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上,老师津津有味地告诉学生概念应该怎样理解,公式要怎样记,什么题运用什么知识、方法解答……老师讲得很全面、透彻,可学生反馈、“接受”和老师的“传输”并不成正比例。于是,老师责怪学生:“你上课怎么这样不专心,不认真听……  相似文献   

2.
北师大版课标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安排了让学生在数表中圈出两个数的倍数和集合等形式,使学生理解找公倍数的基本方法:先列出两个数在一定范围内的倍数,再找出它们的公  相似文献   

3.
铺垫依次投影出现三组图 ,要求学生在每组出现的两个圈后画出第三个圈 ,使得第三个圈刚好既包含第一个圈的内容 ,又包含第二个圈的内容。学生逐个讨论 ,教师逐个解答 :学生回答完第三组后 ,教师提问 :缺一个“2”行吗?“3”呢?“5”呢?生 :不行 ,缺了就不能包含上面两个圈的内容了。师 :多一个“2” ,行吗?生 :可以 ,但不是刚好包含 ,显得多余了。师 :在这一组中 ,哪些数字是两个圈都有的?生 :2和3。师 :对了 ,2和3是两个圈公有的 ,有没有必要全部取?生 :没有必要 ,只要各取一个。师 :第一个圈和第二个圈除了公有的2和3 ,还…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幸听了特级教师、昆明市“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景海莲老师教学“过河”(二年级下册)一课。景老师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出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创设与学生的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相似文献   

5.
《最小公倍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我校的一次教研活动中,我讲授了《最小公倍数》这节课,其中开放而富有生成空间的预设以及学生在预设之外的生成,通过我的有效引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片段一:故事引入 师: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 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 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 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 "我连续打3天 要休息一天。"年轻渔夫说: "我连续打5天要 休息一天。"有一位远路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 休息的日子去看看他们,拉拉家常,叙叙旧, 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 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你 会帮他选一选吗? (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 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相似文献   

7.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最小公倍数”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分数的基础知识之一。这节教材是通过例题展开的,教好例题和安排好练习,是教好这部分内容的关键。 一、教好例题 教材中共有三个例题。例1着重于概念,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例2介绍了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阐明其道理。例3进一步介绍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与道理,是例2的延续。其中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建议分以下三步讲述。 1.18和30的公倍数,即能被18和30整除的数,有无限多个。在这无限多个数中,最容易找到的一个,就是用18和30相乘,即18×30=540。  相似文献   

8.
指导思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探索规律,并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一、例1的教学设计重点: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一)教学例1,从感性上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1.按例1要求,学生先写出4的几个倍数,再写出6的几个倍数。(6个左右)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中,数的整除涉及许多知识,其中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接受比较慢,易出错,掌握得不牢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的方法,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对新知识,学生常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要设法激起学生的悬念,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小数是大数的约数,大数是小数的倍数"时,我出示了6和12,12和24,24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0月,笔者观摩了全国第十一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其中获一等奖的骆奇老师执教的"最小公倍数"一课,吸引了在座所有听课老师的眼球,他那别具一格的设计,精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生成了一节灵动、趣味、睿智的数学课,让学生在游戏探索奥秘的活动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各位同仁共赏。片段一探秘引入,动态感知1.第一次猜想,验证。  相似文献   

11.
<正>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它。"综观当前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重视了朗读,"以读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心中。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朗读上花费的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它。"综观当前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重视了朗读,"以读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教师的心中。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朗读上花费的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第19届初中数学竞赛初一第1试中有这样一道试题:甲、乙、丙三辆车均在A、B两地间往返行驶,三辆车在A、B两地间往返一次所需时间分别为5小时、3小时和2小时.三辆车第一次同时汇合于A地时,甲车先出发,经过1小时后乙车出发,再经过2小时后丙车出发,那么丙车出发小时后,三辆车将第三次同时汇合于A地.这道试题,我校参赛的300余名学生都没填写出正确答案.为了更好地解答它,我们先从“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谈起.两个或多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在小学已经学过,下面我们利用它来求解几道有趣的问题.例1三艘客轮4月1日从上海港开出,它们在…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的全面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2.通过实际应用,提供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比较与辨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宜兴市数学教研员陈亚军老师执教的“因数与倍数”一课中,有一个片段,让人耳目一新。教学片段:在猜一猜中去发现。师:接下来,我们玩一个“猜一猜我是谁”的游戏好吗?(电脑出示5张数字卡片的背面)师:这个数一共有5个因数,从小到大分别藏在卡片后,如果只允许翻一张,你会去翻哪一张卡片?猜一猜:它是谁?  相似文献   

16.
高中数学新课程把推理论证能力确定为一项基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能够引起如此关注,与其在数学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对推理论证能力的要求既包括演绎推理又包括合情推理。虽然本节课的内容高考要求不高,但是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正整数平方和公式”的探求,正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因参加市级赛课需要,笔者借了一个文科班上课,尝试按着数学家探索未知领域的“路线图”设计教学,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体验。另外新课程提倡“情境-问题”的教学模式,因而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最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以此为载体的知识也最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课堂教学也要有生活味。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妥善处理那些学生感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努力创设体现数学价值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明白现实是数学的起点和归宿。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怎样突破“求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个旧市人民小学高丽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求最小公倍数”中例1、例2的教学重点是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难点是讲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和方法。在教学中我是采用如下方法突破上述难点的。一、借助投影仪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建...  相似文献   

18.
创设情境是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课堂的一大亮点。新课程要求我们以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入情入境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  相似文献   

19.
龙青 《云南教育》2008,(10):33-33
中括号是数学中的一种符号,以往的教材是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引出的,即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后发现单用小括号不能正确解决问题,必须运用中括号才能顺利解决问题。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至少含四个数、三种运算。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在编写“中括号”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创设任何生活情境,而是以计算式题的形式直接呈现:“我在数学报上看到这样的算式:360&#247;[(12+6)&#215;5],怎么算呢?”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2页。师:同学们学习认真,肯钻研。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本第62页的“想一想”。想一想:100-48=□99-48=5151 1=52师:“100-48”除了书上介绍的两种方法外,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计算吗?生1:把48分成40和8,100减40等于60,60再减8等于52。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