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孔子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君子便是他在《论语》中提出的在礼乐崩坏的战乱时期理想人格和邦有道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孔子为君子形象提出了一系列价值追求。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危机却在日益增多。重温经典对教育者,尤其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诗出现在20世纪初期,是一种迥异于古典诗歌的新的诗歌审美规范和创作实践。从时闻上看,指从1917年白话文运动开始到现在所有蹦现代汉语进行写作的诗歌。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关于言语的论说并未自成体系,而是零珠碎玉般零星见于各篇章。以《论语》作为研究材料,提炼《论语》中孔子关于言语的论说,分析言语的社会功能和个人价值,以《诗》为教材,以“雅言”为正式场合用语,以“仁”为价值追求的言语内容,以及“警慎言、戒巧言”,“辞达而已矣”“时然后言”.“言行一致”的言语交际原则。  相似文献   

4.
每一次教育改革总会使教育实践在摇摆中趋于平稳,在裂变中走向新生,而每一次教育实践的调整又总是体现着某种教育思想的演进,雕刻着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言语交际观主要体现在信言观、慎言观、辞达观、美言观和语境观等五个方面。信言观是指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言语要诚信;慎言观是指说话要谨慎;辞达观是语言表达要准确;美言观是指语言表达要注重内容充实和形式优美,即"文质彬彬";语境观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要善于根据言语环境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具有它的特殊性,如何才能搞好现代语文的课堂教学?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探讨的话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教育思想萌芽于身体力行的教学实践,体现孔子主要教育思想的《论语》蕴涵着丰富的终身教育思想。探索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也有助于指导我国现阶段终身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从《论语》看孔子的言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教育是素质教育,他把言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孔子根据他的教育目的提出正名说,倡导雅言,讲究言辞达意、言无所苟、修辞立诚,以培养具有良好语言修养的君子。正名说表明他重视语言的干预功能。辞达不是不讲文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言无所苟要求注意场合,分清对象。修辞立诚的观点把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孔子言语教育的观点和实践,表明他是正确把握教书育人关系的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9.
郭初阳是当代中国语文教坛上的明星,他在语文教学的天地里,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教学才能。郭老师对于语文课堂的理解具有革命性,他的教育理念新颖却富有争议,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向学术权威发起挑战,这是郭初阳老师十分重要的学术品质。  相似文献   

10.
王新 《现代教育》2014,(5):58-59
走进《论语》,走进孔子的课堂,汲取传统营养的滋润,反思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忽视学生自读课文,讲读倒置;听、说能力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以古为鉴,当前的语文教师应该向孔子学习,亲近了解学生,温而不厉,因材施教;做一个博学于文的人;做一个讲究教学语言的人;做一名讲究教学艺术的人;做一名对现实有着敏锐知觉的教师,帮助学生重新拾起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课更好地完成新课改目标,实现教书育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的角度审视《论语》,发现它有着极其明显的口传特质。《论语》口传特质主要表现在其传授主题﹑传授内容﹑传授方法等几个方面。《论语》的传授具有“对话”,“活态”,“化育”等教育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刘希里 《文教资料》2009,(34):86-87
孔子的教育思想萌芽于身体力行的教学实践,孔子学说主要体现在《论语》之中。《论语》中蕴涵着丰富的音乐教育思想,包括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权益、教育形态及教育实践五个内容,对指导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关于学习的经验和方法,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论语>对小学语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所产生的作用进行阐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孔凡成 《教育探索》2004,3(9):74-76
语文交际教学观是指在中国母语教学中,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以提高学生的母语交际能力为宗旨的言语交际活动,并运用言语交际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活动的教学观念。语文交际教学观具有理论发展的必然性和实践的可行性;具有丰富的研究内容和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学科的发展变化是其各要素在社会化变迁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中国语教育发展的脉络来看,语学科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演变均与化的变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把握化变迁的方向为前提,对化作创造性的整合,以工具性、人性相统一为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注入了语文教育新的理念,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这样明确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话十分明确地指出: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活动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交往作为活动的主要形式,就很自然地进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在交往中,言语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交往质量的高低。因此,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很必要的。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探索了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种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这也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更为多样化的选择。如何利用《论语》思想展开教学,是当前语文老师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贵喜 《学语文》2007,(4):9-49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从而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能否领悟课程改革的目标。第一,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能取消它的工具性。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