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模态隐喻是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符号模式呈现的隐喻。政治漫画是图像和语言文字这两种符号相结合的一种视觉模态语篇,属于多模态话语;其通过图像和语言文字共同作用构建意义,创造出完整的交际事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多模态隐喻理论为基础,结合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视觉图像分析理论,尝试分析3幅漫画中的隐喻和转喻现象及文化内涵,并分析漫画创作者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对隐喻和转喻的源域选择的重要性,进而说明政治漫画如何依托概念隐喻将事件、人物、环境等不同要素进行整合,实现构图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漫画是一种视觉语言型的舆论新闻话语,它结合了图像和语言两种符号。多模态隐喻指的是隐喻的一种,其中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由不同的符号形成。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将概念隐喻、转喻与政治漫画的特征相结合,试图分析源域选择和源域文化内涵在多模态隐喻过程中对身份构建的作用,从而对漫画进行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概念化的基本方式,隐喻和转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广泛存在于廉政宣传领域的新宠——廉政漫画中。以反腐倡廉主题漫画大赛的一幅参赛作品为例,同时将隐喻和转喻置于同等地位,以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互动基础上的概念整合角度,分析廉政漫画语篇中的意义构建过程。廉政漫画的语篇意义构建是以多模态隐喻转喻互动为出发点;漫画涉及三种隐喻转喻互动模式:转喻对隐喻意义的延伸作用、隐喻的转喻理据以及转喻对隐喻映射特征的制约作用;与概念隐喻的双域映射相比,概念整合理论对多模态隐喻的阐述力更佳。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结合相关语类的多模态化特征,聚焦电视宣传片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建构机制,研究发现:宣传片诉诸动态图像及文字等异质模态构建了范畴-成员、符号-事物、居民-地点、方式-行为四种转喻模型,分别映射“和谐共生”理念、“世锦赛”、“赛事主办方”及其“欢迎态度”等宣传要素;而借助“感知上的相似性”、“蒙太奇”等手段建构的三个多模态隐喻则映射欢迎、筹备以及举办世锦赛三个相互承接的宣传主题;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互动性则体现在转喻对隐喻概念域的建构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概念隐喻理论自提出以来,已引起了学界广泛的研究。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人们用来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隐喻从根本上讲是概念性的,不是语言层面上的问题,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Forceville(2009)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域和目标域全部或主要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来表征的隐喻。本文在分析图像隐喻过程本质的基础上,选取国外时政漫画为研究材料,以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方式为切入点,考察其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机制,阐释了时政漫画通过各种不同的意象组合方式来实现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合成,从而使作品产生引人注意、出人意料或唤起共鸣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20,(3):50-53
校徽作为多模态的典型载体,其表征空间主要是图像和视觉模态。Fauconnier所提出的概念整合模型为解释校徽这一多模态符号的认知隐喻机制提供了工具。该文以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九所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校徽为语料,探讨校徽的多模态隐喻映射和合成机制。结果发现,校徽的概念整合模型是单一型网络模型,办学理念这一框架及框架内所包含的对象、定位、目标、任务、教学重心和教学机制等角色构成输入空间1,校徽的图像和文字等表征空间构成输入空间2的值,空间1的框架和角色与空间2的值被投射到合成空间形成层创结构,层创结构是由空间1的角色和空间2的值进行压缩组合而成的。在概念整合过程中,转喻是多模态概念合成的前期基础,视觉模态符号要经过多次隐转喻运演构建目的域,才最终构成空间2的值。  相似文献   

7.
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为切入点,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李阳疯狂英语演讲中几个手势进行探讨。在分析手势语类、演讲手势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特征的基础上可见,在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的过程中,转喻激活认知,促进转喻和隐喻相互整合,共同完成概念合成。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演讲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阐释多模态构建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5,(4):60-63
以Greenpeace的环保公益广告Breathe为语料,探讨非语言声音如何通过转喻激活始源域,冲破语言和文字的阻碍,与由影像转喻激活的目标域通过隐喻映射相互作用,整合概念,构建以转喻为基础的多模态隐喻语篇,有效传递广告信息。  相似文献   

9.
多模态隐喻研究是隐喻研究的重大发展。本文系统探究了中国新闻漫画网117幅关于"新冠病毒"主题新闻漫画的多模态隐喻现象。研究发现:(1)"新冠病毒"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主要围绕新冠病毒、医护人员、不良社会现象、国家政策与措施四个目标域展开;(2)其多模态隐喻的表征具有认知普遍性:"新冠病毒"多模态隐喻表征反映人类共有的基本认知和体验,同时也受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影响;(3)这些目标域三两结合构成大量隐喻场景和一些新奇隐喻,对其具体漫画的解读是一个动态在线加工过程。本文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基础上,选取了典型隐喻场景和新奇隐喻漫画,探讨其在输入空间、类属空间以及合成空间中的意义构建过程,以期通过多模态分析和解读加深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郑燕 《海外英语》2013,(7X):261-263
近十多年来,国外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在Forceville等学者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而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以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文章探析两幅政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概念整合理论对多模态隐喻意义的动态构建具有较好的阐释力,为多模态隐喻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