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1.从文章的思想性看: 本单元有4篇文言文。《信陵君窃符救赵》、《左忠毅公逸事》为写人的散文,《〈指南录〉后序》为序文,《送东阳马生序》为赠序。文章的内容都是记叙古代志士个人的遭遇,文章的思想性都较强,是本单元文言文中的思想精华,在教学中,分析课文中人物的事迹和思想时,要让学生细细体会,以激励、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共有十一个文言文单元,竟然没有一个单元设置写作训练。当然,我们不可能还去要求现在的学生去胡诌一些“之、乎、者、也”;但是,我们可以发挥文言文教材特有的德育作用和语言示范作用,紧扣课文内容,科学地设置一些训练,将文言文的学习与现代文的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且以高语第一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一单元共有文言文四篇,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邹忌讽齐王纳谏》、《记王忠肃公翱事》三篇是以人物为题的,人物的刻画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赤壁之战》虽是记历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但文中对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的…  相似文献   

3.
杨海英 《青海教育》2001,(12):28-29
《月光曲》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贝 多 芬 的《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这篇课文生动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贝多芬是一位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按教学要求及特点,本课教材简析如下: 一、渗透学法及时训练 《月光曲》这一课虽然是用故事形式介绍了《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但是事件的背后含义深刻,情感极浓,抓住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感情,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把体会人物感情作为重点,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明确人物语言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4.
罗小燕 《辽宁教育》2010,(1):108-109
[设计意图]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编者选编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意思,读懂人物特点,读出文言文味,感受文言文带来的兴趣,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其本身与白话文相去甚远,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不高,要求背诵和记忆的东西特别多等原因,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敬而远之,望而生畏。特别是《史记》选文,篇幅长、阅读量大、人物繁多、事件复杂、文言词语积累量大等使学生经常感到兴味索然,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老师的课堂教学、教学理念关系很大,如果老师过于强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下,教育观念有了根本转变,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面向全体、合作探究、注重联系现实生活的课堂备受欢迎。而文言文学习历来是语文学习的难点,是师生关注的重点,那么在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该如何调整应对?一、多补充了解史实,增强知识趣味性高中教材所选文言文,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相结合。古来文史不分家,如果孤立地学习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联系,其结果必  相似文献   

7.
上完《伯牙鼓琴》这一节课感触很多,在这节课当中文言文中的情感充分体现了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老师还要善于与学生真诚、平等地交流,用自己的心去呼唤学生的心。教师、学生才能体会到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才能体会到伯牙子期的真情,与他们的感情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8.
《我的战友邱少云》的作者以朴实生动的语言,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的崇敬之情。邱少云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是对学行进行自觉严格遵守纪律教育的优秀教材。教学中,应通过“查、读、悟”指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落实“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阅读训练重点。一、查一查,了解人物的成长历史——酝酿感情要让学生充分感受邱少云在烈火中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是必不可少的。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邱少云的生平事迹及成长历程,询问和采访他人,听取他们对邱少云的评价,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邱少云》…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资源。教学文言文,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规律,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相比较现代文和现代诗歌,文言文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更为丰富,更有故事性、艺术性、哲理性和情趣性以及生活性,能够更好地涵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大语文观下,高中语文教师应更好地利用文言文这样的语文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得到综合、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高中语文学习中,最困难的是哪部分的学习,结果文言文以难度系数最高而荣登榜首。为什么学生普遍不喜欢文言文呢?调查结果显示,首先是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语言特征与现代文有着很大差异,学生阅读存在困难;其次就是课文所选的篇章,让学生不感兴趣。在调查中学生指出他们最不喜欢的篇目是贾谊的《过秦论》,班固的《苏武传》,苏洵的《六国论》等描写历史人物、记述历史事件的史传文学,究其原因主要是文章篇幅太长,字词较难,以及对文中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对作品解读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姚朝光 《教师》2012,(36):56-56
一、培养诵读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文言文诵读的重要性,历来为人们所公认。可以说,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根基。因此,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可以采用名人名言激励、学习目标激励等方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诵读之于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教师可以从读通、读懂、吟读三个方面进  相似文献   

12.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课,应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根据文后注释、联系上下文、网络查询等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文言文所描写的事件已久远,加上文言文的独特性,很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会产生害怕情绪。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本文以《鸿门宴》的课堂教学为例,通过对执教过程的思考与反思,谈谈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15.
王燕 《考试周刊》2024,(6):86-89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如何破解这一难点,是当前诸多教师面临的挑战。有效的方法是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开展基于“倾听—叙谈—内省”的古今对话文言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历史与人物对话的“倾听”、人物与读者对话的“叙谈”和读者与现实对话的“内省”,摆脱传统文言文教学中的机械刻板和枯燥乏味,引导学生完成对文言文知识技能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6.
重视语感培养:文言文教学实现高效化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视语感的培养,是现今文言文教学的一大通病。这既造成了语文教学 中语感培养研究的空白,又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逐渐消逝。因此,关注文言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及其教学现状,提出了变正面迎接为迂回作战,变琐碎讲解业事欣赏,变有限课堂教学的无尽课外阅读,变念经背诵为有感情朗读,变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有明确要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文言文有具体要求:"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文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场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文言文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学校里的文言文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文本实现的。每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是必考内容且占相当多的比例。1·高中教材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课改的今天,我们提倡“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是一篇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的好文章。可是,由于文中描述的事件的时代久远。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情、送别情景以及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难以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0.
自读文言文的学习以学生自读为主,《周亚夫军细柳》的自读过程以人物对话为突破口,以诵读指导为主要方法,指导学生认识人物,理解主题。教学过程中须站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起点上,整合单元编写中读写素材,达成读写的过程整合,让自读文言文也能成为单元整体读写目标的承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