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畴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从两个前提推论出结论的一种推理。范畴三段论属于三段论推理的基础领域,回顾范畴三段论推理的概念界定,实验任务设计,综述三段论推理的影响因素,重点介绍相关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
三段论在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和知识推理中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它们在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逻辑中也一直扮演着重要作用。我们用广义量词many对传统三段论推理进行了扩展,利用广义量词理论和集合论,从语法上证明了14个广义三段论推理的有效性。这一方法为其他广义量词的广义三段论提供了一个简单合理的数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线性三段论推理、范畴三段推理和条件推理三方面简述了当前演绎推理认知神经研究的进展;从三方面归纳了近年来各类型演绎推理脑成像研究的脑激活区域,介绍了若干典型研究的技术模型;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两方面分歧,即左右半球优势加工分歧、语义依赖和独立分歧,初步提出了当前研究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4.
谈谈词项逻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概念”是构成三段论的条件,不是三段论规则。对当关系中的真假不定不能看作是一简单命题用于假言三段论。词项逻辑中涉及预设的地方仅为有限量换位推理,两个全称前提推出特称结论的三段论推理及反对关系推理和下反对关系推理所需预设均为:主项存在。从操作层面上看周延规则不是普遍适用的;从深层次来看,如考虑到预设,那么周延规则是普遍适用的。  相似文献   

5.
范畴三段论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发展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儿童范畴三段论推理特征的探讨出发,分析了信念偏差效应在儿童推理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小学三、五年级与初一年级儿童关于范畴三段论的推理均未达到推理能力的成熟水平.(2)信念偏差效应并未因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变化,总体呈现出两个特征:其一,逻辑状态与信念状态相一致时,信念促进逻辑反应,不一致时妨碍逻辑反应;其二,信念偏差分别以不同的作用方式相互独立地作用于前提编码与结论判断两个信息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6.
范畴三段论推理中关于推理者逻辑与信念研究表明:(1)推理者倾向于接受可信结论,拒绝不可信结论 (2)倾向于接受有效结论,拒绝无效结论 (3)信念与逻辑存在交互作用。心理学家们在进行研究的同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这些理论亦各有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根据直言命题的语义和周延性方向性等性质构建直言三段论推理模型和推理方法,来简明、恰当处理包括传统三段论在内的所有直言三段论推理,提高直言三段论对日常思维的表达和规范能力,更好发挥三段论逻辑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含有负名词的直言命题变形推理后,根据经典三段论的推导规则,能够合乎逻辑地进行推导,并由此构建含有负名词的非经典三段论系统。非经典三段论突破了经典三段论的有效推导模式,扩大了直言三段论的推理范围,使三段论有效推理式由传统的24个增至41个。但引入负名词的非经典三段论的推导依然要遵循经典三段论的推导规则。  相似文献   

9.
三段论是形式逻辑中重要的推理形式之一,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则是分析和解决三段论相关问题的关键。三段论基本规则在解决多种类型问题中要加以灵活地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演绎推理研究中的结论评估范式,考察前提与结论可信性在条件三段论推理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在条件三段论推理中受结论可信性的影响表现出信念偏差效应;前提可信性通过改变人们进行逻辑分析的准备性而影响推理表现;前提可信性对被试在条件三段论推理中受结论可信性影响的程度有影响,但并不改变信念偏差效应的一般表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司法三段论作为司法裁判的主要模式,是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法官以法律规则、原则等为大前提,以案件法律事实命题为小前提,通过假言命题推理得出判决结论的推理方法。这种方法的模式、评价标准与逻辑三段论存在着差异,准确把握这一点对于法律理论研究和司法裁决活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段论是形式逻辑中重要的推理形式之一,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则是分析和解决三段论相关问题的关键。三段论基本规则在解决多种类型问题中要加以灵活地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论替换中项法下的直言三段论自然推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替换中项法是直言三段论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构遣直言三段论自然推理系统.在该系统中,利用替换中项法能够证明三段论的所有有效式,能够判定三段论的所有有效性,能够显示三段论如何从前提推出结论,能够提供补充三段论省略前提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三段论的本质问题是在前提中的大、小项通过系词"是"或"不是"分别与中项直接联系的情况下,以何种方式发挥中项的"媒介"作用,使得大项和小项也用系词"是"或者"不是"直接联系起来来得出结论.研究发现,中项发挥"媒介"作用的方式(或机制)是替换中项法.替换中项法是三段论的新方法,它能够一揽子解决三段论的推理问题、判定问题、证明问题和补充省略前提等问题;而规则法、文恩图解法和还原法等三段论方法一般只能解决其中某一个问题.此外,替换中项法还能够证明三段论传统规则.因此,替换中项法具有三段论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幽默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蕴育特定的文化内涵。幽默信息的传递通常是采取省略三段论的原则。本文将幽默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省略三段论原则结合起来,讨论正是省略三段论原则的存在导致幽默交际的失败,并指出幽默信息传递中应当采取恢复三段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实验使用2×2×2三因素被试内设计,考察格、结论有效性、结论方向性对范畴三段论推理成绩和眼动加工特征的影响。发现:(1)第一格与第四格的推理成绩与总注视时间差异不显著;(2)带有偏好方向结论的推理题成绩高于非偏好方向,且总注视时间较短;(3)结论有效的推理成绩高于结论无效,且总注视时间较短;(4)结论的性质类型影响推理难度。  相似文献   

17.
借助于可能世界模型,讨论了一类非精确推理,并将其应用于命题逻辑和三段论推理  相似文献   

18.
王志海 《语文知识》2000,(12):45-47
一个教语文的老教师说:“学习逻辑没啥用。学点简单的逻辑形式还可以,像推理呀,三段论呀,学得多了真是没啥用。”学习逻辑真是没啥用吗?这位老师一张口就犯了不少逻辑错误:第一、“学点简单的逻辑形式还可以”与“学习逻辑没啥用”是两个矛盾的判断句,思维的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第二、“推理”和“三段论”这两个概念是相容关系,相容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使用,他违  相似文献   

19.
在广义量词理论中,如果一个表达两个集合外延关系的二元量词具有单调性等性质,那么该量词及其外否定、内否定和对偶否定在单调性方面存在相互制约关系,从而构成单调方阵。基于二元量词的语义和单调性等性质,可以简洁明了地进行包括传统三段论在内的扩展三段论推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三段论的表达能力和对日常思维的规范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4中梳理探究板块的一篇文章。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惟一一篇介绍逻辑知识的文章,理应提供典范的、合乎逻辑的推理实例,但遗憾的是文中谈到推理时举的一个“三段论”的例子却是不甚妥当的。原文中的例子摘录如下:在各种推理形式中,最常见的是“三段论”。比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包含着一个“三段论”:“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我们不是圣贤,所以,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