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唐玉斌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2):34-37
预设理论和隐涵理论是现代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对于这两个重要的概念,许多逻辑学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论述.因此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并结合人们日常的交际实际,简单论述它们的语用功能,以达到提高我们应用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预设理论和隐涵理论是现代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不可回避的现象.对于这两个重要的概念,许多逻辑学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论述.因此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并结合人们日常的交际实际,简单论述它们的语用功能,以达到提高我们应用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4.
罗仕国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2,23(3):14-16
蕴涵是两个命题之间的一种真假关系,它要求如果前件真那么后件亦真;隐涵和预设是蕴涵的两种适用形式,它们要依赖于语境、语句意义和语用规则的分析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从会话幽默产生的心理预设角度,分析了会话幽默中降格和升格两种心理预设机制,并且同时提出会话幽默的产生与使用也离不开语境,因为任何幽默都是一定语境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个认知过程,是交际双方心理状态的趋向,认知语境的一致才会导致交际的成功。会话含义的推导是通过语境连接、语境延伸以及关联心境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前提和会话含义是传统语用学范围内探讨的两个主要命题。本文尝试从认知的角度对前提,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作出新的解释,并通过具体的会话分析,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前提在会话含义理解上的基础作用和先决性,即对会话含义理解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语用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会话含义能否被正确判断制约着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而认知语境的动态特征为促进说话双方对共知语境的构建以及建立有效的话语理解形式奠定了基础。文章从新认知语用学的视角出发,利用认知语境及会话含义的概念分析言语行为,指出说话人在会话中不断调整真实意图在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导致听话人需要不停寻找与共知语境的最大相关度以实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2.
陈意德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Z1)
虽然言语交际的成功与否与交际双方直接相关 ,然而事实上我们往往把交际的成败问题归咎于听话人的理解力 ,忽略了说话人应承担的责任。说话人对言语交际中语用预设量的动态变化的把握也直接影响言语交际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鲁华山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53-54
预设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其理解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本文旨在分析语用预设的共知性和合适性两大特点,并重点讨论语用预设和语境的关系以及如何恰当表达和正确理解话语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卢加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34-37
语境是语用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传统上对语用能力的理解多为静态的语境观,过度关注语用行为的形式与策略,忽视了交际的动态性特征以及语用能力的认知内涵。本文基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性特征,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言交际中,交际者能够依据明示语境经过认知加工提取出相关的缺省语境,不断顺应或重新建构认知语境,从而产出合适话语的一系列反应。它包括语用知识、语用意识和语用表现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5.
段文汇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3(5):65-68
语用预设具有单向性、主观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在传递广告信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巧妙地使用语用预设,能够使广告信息更加含蓄化;能够扩大广告信息含量;能够凸显广告的焦点信息。 相似文献
16.
解说词是纪录片中的重要元素,优秀的解说词可以为纪录片增加含金量。运用语用学的重要理论——语用预设,阐述了纪录片的解说词的语用策略,揭示了纪录片解说词是如何通过语用预设这一策略展开叙事背景、推动情节发展、以及巧妙地向观众传递潜在的信息等,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林元龙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102-105
话语误解现象广泛地存在于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涉及说话人话语生成与听话人认知推理。作为话语信息组构起点和认知推理前提的语用预设对话语交际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说话人语用预设量的偏差和说话人预设的语用含糊,均会影响说话人话语的明示性和突显度,制约听话人的正确推理,是造成话语误解的重要因由。 相似文献
18.
从及物性系统和信息结构理论看,英语名词化也是实现语用预设的一种手段。预设作为已知信息,对译文语篇信息流的畅通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翻译英语名词化结构时,译者应该准确把握名词化结构所承载的预设信息,灵活采用横向翻译法或对角翻译法,以期在原语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9.
预设·语境·歧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万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4):24-30
文章探讨预设、歧义与语境之间内在的相互关系与工作原理。预设是说话人假定为双方共有知识的一种基本意义成分,它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发展着语境,同时又被语境操纵甚至消除。在说话人有意或无意地将预设包含在语句内部的过程中,常常会触发歧义,而潜在预设在特定语境下的可变性也会触发歧义,这些歧义可借助预设和多元化语境来消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