争辩、自由讨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创造教育与创造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把科技领域的创造称为“发明”、“发现”、“革新”与“技术进步”;把文化领域的创造称为“创作”;把体育领域的创造称为“创记录”;把经济与社会领域的创造称为“创新”。“创新”与“创造”是略有区别的同义词。从本质上说,创新就是一种创造,但“创新”与“创造”在应用领域、特点及内涵方面都有所不同。首先,创新是个经济学、社会学的概念。例如单纯的发明以及纯技术导向的技术进步就都只是创造而不是创新,只有从市场需求出发而开展发明,实现技术进步,并通过产业化而转化为生产力,再回到市场接受市场需求的检验,这样…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发明协会创造学研究委员会、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和北京发明协会创造力研究开发委员会于1996年2月15日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召开了在京创委、创造学及创造教育专家座谈会,北京市及中央在京单位的4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主任、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张开逊,中国发明协会副干事长、创造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王文光,北航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副主任王宝锐,机械工业部教育司司长、中国创造学会副秘书长涂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创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育所传递的内容是什么呢?那就是创造和发现的总和。创造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历史上,我国传统教育由于重文轻理、重术轻学,使得我们远离了以近代科学技术为特征的人类发明创造活动。●创造是需要承担风险的,在缺乏创新意识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容易把探索者的失败与道德上的堕落等量齐观,把探索视为畏途。●我们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时候,一要培养坚实的科学基础,二要培养博大的人文精神,三要培养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5.
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创造活动的规律、原理、过程、特点与方法的科学。创造学所揭示的许多观点、原理对实施素质教育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提高人的自然素质水平,特别是提高人的社会素质水平的教育。素质教育归根结蒂就是一种提高全...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是步入21世纪的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心和着力点。什么是“创新”?“创新”(innovation)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就是从事前所未有的活动,或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再次发现。“创新”与“创造”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并不等同。“创造”(creation)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而“创新”则既包含“前所未有”,又包容“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因此,“创新”比“创造”涵盖更宽泛,“创新”的最高层次是“创造”。  相似文献   

17.
第三届全国高校创造教育暨创造学研讨会于1997年11月 3日至7日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理、工、农、医、师范、管理的51所高校.企事业培训中心和中学等共55个单位的代表73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最根本的是有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大力开展创造教育。文章分析了美学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益处,论述了创造教育与美学教育的关系。阐明了把创造教育和美学教育结合起来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期能为大力开展美学教育,从而使创造教育得以加强做出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19.
几乎没有人不想吃创造的果子,但是很少有人肯花心血去栽培创造之树。陈伯清在忡国教育报》上撰文提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根据创造思维生长所需要的环境,对教育加以调整和变革。他认为,创造思维和创造性儿童的特征决定了创造力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下才能生长。而创造力成长所需要的理想环境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是不存在的。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传统,它以班级授课制作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传递和继承人类已经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作为中心工作。教学生接受已有的知识被很多学校当作教育的终极目的,而不…  相似文献   

20.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内涵迥异。传统教育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产物,创造教育则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传统教育中有不少因素为创造教育所吸收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历史联系,但又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其区别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