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辛格均势战略思想是方面具有诸如“大国自制”思想、相对安全观、务实的国家利益观和整体性宏观构思等合理性。另一方面,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它又有着缺乏国际正义感、偏执干国家行为体、眷恋“历史经验”等局限性。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旨在实现和维护美国相对优势和“温和”霸权的现实主义战略。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活跃于世界政坛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有一著名理论,即“均势”论——各国、各军事集团要保持适当的均势,以遏制战争风云,  相似文献   

3.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经济动因刘培成李金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二战”后,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形成的以美苏为主体的两极格局全面崩溃了。世界政治格局从此进入了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过渡时期。那么,促使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演...  相似文献   

4.
国际关系中的均势问题之探讨王小平,吴建功一、均势理论的概念问题(一)均势理论的内容“势力均衡”(TheBalanceofPower),简称“均势”,是国际关系文献资料和国际关系理论中常见的一个术语。随着近现代国际关系实践的发展,它已形成为一相对地完整...  相似文献   

5.
“均势”或称“权力均衡”是西方古老的外交准则.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欧洲的历史中.特别是17至19世纪得到了实践.而且一直影响至今。均势及均势理论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立世界秩序奠定了基础.稳定了国际格局。  相似文献   

6.
试析基辛格均势战略的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辛格认为,要清楚地界定美国利益目标,美国应摒弃传统的道义外交模式,更式地注重国家利益目标,要从实力和均势的角度界定美国国家利益,基辛格均势战略旨在维护和促进内容广泛的美国利益,它体现了维护美国国家生存,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实现持久和平的三个目标层次。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与外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国内和国际背景。“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立论依据和理论基石。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邓小平在其国际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其国际战略思想相统一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晚年的政治行为与他的辩证法思想的偏颇之处有关,即毛泽东相对突出地强调了事物对立统一的运动变化,相对忽视了事物的普遍联系的相互作用;其根源在于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形成于以对立的两极性、转化的瞬间性和联系的相对简单性为特征的战争年代,而对经济建设中显示的因素的多极性、转化的缓慢性和联系的复杂性则思想准备不足。  相似文献   

9.
国际力量对比将出现新变化,曲折中发展的世界多极化面临重要机遇:当今世界处在由两极向多极格局转换过程中,各国特别是大国为在新格局形成中占据有利位置,进行综合国力的激烈较量,国际力量此消彼长。就综合实力而言,美在今后较长时期将保持绝对优势,任何国家均难望其项背,多极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当今世界的新变化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思想源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得失成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提出的历史依据;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是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研究探索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从我国新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两极格局终结后至今,以美、欧、日、中、俄五大力量为主体的世界多极格局的框架结构已基本形成;1993年前,各大力量为争取构筑冷战结束后新格局的主导权或主动权,制定和实施了各自不同的战略构想,即美国的“单极世界”战略,欧洲的大“欧洲邦联”与“世界中心”战略,日本的日、美、欧“三极”战略,中国的“多极”战略,俄罗斯(苏联)追随美国以维持其大国地位的战略;1993年后,经过前一时期的较量,美、欧、俄、日相继对各自的战略作了较大调整,唯有中国始终坚持构筑“多极”并为其中“一极”的一贯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2.
基辛格的独到之处是在当代世界条件下,从古典均势外交中提炼出一种均势外交战略模式,并在同几个大国外交协调的实践中物化出经典性外交范例。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显示,更多国家参与下的外交协同在世界信息空间具有内生定势性。它昭示,外交对军事的主导性战略变位行将到位。这是扫描未来国际关系格局的一条战略思维通道,值得人们特别地注目。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斗争并没有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结束,多极趋势正在加速发展,但并未成为现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环境更加复杂。面对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影响,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多极格局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抗衡多极发展趋势,增加了国际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近十年来国际政治的发展完全证明了这一科学的估计。…  相似文献   

14.
就体系层面而言,世界历史经历了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两个基本阶段,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冷战结束后,均势更趋复杂,但总的趋势是向多极均势转移。对亚太地区的均势,中国应有自己的认识和抉择。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历着“二战”后最为深刻的变化,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呈现出复杂性和多维性,“单极”“两极”“多极”等已难以全面概括或反映当前世界格局的现状,世界格局日益呈现出多维、立体、复合的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这以东南亚与南亚分别为代表。形成的原因缘于两个地区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战略利益,分别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时代主题,从总体上看是战争与和平,如从前后两个时期看,则分别是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20世纪的世界格局变动很大,一战后由多极到多极,二战后由多极到两极,苏联解体后再由两极到多极。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是仅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今国际关系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全新的创意,例如:多极化、多样化、立体化、国际化、全球化、经济化、数字化、民主化等等,由此看来,21世纪很可能是“化”字独领风骚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辨析国际体系中的“极”这个核心概念的基本含义出发,围绕不同国际体系类型的内涵特征,阐述了国际体系结构与国际稳定相互关系三种典型理论假设(单极稳定论、两极稳定论和多极稳定论)的基本主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虽然“新帝国论”在美国颇为时兴,但是目前“新帝国主义”还没有成为美国战略思想和外交政策的主流,其本身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受到许多因素的牵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20.
~~签订密约,同意外蒙古独立,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自近代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成为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后,美苏两国因实力大增而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国际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关系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雅尔塔体系下隐藏着诸多矛盾。主要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