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读《光明日报》1982年4月16日转载《文艺报》同年十一期发表的郭沫若《读诗札记四则》,获益不浅.编者按语说:“郭老一生对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十分关怀,并颇多建树”,确是的评.但札记第一则《大江东去》和第三则《水天空阔》,尚有一些疏忽致误的地方.特别是第一则,虽然郭老说法新异,但总觉得仍有问题.今不揣浅陋,将个人的意见提出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关于第一则《大江东去》.首先,郭老说:“赤壁之战的当时,周瑜年二十四.”这不符合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研究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 ,研究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运用客观描述与分析评点相结合的方法 ,从诗歌、历史剧、文艺思想与创作个性诸方面对郭沫若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反思和评述 ,从而揭示郭沫若研究的多重价值和意义 ,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和缺陷 ,同时预测郭沫若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一、李大钊的早期著作与《女神》郭沫若的《女神》是我国新诗运动的奠基之作。对于这本新诗集,人们从它的思想内容、艺术创作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成绩是显著的。但是,研究中也有个较为薄弱的方面,即是对作品思想的探源研究显得不足。虽然,有的研究者从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说明它对形成郭沫若“动”的宇宙观的影响,有些研究者对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作过探索;有的研究者对郭沫若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4.
如同《红楼梦》研究、鲁迅研究已成为“红学”、“鲁学”一样,现在,郭沫若研究也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郭学”;全国和某些省早已成立郭沫若研究学会,主办了好几种关于郭沫若研究的专刊;近十多年来,出版了几十本研究郭沫若的专著,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虽然,“郭学”作为一种学科,它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整,对这领域的特殊规律的探讨还有待深入,但基本的框架总算建构起来了,这为今后的研究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值得庆贺的。多年来,作为一个郭沫若研究的积极参加者,我在“郭学”的建立和发展上,尽过自己的一份力量.从19…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郭沫若诗歌创作方法的商讨在研究郭沫若中晚期诗歌时,有人曾经说:“郭沫若在一九二五年以后的论文中,片面否定浪漫主义,片面强调现实主义。自诗集《恢复》开始,他在诗里就很少采用那些自己特别喜爱的题材,运用那些自己特别熟练的手法,而一心一意遵循现实主义的要求。”他并把这作为郭沫若部分诗作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来,离开最能表现自己  相似文献   

