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物态变化"考点在江西省中考物理试题中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出现,下面针对"物态变化"的考点进行梳理,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帮助。考点一会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有关现象本考点要求是理解。解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记住物态变化现象。即熔化:固态→液态;凝固:液态→固态;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液化:气态→液态;升华:固态→气态;凝华:气态→固态。接着按如下思路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师》2013,(9):F0002-F0002
<正>文化是教育生产力,是学校办学的软实力近年来,我校全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氛围,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走上文化兴校之路。"雅致"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是指学校的校园环境、场地设备和教学设施等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我校在物态文化建设上立足校园面积小的实际,以"雅致"为格调,在教学设施、学习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方面,贴近  相似文献   

3.
创建富有童趣的物态文化物态文化,是校园文化内在价值的外在体现。个性鲜明的物态文化不仅美化校园,更具有"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是向学生渗透教育影响的"隐性课程"。在校园物态文化建设中,我们力求创设美丽温馨、无限遐想、无穷探索、自由释放的氛围,从而提升校园愉悦感,使生活其中的师生员工如沐春风,如沾  相似文献   

4.
正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物态变化无处不在:炎热的夏天,买根冰棒,打开包装纸,会看到"白气",若是刚从冰柜中取出,吃的时候又很容易和嘴唇粘在一起;寒冷的冬天经常看见玻璃窗的内壁结有漂亮的冰花,而外壁却没有;水壶里的水烧开后,离壶嘴较远的地方看到"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却又看不到。物态变化知识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新课程理念之一,近几年的中考也围绕着"联系生活,联系社会"这一方向进行。因此,物态变化知识也是中考考查  相似文献   

5.
创建富有童趣的物态文化 物态文化,是校园文化内在价值的外在体现.个性鲜明的物态文化不仅美化校园,更具有"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是向学生渗透教育影响的"隐性课程".在校园物态文化建设中,我们力求创设美丽温馨、无限遐想、无穷探索、自由释放的氛围,从而提升校园愉悦感,使生活其中的师生员工如沐春风,如沾花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知不觉间益智养德,尚美怡情.  相似文献   

6.
正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级主题"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态变化相关现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和学习其他热学知识的基础。最近几年的中考对本章的考查,充分体现了"源于教材"的命题思路,侧重于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计的读数问题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2)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以及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固体的熔化、凝固和水的沸腾探究实验及图像。针对中考,为了能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物态变化的知识内容,对于本章的复习,主要分为以下三  相似文献   

7.
物态变化知识板块的考查热点主要有这样三个部分:1.物态变化图像的认识;2.物态变化过程的辨析;3.关于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对于图像,我们要能够获得解题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对于物态变化过程的辨析,主要是抓住过程始末物质的状态,然后对照定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物理学中,提到"化""华"两字,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物态变化中的那六种常见物理现象。从"熔化""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字面中就能看出,物态变化过程是"化"与"华"主要集中出现的地方。唯一不"合群"的是"凝固"。不过试想,若将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化"或"固化",虽可统一物态变化类物理名词的称呼,但从命名的贴切性上来看,"凝固"还是更胜一筹。凝,本义为水结冰(凝,水坚也《说  相似文献   

9.
从人类学与美学观点来看,《周易》中包牺氏"观物取象"背后的"象思维"在个体的层面上,以"观"与"取"这两个饱含生命主体意识的操作步骤,推动了先秦时空意识的个体自觉;以生存为首要目的的"四时五色"意义系统以及先民们对空间实用性的追求,促进了秩序感的产生与完善,进而在群体的层面上实现了时空意识的群体自觉;以"和"为宗旨的先秦礼乐文化,借共通感实现了天地人三者的相互贯通,无意中建构了时空意识的物态化形式,此物态化形式为时空意识的审美化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10.
常见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解答物态变化问题要抓住以下要点:一是明确发生物态变化的物质是什么;二是发生变化前物质是什么状态;三是变化之后物质是什么状态;四是发生物态变化时伴随着怎样的吸热或放热过程.分析时还要注意有些物态变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的中物态文化表现形式是最直接的,"润物无声的物态文化"是校园文化追求的一种境界.我偶尔一次去通州中学,它们校园科学楼前花圃别有特色,并没有布置成鸟语花香的庭院,而是被修剪成"三个问号".  相似文献   

12.
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是每所学校的执着追求。凌海市教育局在探索中前行,经过多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创新物态文化、规范行为文化、打造精神文化、丰富活动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一、创新物态文化哈佛大学一个校门的正面写着:"入门以增长智慧",背面写着:"离开以后,更好地回报祖国与社会"。它的图书馆中有这样一条标语:"此刻打盹,你可能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润物于无声,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梦想。我们的物态文化建设坚持"一校一创意,一班一特色,自主创新,展示自我"的原则。突出主题文化,突出办学特色,突出自主研  相似文献   

13.
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现象,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常出现概念混淆、吸放热过程不清、实际生活与物态变化中的具体概念联系不上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1弄清物态变化的六个概念知道物质由固→液、液→气、固→气这三个过程是吸热的;物质由气→液、液→固、气→固这三个过程是放热的。判断有关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时可分三步进行:①分析变化前的物态;②分析变化后的物态;③确定物态变化的种类。如:夏天,吃冰棍时,常看到冰棍上冒着“白气”,这个“白气”是气体吗?不是,我们…  相似文献   

14.
"物态变化"作为"热现象"的重要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关中考"物态变化"的命题已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从单一的物理学科向多学科渗透转变,从考查记忆知识向通过创设物理情景来识别、探知转变等,出现了阅读题、设计题、探究题以及学科综合题,注重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在《物态变化》一章中涉及到了六种物态变化,这六种物态和人们纷繁复杂的生活相结合时,产生了许多实际的千变万化的物态变化。这些物态变化让我们眼花缭乱,茫然而不知所措。为帮助大家理出一个头绪,体会在生活中学物理,在物理中学生活。笔者根据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找到了打开物态变化的钥匙——热  相似文献   

16.
《热学》课标要求:(1)能区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发生,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的判定方法,将实验室不安全动作分为9种情形,不安全物态分为3种情形。并以2001~2016年高校实验室发生的107起事故为样本对实验室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故多发环节为实验试剂材料的使用环节,其次为仪器设备的使用和试剂的贮存过程,对应着Ⅰ、Ⅱ、Ⅲ级分级监管措施。同时,明确事故"触发点"为违章,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具体动作或物态的共性原因。据此,提出措施建议,可作为高校预防实验室事故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物态变化中包含了“雨”、“露”、“霜”、“雪”等学生十分熟悉的自然现象。水的三态变化也是学生从小就熟知的。火箭中用的液态氢燃料 ,家庭用液化石油气等 ,这些都是物态变化有关知识的应用。由此可见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无处不见。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机会 ,引导学生观察有关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态变化现象 ,并尝试用所学物理知识探索自然规律 ,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一、大自然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大自然中的物态变化现象非常普遍 ,下面从“雾”、“露”、“霜”、“雪”的形成过程来认识其中的物态变化。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9.
物态变化一章中的主要知识点,可用下面口诀作概括.常用液体温度计,热胀冷缩是原理;读数要从零读起,负值读取要注意.物态变化有六种,熔汽升,液双凝;  相似文献   

20.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构建起了"童心教育"的理论框架,在归还儿童快乐童年的理想坚守中,形成了"活动育人"的办学特色。在"童心教育"课程研发中凸显办学特色的个性化;在"童心教育"组织实施中找寻办学特色创建的归宿点;在"童心教育"物态建设中提升办学特色创建的保障度;在"童心教育"成果显现中诠释办学特色创建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