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表面上看,“等”和“不等”是对立的,但如果着眼于“等”和“不等”的关系,会发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另一面.解不等式的实践告诉我们,不等式的解区间的端点是它的相应等式(方程)的解或者是它的定义区间的端点(这里把+∞、-∞看作端点).也就是说“等”是“不等”的“分界点”,是“不  相似文献   

2.
对于解集非空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 ,我们常用“两根之间”、“两根之外”这类简缩语来说明其结果 ,同时也表明了它的解法 .这是用“等”来解决“不等”的一个典型例子 .从表面上看 ,“等”和“不等”是对立的 ,但如果着眼于“等”和“不等”的关系 ,会发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另一面 .设M、N是代数式 ,我们把等式M =N叫做不等式M <N ,M≤N ,M >N、M≥N相应的等式 .我们把一个不等式与其相应的等式对比进行研究 ,发现“等”是“不等”的“界点”、是不等的特例 ,稍微深入一步 ,可以从“等”的解决来发现“不等”的解决思路、方…  相似文献   

3.
数列与不等式不仅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知识,更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数列中有许多与不等式相结合的不等关系,这些不等关系是数列与不等式两部分知识的综合与应用,正确处理这类不等关系能从较高层次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求数列中不等关系成立的方法与策略较多,“放缩”是常用的基本方法策略本文将列举探求数列中的不等关系成立的几种放缩策略。  相似文献   

4.
“不等导等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解题思想方法。由不等导出相等在解题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面几种:1.利用已知不等式(如平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三角不等式等)中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导出相等例1.某公司为组装计算机整机,一年内共购入某种元件8000个,  相似文献   

5.
问题 :“若 P、Q是△ ABC内的两点 ,则 AB+AC >BP +PQ +QC.”(《数学教学通讯》中学生版 ,初二卷 ,2 0 0 1年 3 ,4合刊 :“谈三角形中边角不等关系的应用”)这个几何不等式不能成立 .本文将对该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作一些探索 .在其他资料上我们见到的该题是 :如图 1,已知 P、Q是△ ABC内的两点 ,则 AB +AC >BP +PQ +QC.显然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该不等式成立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四边形 BPQC为凸四边形 .那么 ,当四边形 BPQC为凹四边形时 ,该不等式是否成立呢 ?图 1图 2如图 2 ,已知 P、Q是△ ABC内的两点 ,且四边形 BPQC为…  相似文献   

6.
数列与不等式不仅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知识,更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数列中有许多与不等式相结合的不等关系,这些不等关系是数列与不等式两部分知识的综合与应用,正确处理这类不等关系能从较高层次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求数列中不等关系成立的方法与策略较多,"放缩"是常用的基本方法策略.本文将列举探求数列中的不等关系成立的几种放缩策略.  相似文献   

7.
数学中的“等”与“不等”都是绝对存在的.从表面上看,“等”与“不等”是对立的,但如果着眼于“等”与“不等”的关系,会发现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另一面.可以这样说,任何数学变换都是“等”与“不等”之间的周旋.许多数学问题若能很好利用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解题中可以起到出奇制胜、化难为易之功效.本文以几个常见的典型例题,  相似文献   

8.
不等式为同一函数当函数值不等时或两函数其函数值不等时自变量所对应的范围,其实质是一种不等关系。重要的不等式揭示了这种“等”与“不等”的辩证关系,常常利用这种关系,创造满足三个条件求最值或借助重要的不等式构建不等式解最值。注意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一一对应关系,又可将不等式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材的《不等式的性质和证明》一章,是重要的基础知识。这不仅是从内容看,它能使学生掌握“不等”的概念,性质及其证明方法,而且从思维方法上看,更多的则是侧重于逻辑思维。因此,提高本章的教学质量,无疑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章范围内,要证明一个不等式,有四种方法:“比较法”、“逆证法”(原称“分析法”)、“反证法”和“综合法”。但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有着“听得懂,做不来”的感觉。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本章有着“题型变化大,推理要求严,证明方法多”的特点。因此,在学生掌握不等  相似文献   

