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政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将“硬新闻”定义为:“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按此定义,毫无疑问,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的一个种类。这个定义也表明,时政新闻从内在属性上说,有题材重大、能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的特点。然而,在我国现实生活当中,时政新闻长期以来并不很是受读欢迎。不少读甚至觉得时政新闻版没看头。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笔以为,主要是因为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忽视了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军委江泽民主席在视察军报时深刻指出:“强调讲政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一些空洞的东西。要讲究宣传艺术,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这段精辟的阐述.鲜明地揭示了可读性与正确舆论导向的内在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4.
吴晖 《视听纵横》2002,(5):86-87
精确新闻报道(Precision Journalism)是由美国骑士报团的记者菲力普&;#183;梅耶(Philip Meyer)于1967年首先提出的。精确新闻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的方法,收集材料及查证事实,用以报道新闻。也有人称其为“量化新闻”。但这主要是从报道的结果表现形式而言的,多数的报道以数字、图表等报道形式,给公众一个量化的真实。精确新闻报道有两种方式:一是主动性精确新闻报道,是记者自己做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二是反应性精确新闻报道,是记者利用政府机构,大学和私人公司收集好的报告来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5.
探索精确新闻的生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新闻(PrecisionJournalism),也称精确新闻报道、精确报道,是指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以及查证事实,以报道新闻。①广义的精确新闻泛指以各种民意调查结果为新闻的报道。②精确新闻发展现状精确新闻学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至今,经过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的不懈探索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精确新闻报道不受单一报道来源的限制,在报道中运用科学的信息处理手段,借助数学语言来还原新闻事实,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可感,这使得各国新闻界对精确新闻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6.
吃饭要求可口,看报要求可读。可读性,是报纸最基本的品质之一。较之社会新闻和文体新闻,经济报道偏理性,思辨色彩比较浓,因此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是提高经济类报纸新闻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笔者个人理解,就是所报道的经济新闻要重要、要鲜活、要贴近、要实用。  相似文献   

7.
精确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新闻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新闻报道形式,具有一些特别的社会功能,比如精确新闻能主动客观地反映社会现实,能摆脱新闻源的限制,能反映普遍的民意,能起到社会的预警器的作用,还能改变人们错误的观念等,掌握精确新闻的这些功能将有利于在报道中避免一些对应的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8.
陈敏 《新闻知识》2005,(2):63-64
精确新闻(Precision Journalism),也称精确新闻报道、精确报道,它是指记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定量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查证事实,从而报道新闻。由此,精确新闻形成了与传统新闻的一个重要区别,即它是“把事件、人物、行为或态度用数字来表示,然后进行分析”,数据信息成为报道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徐晓鸿 《视听界》2002,(2):90-90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传媒业的发展空前高涨,传媒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新的栏目、新的节目、新的报道方式层出不穷,一种被称为精确新闻的报道方式逐渐在各媒体兴起,并逐步为  相似文献   

10.
前段出现在各媒体上有关“嫦娥二号”升空及其回收的新闻报道,在广大受众中掀起又一个追逐军事科技新闻的热潮,同时,也在新闻人中引发了如何克服以往采编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搞好军事科技新闻报道的热议。本期“专题”,专门约请部分长期从事军事新闻采编的同行,从写好写活科技人员、军事科技报道的语言应通俗易懂、在军事科技报道中严守保密纪律、增强军事科技报道知识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使我们的军事科技报道更加生动鲜活、贴近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1.
12.
有人说要改进党报可读性不强的问题,实现“三贴近”办报,必须减少各级机关的工作、会议及领导人活动报道。这种观点未免偏颇。党报的这类报道之所以不太受人们的欢迎,关键是我们的报道习惯于“穿旧鞋走老路”,从形式到内容都不新、不活、不实、内容空洞,缺乏信息量。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创新报道内容,改进报道形式,而不能简单地靠压缩或减少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13.
14.
经济报道是地市级党报的重头戏。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的要求。但如何使经济报道从过去那种概念加数字的呆板乏味程式中解脱出来,使其活起来,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实践,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杨军 《新闻三昧》2004,(3):36-37
科技新闻报道的任务之一,就是把科技成果传播出去,向社会各领域传递最新科技信息,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如果缺乏可读性,不通俗,就会使报道章晦涩难懂、味同嚼蜡、令人费解,让读失去阅读的兴趣,也就丧失了科技新闻传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报属于新闻业务范围,但是,校报又和社会上的一般日报不同。日报天天出版,大量刊登“今日讯”,给人以新鲜之感。校报短则一周出一期长则半月出一期,有的甚至是月报。所刊登的新闻,不论对读或编,可以说都是“过时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随着股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股市的涨涨跌跌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记者从黑龙江省证券登记公司了解到,由于登记制度改革,现在除了省证券登记公司可以办理开户手续之外,各家券商营业部都可办理此项业务。可以保守地估计,我省约有股民500多万户。如此,如何增强金融新闻的“可读性”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精确新闻理论认为应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应用到新闻实践中,以问题为对象,用数据来说话,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新闻事实,揭示事件真相,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电视"精确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可能性,以及要在报道中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能写会写是新闻工作的必备条件。掌握新闻写作的技巧,在新闻写作中要把握好分寸,是对新闻工作基本素质的要求,更是写出好作品的先决条件。结合本人多年的写作工作实践,五种形式请笔友切忌。  相似文献   

20.
坚持新闻报道的平衡原则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它有利于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媒体的公信力,维持舆论生态平衡。以"你幸福吗"、"我的小康"调查为例,此类调查做到了三方面的平衡:宏大叙事与质朴叙事的平衡;正面信息与负面信息的平衡;不同阶层与不同地区的平衡。同时提出在精确新闻的视角下如何做好此类调查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