6.
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同志诞生九十周年。郭老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是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郭老博通古今,成就卓著。他既系统深入研究了秦以前的历史,发现和论证了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奴隶制度;也认真探讨过秦以后的历史,解决了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仅就秦汉史的研究来说,郭老从二十年代后期起,至七十年代,一直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翻译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从小受中西文化浸染,一生著述和译著丰富,对中国的翻译事业有特殊的贡献。郭沫若作为翻译家,就翻译者的素质、译者的动机、诗歌翻译、以及翻译创作论等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译著和翻译理论都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陆游研究札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游受命宁德主簿应在绍兴二十七年冬;与敕令所同事们的关系及其工作;迁枢密院编修官时间应为绍兴三十一年冬;召对受沮原因分析;陆游与周必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至少"的隐含义肖皿舟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对"至少"的解释是"副词,表示最低限度"。"至少"的基本义多表达一种约摸、估计、要求或承诺的语气,显得稳重。实际上,"至少"的语里意义多种多样,表里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除了上面的意思之外,在不同的语境中还有以下几种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书评研究起于萧乾,学术著作的书评是研究之研究.郭沫若新文学创作和左翼革命活动研究必须探究其与创造社的紧密关系.揭示人事关系,还原历史真实,特别是创造社前后流变中人际关系和小伙计的具体情况,深蕴着极大的学术内涵,这自然也是我们讨论咸立强专著的根本宗旨.此著务实精细的考证乃是近年学术研究中少见的力作,然而试图从“寻找归宿的流浪者”来总体把握创造社成员文化的、时代的心理倾向和无意识自觉,恰恰局限了研究者从容或开阔的学术思考.而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是对郭沫若研究的另一种掘进,能够从多元的视角、领域和层面,追本溯源,辨析流变,在材料的发掘与整理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显示了在郭沫若研究上多年沉潜积累的最新思考.因此不论是咸立强在创造社研究的深入和开拓,还是魏红珊整体观照郭沫若的美学思想,都是近年现代文学和郭沫若研究的活跃形态,并且是中青年研究者难得的优秀著作.我们应该在批评之讨论的再研究中扩大其学术的影响,训练年轻学子的研究眼光,推进现代文学和郭沫若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马克思主义史家。他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系列研究是其运用唯物史观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郭沫若站在平民的视角上探求屈原的历史真实与屈原作品文学艺术价值是其屈原研究的显著特色,其次其屈原研究在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张力的同时,由唯物史观所呈现出的跨学科取向,对于当今文史研究也不无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郭沫若以其深邃的学识和杰出的才华,对屈原及其楚辞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研究。他是我国率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从时代和社会的广阔背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包括哲学、宗教、史学和民俗等)的关系全面系统研究屈原及其楚辞的开拓者,是古诗今译的倡导者。同时,还是史学研究和史剧创作相结合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一、谁是《女神》的最早评论者郭沫若的《女神》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对于这部“开一代诗风”的诗集,几十年来,不少诗人、评论家、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者,写了数量众多的评论文章。但谁是最早向读者推荐这本诗集的“伯乐”呢?这倒是一个值得查考的问题了。有人曾把闻一多当作最早评论《女神》的人,我认为这失于审察。从查考资料来看,最早称道《女神》中单篇作品的是宗白华。五四运动期间,宗白华担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的主编,郭沫若经常给《学灯》写诗,宗白华激赏郭沫若抒情的天才,大量发表他的作品,促成他诗歌创作的狂潮。一九二○年一月,宗白华接连写信给郭沫若,称赞他的《凤凰涅槃》中的《凤歌》“真雄丽”,“以哲理做骨干,所以意味  相似文献   

14.
一、“夏社”史实考略“五四”运动前后,我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新旧思潮发生激战。思想界的先进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为了集结力量,积极开展政治和文化斗争,在各地区各学校内,相继组织起各种社团,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学生救国会”、“国民社”、“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少年中国学会”、“新民学会”以及“同言社”、“工学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文学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间,它应合着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节拍而发展。三次研究高潮取得了堪称辉煌的学术成就,演化了一个逐步摆脱政治化规约的建构学术品格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近读郭沫若著作及有关研究资料,颇觉其中某些问题有作考订、辨析之必要,故相继写了一些研究札记,兹披露三则。也许这只能算是微观研究,但是,须知: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作些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考订,仍然有益。一、“表现”说?“再现”说?  相似文献   

17.
有关郭沫若伦理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个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研究者往往偏重于他从个性主义向集体主义的转换,而其个性主义本身还有待解析。在当代语境中,其集体主义需要去伪存真;作为后者的具体形态,人民本位观具有更丰富的现实意蕴。对其爱国主义的研究,经常混同于政治伦理,而且前者可能演化为民粹主义。研究界对其人道主义一度失语,但后者构成了其人民本位的深层蕴涵。如上研究已有一定积淀,但仍有必要在现象学的本质直观中予以解蔽。  相似文献   

18.
近读郭沫若著作及有关研究资料,颇觉其中某些问题有作考订、辨析之必要,故相继写了一些研究札记,兹披露三则。也许这只能算是微观研究,但是,须知: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因此,作些资料的搜集、整理和考订,仍然有益。一、“表现”说?“再现”说? 人们都知道:在“五四”时期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郭沫若的某些创作有重主观表  相似文献   

19.
就总体而言,郭沫若是推崇孔子儒家学说的,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领袖之一的郭沫若,何以会尊孔?在庞杂的孔子儒学系统中,他所推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及其意义是什么?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夏社”史实考路“五四”运动前后,我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新旧思潮发生激战。思想界的先进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为了集结力量,积极开展政治和文化斗争,在各地区各学校内,相继组织起各种社团,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学生救国会”、“国民社”、“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少年中国学会”、“新民学会”以及“同言社”、“工学社”、“共学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