10.
综观历年以及各地的高考数学试卷,会发现与不等式有关的题目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不等式能够如此"吃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这类问题的"个性特点"所决定的. 1)用辨证的观点来看,运动是物质最本质的属性,而静止是相对的;从数量上看,两个量绝对地"相等"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不等"是普遍的,所以对"不等"的研究,其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对"相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代数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两个代数式之间的不等关系.这一部分内容也是今后学习高中课程的基础.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数量之间的不等关系是大量存在的,学习它,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那么怎样学好这一章呢?一、辨清几个概念.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接触到几个概念,如“不等式”、“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等,必须弄清它们的意义.用“<”(或“≤”)、“>”(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可见不等式中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有字母.我们这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证明不等式,就是要证明给定不等式对于其定义域中一切数都能成立,即要证明它是一个绝对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的关键,在于抓住“条件”与“求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结构特征,联系有关的基础知识,进行适当的变换。证明不等式的主要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以及一些熟知的基本不等式,如a2 b2≥2ab(并且仅当a=b时,等式成立)。ba ab≥2(a,b同号,当且仅当a=b时等式成立)。a b2≥ab(a,b∈R 同号,当且仅当a=b时等式成立)。tgα ctgα≥2sinα cosα≥1  (0≤α≤π2)不等的证明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例举几种常见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内容概述 不等式是研究数学的重要工具,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应用不等式解题的命题特征是:大多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立意,以体现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突出不等式的联结、纽带和估计作用.这类试题往往是意境新,选择角度好,思维价值高,能真正考查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 运用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关系的主要方式有:①依据已知条件;②利用二次方程的判别式;③利用重要不等式(如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④巧用放缩变换等. 同时配合使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整体思想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管理中,有许多关于“零”的口号和理念,诸如“零存货”、“零故障”、“零排放”、“零缺陷”等,不言而喻,它们的另一面,应当是最多的利润、最高的质量、最好的环境效应、最大的顾客满意度,等等。辨证地看,这种“零……”管理更多的是一种超前思维,一种精神境界;“零”  相似文献   

15.
“出乎意料”与“意料之外”是两个常用词语,意思一样,都是指超出了人们的估计。先看其中的“意料”一词。《汉语大词典》释“意料”为“事先对情况、结果的估计”;《新华词典》释其为“事先的估计”,并例以“出人意料”;《现代汉语词典》释其为“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例子有:意料之中/乎意料/料不到的事。可以看出,三部词典对出意“意料”的释义是一致的,都是一种事先的估计。从所附的例证看,“意料”一词的基本用法有二:一是可以相对独立地使用,如“不可意料”、“意料不到”;二是与其他词语结合成固定的词组使用,如“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16.
张仁孝 《成才之路》2009,(27):68-68
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简便易行,但是在应用时,不要忽略了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即“一正、二定、三相等”。下面通过例题对三个条件分别加以说明。一、正 “正”就是指具备均值不等式的形式中的各部分均表示正数,不能只从形式上去看。  相似文献   

17.
纵观近几年的全国高考,由“不等式恒成立”去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的试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因为,从内容上讲,这类试题的覆盖面广,涉及函数、导数、数列(一类特殊的函数)、不等式等方方面面;从考查能力的角度讲,该类试题不但可以很好地考查考生的“双基”,而且可以考查考生对数学的感悟力、穿透力与创造力,是展示考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平台.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确是我们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18.
问题已知a>0、b>0,求证(a b)(1/a 1/b)≥4.这是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中一道非常典型的例题,同时也倍受各类考试命题者的青睐.从表面上看,该例题仅仅是基本不等式的简单运用,即通过展开不等式的左边,进而满足基本不等式得出最终解.从它的推广价值上看,又蕴涵着求最值重要的思想方法,即通过变式获取求最值的典型算法:“1”的附乘.一般地,对本题的关注有2个层次:直接运用它的证明算法;借用它的形式特征.下面谈谈本人的一点体会,供同学们参考.1直接运用解决问题例1已知不等式(x y)(1x ya)≥9对任意正实数x、y恒成立,则正实数a的最小值为().A2不;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恒成立不等式”问题的界定:形如,f(x,a)〉0(或≥0或〈0或≤0),当x∈区间D时恒成立,求a的范围的问题.所谓“x∈D时,f(x,a)〉0恒成立”,从集合的观点看,就是D是不等式f(x,a)〉0的解集的子集;从数形结合的观点看,就是当x∈D时,函数y=f(x,a)的图象在x轴上方;从函数观点看,就是x∈D时,函数y=f(x,a)的最小值大于0.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难点,由于它能较全面的考察一个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它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要解决好"恒成立"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如函数知识、不等式知识、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其次,还要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