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独秀对资产阶级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及共产党内民主有深刻的观察与思考,但他本人没有走进上述任何层次的民主。要真正实现人民民主,必须消除坐而论道的陈独秀作风,这就是历史给予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五四前,陈独秀和李大钊提倡的基本是资产阶级民主观。陈独秀注重平等及多数国民的权利与实现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李大钊“民彝”的政治观念,其间理入了关注民众的色彩。他们的民主观包含了一些有利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因素。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部分人士认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也就是抛弃民主主义的过程;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部分人士则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民主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多数人的民主,平民主义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政治制度,而且是一个抽象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3.
试析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和言论是一个复杂的政治思想体系,极其重视民主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是晚年陈独秀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他会彻底反对法西斯和否定苏联体制,同时也对民主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民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既有一定的局限性,又不乏真知灼见。之所以会这样,其间既有他晚期政治经历的因素在起作用,又有当时的国际形势尤其是苏联的政治动态和德意法西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早期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转变过程,即从封建主义到改良主义,从改良主义到民主主义,从民主主义到马克思主义。考察陈独秀早期思想的转变过程,了解陈独秀早期思想转变的标志和表现,研究陈独秀早期思想转变的原因及其不足,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评价陈独秀的一生功过,科学地认识他后期思想变化的根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晚年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晚年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是内蒙古师大政经系阿明布和教授近年来潜心研究的系列成果,于1996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一成果由以下四篇系列文化组成:《陈独秀晚年客观主义立场问题初探》,《陈独秀民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展开的历史背景下,陈独秀民主思想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着力于民主的价值层面,对人权自由作了大力阐发;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他的认识转到民主的主体层面,以阶级的眼光透视民主;到了晚年,他的思考重心落在民主的制度层面上,并实现了这三个层面的初步结合。价值层面、主体层面、制度层面的统一,即构成了民主的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陈独秀对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民族独立和解放道路的探索,以及他对民主政治矢志不渝的追求,对当时和今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革命过程中的失败和挫折也与他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因此,对陈独秀的研究就显得比较艰难和曲折。但是,自九十年代史学界解除思想禁锢以来,对陈独秀的研究又取得了很大成绩。九十年代后期,学术界在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二次革命”论、陈独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晚期的政治思想和民主观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民主问题是晚年陈独秀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三以下个方面简单介绍陈独秀的民主思想:一、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二、肯定民主的普适性,将民主看作社会进步的标准;三、客观评价无产阶级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对民主思想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作为为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推崇以自由、人权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民主;第二阶段,作为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主张无产阶级民主;第三阶段,主要是指被开除党籍的陈独秀的晚年民主思想。晚年的陈独秀组织上虽不再属于中国共产党,但仍自称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信徒,并继续对中国的现实和前途进行了深入的独立思考,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民主思想。晚年陈独秀的民主思想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他根据苏联的经验教训,结合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并在与托派朋友的争论中对民主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与反思。他认为,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资产阶级民主有多个方面的借鉴价值,应该建立大众民主和党内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等等。研究陈独秀晚年的民主思想,对我们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福湘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3):10-12,59
在为陈独秀辩诬的任务完成之后,迫切需要宣传和弘扬陈独秀的伟大精神。独秀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永远寻求真理努力实践的精神,永远执着民主和科学的精神。这些精神具有陈独秀的特质,而且已经化为他人的人格操守,他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优秀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与李大钊共同创办了《每周评论》,并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大量文章 ,宣传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揭露帝国主义假平等真霸权的欺骗性 ;谴责北洋政府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压迫人民的罪恶行径。从中可以看到陈独秀在这一时期思想演变的轨迹 ,即开始由激进的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12.
鲁迅始终认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持,是革命的前驱者,并敬仰他的人格,鲁迅的陈独秀观并没有因为陈被开除出共产党,成为托派而有所改变,出自冯雪峰手笔的《答托洛茨基派的信》,并不代表鲁迅的态度,陈独秀也十分敬重鲁迅,对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始终给予充分肯定,他喜欢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始终认为鲁迅不是神,是有文学天才的人(编者摘编)。  相似文献   

13.
史学界对陈独秀家庭伦理思想的研究仍是一个空白点,过去的理论研究及传记学作品中虽有涉及此问题的意图,但大多是进行带有贬低意味的着墨描写,缺乏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陈独秀在批判旧的家庭礼教的同时,提倡个人本位,并主张以法制为本位,以实利为本位,冲破封建儒教的束缚,追求一种崭新自由的婚姻家庭生活,对中国家庭伦理的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阐述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高举文学革命旗帜的意义和他在文学革命中所建立的功绩,具体论述了以下观点:视文学革命为文化、政治、社会运动的前驱;高举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旗帜,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主张“文学之文,以情为主”,批判“文以载道”,文学革命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在走向托洛茨基主义后,就开始以“不断革命论”即托洛茨基主义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由于陈独秀站在“取消革命”的立场,所以他就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在陈独有看来,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候,只有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他提出了“国民会议”的口号,作为革命斗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陈独秀对国民性的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时期 ,陈独秀尖锐批评了中国国民性低劣的种种表现 ,深刻分析了其形成的基本原因 ,指出了改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者、设计者和组织者。正是由于他多方推动和组织 ,各地的共产主义者的零星活动才终于演进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8.
对陈独秀评价的争论主要是两点:一是大革命失败的责任.除客观原因外,革命陈营内部主观上也有责任,首先是共产国际,其次才是中共.陈独秀要负领导责任,但党的领导集体也有责任.二是离党之后的政治表现.加入托派是组织错误,反对创立红军和武装割据是认识错误,但反对盲动也有合理性.坚持与国民党斗争,主张抗日,他的人格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9.
五四前期陈独秀从改造国民性的角度出发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愚昧迷信的产物 ,它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消极破坏作用。推崇西方民主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是陈独秀否定义和团运动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