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责编雅鉴: 两期责报及文艺副刊均收到.谢谢! 杂文,是中国近代以来报纸副刊的传统文体,是副刊的眼睛.贵副刊办得有些品位,但杂文似是个弱项.我以五十年杂文写作的经验,认为,中国当前杂文要坚持两条:一、切中时弊.这是杂文的生命与灵魂;二、不犯时忌.不违反宪法与法律,才能生存.  相似文献   

2.
读者李木子在第9期的点题,由于“新闻知识讲座”专栏今年第5期发表了专文,从第9期起又新辟了“杂文写作讲座”专栏,我这里就不全面谈论杂文写作问题了,只就报刊杂文与新闻评论的异同问题谈点粗浅看法。先说二者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3.
试卷评析     
本刊今年第11期发表了新乡日报社招聘采编人员的新闻写作试卷.这里发表的是这次招聘考试中写得比较好的一篇消息和一篇杂文,供有兴趣根据试卷提供的素材和要求,练习新闻写作的读者参考.试卷要求是:①根据所给素材写一则不超过500字的消息;②为所写消息制作标题(含引题、主题、副题);③依据素材,自定题目,写一篇杂文.下面我们根据要求,参照这里发表的消息和杂文,做些评析.  相似文献   

4.
在杂文写作中,怎样展开笔触,使作品显得丰满充实、多姿多彩,往往是初学者追切需要解决的技巧问题。 展开,不独是杂文写作的技巧问题,也是其它类型文学体裁写作的技巧问题。但是,各类体裁展开的特点和方式,不都是一样的。杂文写作中的“展开”,是围绕文章“艺术地论述”,这么一个宗旨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一提起杂文写作,有的同志就认为杂文是战斗性、批判性的檄文,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是匕首、是投枪,因而总是片面强调杂文的“火药味”。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在理论上是不可取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首先,从理论上看,片面强调杂文的“火药味”,不符合杂文的本来意义。所谓杂文,它既是战斗性的文体,又是文艺性的政论,其特点是短小精悍。纵观历史,杂文写作既有“投枪”、“匕首”,也有“仁丹”、“薄荷”。有的是对旧事物的讽刺、针砭,有的是对崇高事物的歌颂、褒扬。以鲁迅、邓  相似文献   

6.
联想,是杂文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法,或者说手段。运用联想,可以使杂文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也可以使杂文显得深刻厚重,富有洞察力。有些好的杂文,令读者感到精彩、有趣,正是较好地运用了联想。 下边,主要围绕杂文的写作,谈谈联想与其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本刊“杂文写作讲座”连载的徐乘副教授的作品,现已汇集成册,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研究杂文创作理论的专著,是作者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结晶。全书十七万字,从文体涵义、社会功能、源流演变、谋篇布  相似文献   

8.
武振平先生是我学习杂文写作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和"开手师傅".从1958年至今,他当了我50年的老师.在半个多世纪前,武老师担任解放日报副刊<朝花>杂文专栏编辑.他当时以"马文"的笔名,名噪一时,发表了很多有见解的杂文.  相似文献   

9.
《杂文九讲》是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林帆将其旧作《杂文与杂文写作》加以修订补充,重新出版的一本书。书中详尽分析了杂文的性格以及作为杂文必需具备的条件。每章之后加附文  相似文献   

10.
杂文的概念     
从这期起,本刊新辟“杂文写作讲座”专栏。杂文是报刊常用的一种文体,读者面广,社会作用大,新闻记者和通讯员应当学会杂文的写作技巧,掌握杂文的有关知识。徐乘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教官,主讲杂文写作和新闻编辑学。从六十年代起,徐乘同志便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杂文,受到读者的喜爱,《杂文报》今年4月21日曾发表专文介绍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我的杂文写作,高潮在离开广电厅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特别是1993年初离休以后的时日。2002年末,在加拿大学习的外孙女来电询问:什么是杂文,怎样写杂文?我写了《杂文姓杂》的短文,传送给她。这算是我学习杂文、写作杂文的一点体会和小结吧!文章说——“杂文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有效的舆论监督。杂文是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艺术,因而也是人格的艺术。杂文姓杂,此情百态,万事万物,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山乡村寨,社区里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角落,众多领域,无所不包,有感而发,皆可成文。杂文又称杂谈、杂感、随笔、小品文。河南已故杂…  相似文献   

