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乞丐的故事     
【故事话题】下面这段文字,是关于一个乞丐故事的开头部分,请仔细阅读并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做不少于800字的续写。  相似文献   

2.
乞丐是社会的边缘群体之一。在明人创作的绘画和笔札中,乞丐除了具有贫贱的一般形象外,还具有孝亲、忠义和罪犯等特殊文化形象。孝亲乞丐的故事见于多部明人著述,其孝行是被刻画的重点。明遗民的著述中记载了多位忠诚于故国的乞丐;明代笔记小说中也有记录一些身具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和见义勇为等品德的义丐。有些乞丐为求生存而从事敲诈勒索等违法活动。及至晚明,有文献记载丐首和乞丐团伙的严重恶行。明人对乞丐一般形象的刻画与书写主要是出于怜悯或厌恶的心理;对孝亲、忠义等形象乞丐的书写主要是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乞丐有组织犯罪对社会产生巨大危害,也是明清律法对乞丐“采生折割人”施以重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自尊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诗人在途中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那个乞丐向他伸出了手,眼神里充满了祈求。诗人摸了摸口袋,可身上什么也没带。于是诗人顿生怜悯之情,主动伸过手去,握了握乞丐那  相似文献   

4.
正晓苏的《三个乞丐》是一篇很有意思的小说,荣获了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小说以巧妙的叙述视角和日常生活叙事书写了油菜坡这片土地上乡民们复杂的生活状况,折射出知识分子对社会转型下乡村文化伦理的忧思。油菜坡山脚下的老三篇食堂是故事发生的舞台,作者一边让餐馆里的老板、打杂的和厨师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分别对三个乞丐的关系做出不同的猜测,一边又审视着老板、打杂的和厨师的一举一动,两者交融在一起,使  相似文献   

5.
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喜欢张爱玲的一个理由,是她说自己不喜欢乞丐。凡人不敢说厌恶乞丐,特别是女性,那样显得多不善良啊。乞丐是一个现象,它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了,瘫软地体现了出来。它把人的哀助赤裸裸地表达着,让他人在同情之后,起了帮助的欲望和收获施予的喜悦。于是乞丐就成了常说常新的话题,名著中的乞丐常常是睿智和淳厚的,平常人也有很多与乞丐有关的故事。听过一个女子讲述,她最终决定嫁给丈夫,是因为那个男人在看到乞丐的时候,总是一往情深地掬钱。某次竟把请女孩吃饭的钱悉数捧出,以至于两…  相似文献   

6.
《少年月刊》2014,(11):12-13
小路每天放学,我都能在学校门口看见一个乞丐。他穿得破破烂烂,特别瘦。我忍不住想要给他钱,可是妈妈告诫我不要这样,说现在的乞丐都是骗人的。我很迷茫,到底该不该给乞丐钱呢?星星姐姐:有善心、有大爱的小路,看到乞丐很可怜,想要帮助他,这很好。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读了《画眉嘴国王》这个故事。故事讲了一个国王的女儿,人虽长得很漂亮,但很骄傲。每次有求婚者登门拜访,她都会嘲笑他们。有一个年轻的国王只是下巴有点翘,她就叫他“画眉嘴”。公主的父亲很生气,就下令将公主嫁给第一个来访的乞丐。过了几天,果然有一个乞丐来了,公主只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提出要求时,有过被别人拒绝的经历吗?为了不再遭到别人的拒绝,你该怎么做呢?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讲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一个乞丐到富人家讨饭。刚开始,富人家的仆人拒绝了乞丐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研究》2007,(3):20-23
武汉市建港中学原是市三类学校,学校地处工厂和市郊农村交接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都较差。自2003年起,学校以打造一支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师资队伍,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以名师引领为形式、“我讲我的教育故事”为主题,坚持教师读书,反思,写教育故事,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带来了学校教育面貌的改观。现摘其几位教师的“教育故事”,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一)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个青年终日闷闷不乐,他去寻找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他遇见一位政客,他问:“先生,您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政客官腔十足地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嘛,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他觉得权力对自己并没有什么诱惑力,于是他又去寻找,先后遇到了乞丐、病人、商人、音乐家。乞丐告诉他是五味俱全的食物,病人告诉他是百病不生的身体,商人告诉他是一本万利的生意,音乐家告诉他是动人心弦的乐曲。于是他悟出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根据故事内容,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以“…  相似文献   

11.
善良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对夫妻开了一家中档酒楼,生意很红火.每天下午酒楼打烊以后,就会有许多乞丐来讨饭吃.夫妻俩很善良,他们会将客人吃剩的菜重新收拾一下,再煮些米饭,让那些乞丐饱餐一顿.所以,仿佛是约定好的.每天下午三点左右,乞丐们便会不约而同地从四处赶来讨饭.  相似文献   

