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鹏 《考试周刊》2013,(36):16-16
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坛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的关于"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思想的力作。作为贯穿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主题,美国梦曾经象征美国人的精神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以雅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批评的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揭开文本自身尚未意识到的自我矛盾。  相似文献   

2.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在小说中完全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角色,不管是他的事业、他的爱情还是他的人生。整天生活在幻想当中的盖茨比注定成不了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即使通过什么手段获得了成功,也不过是短暂的辉煌而已。  相似文献   

3.
曹霞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24-126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伟大的美国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为读者展示了一幅20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画卷:丰裕物质生活的背后是人们的精神荒原,荒原中的人们醉生梦死。主要从人物刻画、象征隐喻入手,探索"荒原"在小说中的表征,认为这部小说是对荒原时代的忠实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历史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4.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姚译本存在着四个方面的不足,即:理解错误,措辞不当,逻辑混乱和翻译腔严重。  相似文献   

5.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它的色彩象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非茨杰拉德描写物质和精神追求破灭的最成功的作品。在小说中,大量使用意象手法,尤其是成功地动用以色彩为载体的象征手法来表达作的思想感情,是菲茨杰拉德和他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美国已由一个以生产型为主的社会转变成一个以挥霍性消费型为主的社会,本文试图探索这种挥霍性消费对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等人的影响,并观照作者菲茨杰拉德对这种消费所持的态度,从而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小说蕴藏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出色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史的完美之书。小说展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社会特色,当时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明却堕落不堪,这一时代被称为"爵士时代"。小说从尼克视角出发,带我们走进盖茨比的生活,感受上流社会的浮华和空虚,见证"美国梦"的破灭。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如诗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  相似文献   

8.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著的中篇小说,在美国文学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小说使用的艺术手法、叙事方式方面的探索、译本与英语原著修辞手法的区别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将从修辞方式的角度对翻译词语的区别以及人物语言方式的异同进行分析,寻求一种解读原文和译文的有效途径,为英汉互译提供修辞基础,为学术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现了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展现出的"结构性暴力",通过阐释汤姆、盖茨比和威尔逊之间的对决,探讨了结构性暴力中的人际暴力和情感暴力,从而进一步探讨小说中人物的悲剧产生的结构性原因。  相似文献   

10.
菲茨杰拉尔德的《The Great Gatsby》译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译为《灯绿梦渺》更能体现作品的主题。“了不起”这三个字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化意义,它向人们展示的是“迷惘一代”的风貌以及那个时代“美国梦”的破灭。这篇论尝试着从当时的化背景、小说的主题以及作品的写作技巧这三大块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相似文献   

11.
F. Scott Fitzgerald, the famous American novelist in the 1920s, is famous as the spokesman and laureate of the“The Lost Generation”. Considered one of Fitzgerald’s representative works and the finest a...  相似文献   

12.
F. Scott Fitzgerald, the famous American novelist in the 1920 s, is famous as the spokesman and laureate of the"The Lost Generation". Considered one of Fitzgerald's representative works and the finest achievement of his literary career, The Great Gatsby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classic of American literature. 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1925, it has been a continual hot subject of critical attention,and studies on it have never stopped. This paper provides a detailed account of"the Fitzgerald revival"as well as the previous criticism on The Great Gatsby.  相似文献   

13.
孙婷 《海外英语》2012,(7):205-206
The Great Gatsby,the masterpiece of the American author 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is published in 1925,just after the World WarⅠ.It mainly narrates the tragic love story between Daisy and Gatsby,reflecting many social problems.This essay emphasizes on the tragic love,and introduces their tragedies respectively,especially the tragedy of Daisy,reconstructing the image of the leading lady as a victim too.Furthermore,we turn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tragic lov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at era.  相似文献   

14.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誉为美国伟大的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近年来受到文学评论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语料库文体学的相关理论,借助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收集和统计小说相关数据,从词汇、词组、句法和修辞四个方面分析小说的文体特征,深入了解作家的文体风格。语料库文体学分析不但解释了语言学形式与小说主题及美学效果的关系,也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侯莹莹 《海外英语》2014,(11):183-184
The Great Gatsby tells a romantic tragedy between Gatsby and Daisy. Throughout the novel romance and mediocrity are closely mingled together. 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mixture of the both that lies in Gatsby and Daisy as well.  相似文献   

16.
The Great Gatsby is a 1925 novel written by American author F.Scott Fitzgerald.Besides great popularity for its vivid depic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the novel also impresses the world with its skillfully used American English which is interwoven with the plots,the characters and the theme.The article is to explore how Fitzgerald analyzes the class system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and what enables him to express this analysis through different types of A-merican English.  相似文献   

17.
《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向读者诉说了一场美国梦的破灭,揭示出战后美国社会金钱至上、没有感情只有物欲、自私冷漠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塑造了众多"摩登女"的形象,她们被刻画成一群地地道道的道德沦丧者,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这些"摩登女"的自私、空虚、金钱至上等悲剧性格的根源在于物质至上主义的制度及男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