12.
在杂文的写作中,材料有时候是立论的依据,有时候是论述时的论据。由于是说理文,因而,材料的使用得当不得当,对杂文尤为重要。 在写作当中,经常会碰到两种相关的概念:一种叫素材,一种叫材料。 素材,是作者从生活中收集和积累起来的原材料,它们往往是感性的、分散的、不系统的。这些材  相似文献   

13.
《心灵原稿》系著名杂文家储瑞耕的日记选.近由花山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65万言.储瑞耕,曾筹创全国第一家《杂文报》,写作了大量杂文、时评和关于杂文创作的文章.他主持的河北日报一版“杨柳青”时评专栏,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引起新闻界的关注,《新闻战线》在“怎样办有特色专栏”征文中作了介绍和肯定;本刊曾以《笔中的人生》为题介绍过他刻苦写作的事迹.这里发表他写的几则有关写作的日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王建章,郑州晚报杂文编辑.他虽说比我年轻许多,但生活经历有若干部分都和我相仿佛;有军队生活史;当报纸副刊编辑;喜欢并在写作杂文.正由于我对后两者(报刊编辑和杂文作者)有较长时间的体验,对于当编辑和当作者的甘苦至今历历在心.由此,和他自相识而相熟而建立友谊,使绝非偶然了!  相似文献   

15.
杂文杂记     
杂文这朵花,近几年来,在各报刊杂志上,日见繁茂。为了让这朵带刺玫瑰开得更加鲜艳,研究一下杂文的写作技巧,似并非无益。我在读书、写作之余,拉杂记下了下面这些关于杂文的杂感。无以为题,故名之曰“杂文杂记”。  相似文献   

16.
褒贬吕布     
李国文先生以小说创作蜚声海内外。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专门从事随笔杂文写作,尤重于历史散文的写作,独树一帜,成就斐然。本书坚持了作者杂文写作的幽默诙谐风格,记述历史,臧否人物,笔如游龙,议论风生。读者既可以了解很多史实,也可品味作家优美流畅的文笔。  相似文献   

17.
耐人寻味的杂文,往往由于点子出得巧,而又生发得妙.一本正经地谈大道理,不是杂文的路子.为避泛谈,要求杂文作者巧妙地提出问题议论问题:不仅言之有物,而且善于发挥;不仅由头新巧,而且以少胜多,——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就叫它做"小题大做"罢.一滴水反映太阳杂文忌泛,因此需要"小题大做".杂文的写作路子宽,因此可以"小题大做".近年来出现在报刊上的好杂文,如秦牧的《鬣狗的风格》,陈虞孙的《还我头车"》,以及宋振庭的那篇"马尾巴的功能"等等,都是小题目做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18.
杂文这朵花,近几年来,在各报刊杂志上,日见繁茂。为了让这朵带刺的玫瑰开得更加鲜艳,研究一下杂文的写作,似并非无益。在读书、写作之余,拉杂记下了下面这些杂文的杂感。最早的杂文关于杂文的释义,在古代一些文学评论著作中,也偶尔有所论及。刘勰的《文心雕龙》,曾有专门一章论述杂文。刘勰认为杂文是“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暇豫”,是闲适安乐的意思;“末造”,则是等而下之的别称。在刘勰看来,杂文不过是文章的末流,或是文人学士们的安适之作。他还具体考察了杂文包括的范围:“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  相似文献   

19.
写好杂文,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和磨炼。我虽然写过不少杂文,但迄今还处在初学的阶段,所以我写的杂文,差不多都冠以“吴初雪”的笔名。现在试就我最近写作《人老何须自彷徨》的经过,来说说写杂文必须注意之点。命题的由来我从1989年开始进入花甲之年,很想为老年人写一点文章,但一时还不知道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去年10月到  相似文献   

20.
杂文写作谈     
杂文的“杂” “杂”,是杂文的本质特征。“杂”有两种涵义,包罗万象是杂,兼而有之亦是杂。杂文乃文艺性政论,一面是文艺,一面是理论,兼而有之。说它是文艺,它却发议论,阐明观点,是论说性文体;说它是理论,它又有形象,有人物,采用比兴手法,说理也不是长篇大论,而是言简意赅。杂文不是纯文学,全用形象思维,它兼有逻辑思维,但又不是小言论——这属理论范畴。它是“文学 理论”,结合部的核心是形象思维。杂文没有形象思维就不成其为杂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