12.
人性的解答     
管建刚 《师道》2003,(5):38-39
学校附近偶有乞丐逗留。我听到两个孩子对话,一人要给乞丐钱币,一人说现在好多乞丐都是假的,别上当。见到我,便问我怎么办,我亦觉为难。因为确有不少乞丐,打着弱小者的旗帜,骗取他人的同情与钱物。为难的是,我如果这样说,孩子说不定就此收起善念,这对他一生之善行有着莫大打击。但生活中真的有很多人,是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善念初始,这一棍子打下去,何为人师?而我如果不这么说,那么孩子将有可能生活于双重欺骗里,一是老师的欺骗,二是行乞者的欺骗,多年后孩子终究会明了真相,这又是何等不该?这个难题让我久久难以释…  相似文献   

13.
创意话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个青年终日闷闷不乐,他去寻找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他遇见一位政客,他问:“先生,您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政客官腔十足地说:“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嘛,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他觉得权力对自己并没有什么诱惑力,于是他又去寻找,先后遇到了乞丐、病人、商人、音乐家。乞丐告诉他是五味俱全的食物,病人告诉他是百病不生的身体,商人告诉他是一本万利的生意,音乐家告诉他是动人心弦的乐曲。于是他悟出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根据故事内容,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以“…  相似文献   

14.
正乐读有字之书我多次与学生分享叶舒宪先生的一篇文章:《牛津乞丐也读书》。文章写道,在牛津街头,有个乞丐,席地而坐,不顾初冬寒冷,专心捧读一本书。叶舒宪十分惊讶,好奇地问乞丐看的什么书,回答说,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小说。叶舒宪慨叹:"温饱都还不能保证,却照样需要幻想中的‘环游地球’。"讲完这个真实的故事之后,我问了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对这个乞丐而言,读书的功利性何在?"有个  相似文献   

15.
传染     
这个世界上许多东西是可以传染的,恶传染给恶,善传染给善,一个乞丐,睡在冰冷的大门边,阻挡了走到水果店的路。店主走到乞丐身边,对乞丐说让他睡到别处去。乞丐似乎没听懂,继续睡着,店主便生气了,说乞丐是装的,有手有脚的,为什么不能自力更生,说不定是职业乞丐,欺骗咱们这些善良人。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桥     
桥是什么?有一个关于母亲和乞丐的故事:一天,一个乞丐来到门前乞讨,他的左袖空荡荡的。母亲让他把屋前的砖搬到屋后,然而母亲看出了他的犹豫。于是母亲右手拎起一块砖,走到他面前,说:“瞧,我用一只手也能拎起来。”乞丐被激怒了,一块一块,把砖搬到了屋后。最后母亲付了他工钱,说是他自己挣的。乞丐走了。三年后.有一个穿西装打领结的人来找母亲,  相似文献   

17.
一位能点石成金的仙人,有一次他碰到一位乞丐,就将路旁的一块石头点成金子送给他。不料这个乞丐却拒绝了这种施舍,他对仙人说:你给我金子总是会用完的,还是把你点石成金的方法都给我吧!这个故事引申到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18.
好的开庙是成功的一半。作者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三种方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使政治课更具吸引力。方式一,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打动学生;方式二,以耐人寻味的名言激励学生;方式三,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说服学生。  相似文献   

19.
爱人与爱己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小女孩拿着母亲给她的一元钱下楼去买零食,碰到一个老态龙钟的乞丐。她犹豫了好半天,最后对老乞丐说:"婆婆,我给你一元钱,你找我五毛钱,好吗?"老乞丐愉快地答应了。小女孩用那五毛钱买了一串糖葫芦,吃得很甜。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女孩无疑有一颗纯真的心,她关爱他人,同时又不委屈自己,一举两得。这个世界上可能有"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人,但在今天这个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里,难道我们不能像小女孩那样,既关爱他人,又不亏待自己吗? 请以"关爱他人,善待自己"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擂台题  相似文献   

20.
吃河豚     
李莉 《班主任之友》2004,(11):58-58
河豚味道鲜美,有人非常喜欢吃,但如果处理不好,会使人中毒。一位著名作家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日,数人相聚,其中一人说:“有人送来了河豚,谁先尝一下?”俗语说“想吃河豚又怕死”,无人自告奋勇,于是有人建议:“桥头上有个乞丐,我们不妨让他先尝尝。”于是,烧了一锅河豚汤,送给乞丐,说:“这是河豚鱼汤,送你一碗。”乞丐道谢,伸手接了过去。大家耐住性子等了一会儿,再悄悄回到桥头一看,发现乞丐安然无恙,便回来大胆饱餐一顿。吃完后,这几人得意地走上桥头,问乞丐:“刚才河豚鱼味道不错吧?”乞丐反问道:“你们已经吃过了?”众人说:“吃了,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