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知识分子是社会各阶层中最敏感最具洞察力的一部分人。在社会剧烈动荡、倍受外国侵略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带着传统重负走出中世纪,面对外来的挑战而匆匆挑起时代重担。他们放眼世界,瞻望国家民族的前程,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感,这就是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分子的社会属性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它对于生产资料没有自己的固定关系,不是经济上独立的阶级。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一个经济非常贫困,文化极为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解体,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和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嬗变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当时,林则徐、魏源仍停留在西方物质器具的表面,未探究西方文明的深层结构。继而严复对中西价值观体系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他的《天演论》启蒙了一代进步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他是学贯中西的大儒,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他的道德品质同学识一样,令世人仰慕。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现代知识分子自由独立的精神,开放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借助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席卷一切民族浪潮的冲击,到19世纪中叶,中国终于显示了从一条仿佛是封闭的封建轨道中摆脱出来的趋势,开始了步履异常艰难的近代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份。”从整体而论,他们表现了惊人的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特殊社会环境下,知识分子在寻求社会发展方向、国家前途、个人价值和理想实现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与现实社会的隔膜,造就了他们深深的文化失落感。一直生活在古老传统之中的旧式知识分子,由于无法摆脱强大的历史惯性,因此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新式学堂及清末留学热潮中的新式知识分子,在人们依然沉浸于科举“正途”的社会氛围中备受排斥而深感压抑;知识分子在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诸多努力后仍未能改变其屈辱命运之时,信仰破灭,或遁入空门,或自杀以求解脱;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先知先觉者与麻木不仁的普通大众有极深的思想隔阂。不论他们演绎了怎样的人生,都不能否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寻找一种国家、民族前进和文化发展的方向,是深沉的忧患意识造就了他们这种执着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有两种主体意识:批判和忧患意识。但无论批评也罢,忧患也罢,知识分子的主流是爱国的。近代知识分子也是如此,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爱国传统,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站在时代浪潮的峰巅,引导历史潮流,在批旧立新、救亡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担负着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对此,他们的思考、筹划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历史转折,次递达到了器物、制度、文化三个层面。每一步思索都被负着肉体的创伤和心灵的巨痛,特别是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冲突所带来的矛盾折磨。如何对待西方文化成为贯穿始终的近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倾注点。  相似文献   

9.
"经世致用"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早期现代化的视角入手,探讨“经世致用”传统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实现近代转型的关系,揭示了“经世致用”传统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接受西学的最初依据,是实现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的重要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使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时代意识产生。危机意识成为整个知识阶层的共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的改良等政治意识成为一种时尚。第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并进行了批判,西方文化优越论得以确立。第三,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发生转变,功名意识日益淡薄,部分入开始了职业转型。这些变化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是指具有强烈忧患意识 ,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走在时代前列的知识分子群体。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为界 ,大体上划分为两个时期 ,他们的人生道路也分别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深人,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汹涌而至。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打破了封建文化的一统天下。在西学和中学的斗争中,新的资产阶级的思潮萌芽生长了,新的文化体系一资产阶级文化体系开始形成,随之产生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这一群体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有必要对它的形成及其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作一探讨。 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的形成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是在中国封建文化已经走向衰落、西方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早期新式知识分子伴随着洋务运动的产生而出现。他们的职业主要集中于洋务领域——军事、教育、实业等。但在当时科举制占主导的社会氛围里,他们的出现一开始就遭到主流社会的抵制与排斥,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受到社会的鄙视。早期新式知识分子在从业过程中,由于没有成熟的就业环境,没有国家的制度保障,因而难以独立立足于社会,往往成为旧体制的附庸。但是早期新式知识分子职业生涯的变迁轨迹——由社会边缘逐渐占据社会主导,却正好成为中国社会从传统逐渐向现代转型的典型见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集中探讨民国时代知识分子转化的空间分布和文化疏离,研究近代教育改革对社会的影响,认为它增加了中国社会的长远瓦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型知识分子是由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特殊性,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清朝权力结构和统治政策的变化、资产阶段的发展及斗争状况诸因素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新型知识分子产生的主要途径是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中国近代特殊的社会结构和新型知识分子独特的优势,使知识分子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军。他们不仅是革命的宣传,而且是革命的组织和资产阶级革命政治纲领的提出,在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辛亥革命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敬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2):41-43,54
政治发展的路径问题,即政治发展采用什么方式、手段来实现政治发展的目标。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促进政治发展的方式、手段有两种:一是政治革命,一是政治改革和改良。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有革命也有改革,中国的政治革命和改革是由知识分子推动的,他们都促进了中国政治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本文就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进行的维新变法和立宪运动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明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严复之所以能够在晚清变革传统知识机制历程中输入崭新的西学理论体系,改变众多知识分子传统的认知模式,关键在于译者以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为依托,通过译著承载其选择拟译文本过程中渗透着的深刻道德实践性和译著本身建构起来的近代知识分子公共性,筑起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性进程转变搭起了一个理性的话语平台.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群体与近代报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刊是近代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变革力量。近代知识分子的几个主流群体在变革现实的斗争中,历史地递进地认识到报刊的重要性,他们群起办报刊,使之成为手中撬动历史的有力杠杆,既推动了社会现实的改造,实现了报刊的变革,带来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出版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群体力量的凝聚和壮大,催生了新的文化群落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力量,对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德国,这个西欧近代民族主义的原生形态之一———文化民族主义的国家,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知识分子是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缔造者与倡导者;是文化民族主义向政治民族主义转变的主要推动者、宣传者;是反启蒙思想、强权主义的支持者。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动,一方面唤醒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情绪,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建立;另一方面又对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及德国以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