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教学中,让人沮丧的莫过于"无力感"了,就好像你在使劲推一座山,不管怎么用力,结果它都纹丝不动。这种感觉对于从事教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深深地刺痛了教育者的心灵,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做得不对吗?这孩子真的无可救药了吗?"对于教育者来说,这种怀疑是致命的。那么,教育者如何才能让教育更有力量呢?笔者认为,一定要按照力学规律去做。力学规律不仅只在物理上应用,在自然界或是人类社会中,也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想”是一个宏大又迷人的字眼.它应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具有且为之孜孜以求的.但在触摸这四个字的时候,心里总有几个疑问:我是在教育吗?我真的有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吗?在这实用主义愈加强势的时代.多讲理想未免不合时宜,甚至让人觉得矫情;没有理想,教教书,数数钞票白了头,倒显得务实。至于在各种场合所听见的关于理想的豪情壮语和激昂场面.除了偶尔让人血管贲张一下.  相似文献   

3.
对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的企业来说,人的创造力已成为最宝贵的财富,它是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创造力每个人都有,你的创造力如何?请回答“是”或“不”。1、你勤于开动脑筋,提出各种新设想吗?2、你讨厌反对意见吗?3、你担心自己在公众面前出丑吗?4、你欢迎不同意见吗?5、你随时随地搜集新思想吗?6、你厌烦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吗?7、你喜欢用违反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吗?8、你取得革新成果时有满足感吗?9、你害怕犯错误吗?10、你害怕新环境中各种不可预知的问题吗?11、你怀疑自己或别人的直觉吗?12、你讨厌做…  相似文献   

4.
“有能让低分的学生考及格的招数吗?”有能让屡教不改的学生变得听话的招数吗?”有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至胜法宝吗?”相信很多老师总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读一些教育刊物的,而读的结果则是让他们大失所望——因为极少甚至没有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于是,有很多老师开始怀疑那些教育刊物的价值.认为那些文章都是“空对空”的官样文章。  相似文献   

5.
对于渴望成功的朋友来说,大家都知道“有志者事竟成”、“成功需要努力”的名言,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又有这样的困惑,明明付出很多的努力,却还是一无所获。人们不禁怀疑:真的只有努力就可以了吗?  相似文献   

6.
张亚凌 《家长》2009,(8):13-14
多情环不是最犀利的武器,但关键时刻仍属极品,因为它被赋予了感情。对于为人父母者来说,我们也应该为教育多赋予些感情——多陪陪孩子,不要让你的形象只停留在“教育者”这一层面上。  相似文献   

7.
在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客观上,总是存在着心理距离,它决定着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程度.对于教育者来说,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习惯于采取一种“远距离的硬性教育”,这种教育,可以通过教育者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达到某种教育效果,但往往很难从心理上、情感上、理智上解决问题。在学生看来,这样的班主任与他们隔着一条很深的鸿沟,隔着一堵很高的围墙。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国人常提起幸福感。你幸福么?所有的聊局,无论有否开始涉入,最后总会归结到“一日千里”的房价,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这是不愿意参与加入的话题;所有的教育人聚会,无论你身在何处,  相似文献   

9.
儿子,因你学习成绩一般又不肯用功,我也曾N次被你的班主任叫去“谈话”。那时,恨铁不成钢至极,你爸甚至让你尝过“板子炖肉”的滋味,我也曾多次参加各式“家长学校”、“家长沙龙”之类的学习,而后,又将那些“赏识教育…‘励志教育”的理念拿来在你身上做“实验”.但结果一律“收效甚微”。这越发让我怀疑:这是我儿子吗?一个平时不看书就难以入睡,一天不写点东西就备感失落的母亲的儿子吗?我真怀疑你是在医院出生时被调了包。可你的外貌活脱脱就是我小时候的一个翻版哟!  相似文献   

10.
王敏杰 《教育》2014,(5):74-75
赵雄是长沙英达外语学校的校长,儿了赵铭却辍学在家,享受着自由的学习时光。人们无不怀疑这种教育方式,在家“放养”也能取得成功吗?2013年12月,  相似文献   

11.
我相信人的直觉是准确的。我对新加坡的第一印象便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新加坡是一个国家,但从面积方面来说,它似乎更像是一座城市,“狮城”,不是吗?  相似文献   

12.
清歌一曲 《华章》2011,(12):58-58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对于每家每户每个人来说,是天天餐餐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它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们都知道盐对于我们来说每天少不了,不过,现在的盐仅限于食用吗?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单一而狭隘。人们往往把课程窄化为“学科”.窄化为“教材”.甚至“教科书”。那么,课程资源也无非是一些书面的材料。对于教师来说.它就是一些教学参考、教学辅助材料.对于学生来说,它就是一些学习辅导资料、习题集、习作选等。那么.课外阅读岂不就是课外书籍文本的阅读吗?这种对“课程”和“课程资源”的理解制约了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唐珊 《辅导员》2009,(17):58-58
众所周知,科技的发展使电脑的速度比人脑快成千上万倍,但论及“聪明”程度却难与人脑相比,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不会“模糊思维”,它难以容忍不确定因素,只会根据既定的策略按部就班地机械运算,却不会进行创造和推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模糊理论”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得到广泛运用。科学家们甚至己开始把这种技术运用在电脑上,因此现在的电脑比它的“前辈们”聪明多了。而作为教改中的教育者,如果我们能学习一点“模糊思维”技术,不也能让我们的教育“聪明”起来吗?  相似文献   

15.
《红领巾》2010,(11):14-16
你有被家长这样怀疑过吗:“你一定还有什么没告诉我”“你是不是背着我偷偷做了什么”……这样的怀疑是否让你很难受呢?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人,我心里曾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我们圈里这么多专家、大牛,努力了这么多年还不敢说真正实现了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而一个本来做金融分析师的外行却轻易地掀起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国外难道没有优秀的教师吗?为什么他们在课堂上搞不定学生的学习,最后大家竞相推崇一个叫“可汗”的人?这对我们兢兢业业做了多年教育的人来说,难道不是“奇耻大辱”吗?  相似文献   

17.
“多多益善”这个成语在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直到今天。可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翻开字典,上面是这样解释的:多多益善——越多越好,不厌其多。是啊,对于“考试分数”来说,是“多多益善”;对于“朋友”来说,是“多多益善”;对于。好书”来说,是“多多益善”……可是,在这个世界上,难道所有的事情都多多益善吗?我的答案是:No!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谭笑 《双语学习》2011,(2):20-20
感恩节那天,老师让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句子:“我很感激……。”小汤姆写道:“我很庆幸我不是一只火鸡。” 小玛丽正在花园里填一个坑。她的邻居看见了,问她:“你干什么呢,玛丽?”“我的金鱼死了,”玛丽伤心地说,“我刚刚把它埋了。”“这个消息真让人难过。不过这个坑对于一条金鱼来说是够大的,是吗?”玛丽回答说:“那是因为它在你的猫的肚子里。”  相似文献   

19.
星期三,王老师给我们上科学课,他让我们吹泡泡,同学们别提多高兴了。在我们吹过泡泡后,王老师又拿出一个圆形的铁丝圈问我们:“它能拉出泡泡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能!”我有些怀疑,真的能吗?果然,王老师试了两次后,拉出了一个很大很大的球形泡泡。哇,真好玩!回去后我也一定要玩。  相似文献   

20.
月球上真的可以看到长城吗?——一个光学问题质疑王国仁李凤阳张春元“长城是在月球上唯一可以用人眼看到的地球上的建筑物”。对于这一众所周知的结论很少有人怀疑它的科学性,然而它确是没有理论根据的。要否定这种说法,我们不必亲自到月球上去考察一番。请看下面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