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跨学科研究的不断发展使传统的科技评价模式受到冲击,其中长期占据主体地位的同行评议制度也暴露出评议方式落后、评议标准不规范、价值取向缺失等问题。本文梳理国内外跨学科研究和同行评议机制的相关文献,总结出上述问题的三大成因:学科范式复杂化和成果价值多元化;专家遴选拘泥于传统内在逻辑;学科分化与去分化的现实对立。通过对英国的REF进行实例分析,总结出REF 2021应对跨学科场景评价问题的有效举措。为实现从小学科同行向跨学科同行的转变,同行评议制度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即合理设置参评学科体系、强调评议专家的跨学科素养、使用多种定量方法辅助同行评议。  相似文献   

2.
公共图书馆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别从公共图书馆地位、公共图书馆精神和公共图书馆使命三个方面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郑昂  雷雪  马峥 《编辑学报》2023,(4):466-472
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逐步成为开放科学环境下预印本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和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有益补充。本文对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服务的开展方式归纳为第三方平台的评议和出版服务、预印本平台采用的第三方服务以及学术期刊采用的第三方服务3种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从评议对象与评议内容呈现方式、评议质量控制机制、评议人激励机制、学术社区建设等方面对第三方开放同行评议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其优越性,并结合国内同行评议现状总结该模式对我国业界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晶晶 《编辑学报》2017,29(2):200-203
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梳理的方式,结合具体案例,如Elsevier、Nature、PLoS、F1000 Research等,对国外开放获取期刊的同行评议方式进行研究.认为结构化同行评议、发表后开放式同行评议以及第三方独立同行评议,各有利弊,应该取长补短,优化评议方式,更好地发挥科技期刊作为学术质量把关者和过滤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的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结合期刊的现状,对同行评议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对同行评议的模式进行优化。【结果】同行评议设计的两个主要主体——作者和审稿专家,对现有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的满意度不尽如人意。同行评议制度应该得到完善和优化。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比如:扩充评议专家库、进行评议专家培训、细化专家研究领域标签、建立评议激励机制、建立评议评分机制、完善评议反馈机制和作者申诉机制等,优化期刊同行评议的流程。【结论】同行评议是保障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制度,但是目前同行评议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多种措施,优化期刊同行评议的流程,提高作者和评议专家的满意度,进而增加作者投稿和专家进行同行评议的积极性,提高同行评议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科研人员通过点击某个按钮就可以更全面地获得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这归功于一项新的大型项目的实施,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科学思想的免费传播,以便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参照美国目前采取的模式,英国PubMed Central(UKPMC)将提供存储医学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同行评议文章档案库的联机免费获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同行评议在科学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探讨同行评议的有效性对同行评议制度的发展和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设计/方法]旨在对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进行回顾与阐述:即同行评议何以有效与为何无效。并从尚未得到充分关注的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间的内在联系这一视角切入,借鉴有效市场假说,从更加系统性的维度重新架构同行评议有效性的评判路径。[结论/发现]同行评议的有效性是同行评议功能得以发挥的基准,而引文量作为最核心的文献计量指标与同行评议结果之间存在紧密且复杂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三种同行评议有效性形式(弱有效、半强有效、强有效)为主的有效同行评议假说。[创新/价值]从更为多元和异质性的视角,提出了新的关于同行评议有效性的解释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同行评议机制的内在复杂性,搭建了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丁清英  杨慧漪 《图书馆》2006,(1):84-86,92
本文从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城市竞争力的本质、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三个方面,阐述了城市竞争力与公共图书馆的关联性,以期能引起城市公共行政管理者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期刊同行评议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同行评议是期刊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机制,同时也引发大量的讨论,讨论主要集中于以下5个方面:(1)同行评议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双盲评议、单盲评议、开放式评议)以及各自的优缺点;(2)两种审稿流程(编辑负责制和编委负责制)是如何进行同行评议的以及各自的优缺点;(3)同行评议的不足;(4)现代技术进步给同行评议带来的挑战和帮助;(5)同行评议是否可以放弃.文章对此进行综述,以期使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同行评议过程,帮助各个期刊选择更适合自己情况的评议形式和流程,尽量规避评议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中外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共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图书馆发展史上,公共图书馆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一个国家在开始进入公共图书馆阶段初期,会有一个“公共图书馆运动”阶段,具有代表意义的是英国和美国。因此,对于这两个国家公共图书馆运动的探讨具有典型意义。按照这一逻辑,中国在20世纪初由藏书楼全面转入近代图书馆时期,同样存在着一个公共图书馆运动阶段。通过对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分析,归纳出共同特征,在研究图书馆史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英国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协会(CILIP)指出:明晰的愿景、丰富的资源、严格的规则、保证职工总数,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成功的要诀。作为英国图书情报专业人员最主要的组织,CILIP在2004年11月30日向英国国会议员递交的《文化传媒和体育特别委员会关于公共图书馆的质询》报告中传递了这条不可妥协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同行评议制度是稿件学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为例,以近5年经同行评议的稿件中评审质量不高和审稿延期的稿件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同行评议专家、学科编辑2个方面分析影响审稿质量和效率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原因,创新性地提出了从投稿前、投稿时、初审时、外审时4个环节,采用16种方法提高同行评议审稿质量和...  相似文献   

13.
在最近对3040位研究人员的国际性调查中发现,同行评议几乎得到这些人的一致支持。该项研究,是由Mark Ware咨询公司代表出版研究协会进行的,发现93%的被调查的研究人员不同意同行评议是不必要的这种观点。在这些人中,85%的人认为同行评议对科学交流很有帮助,83%的人认为没有同行评议将变得不可控制。  相似文献   

14.
同行评议是保证科研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学术评价在本质上离不开同行的判断.本文通过问卷法,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调查学术共同体对18种CSSCI图书情报学来源期刊的感知和认同,使用聚类分析展示期刊在"类"的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同行将18种期刊明显地分为4个层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CSSCI来源期刊均只能部分地反映同行的评议结果;CSSCI来源期刊的评价结果与同行评议结果一致性略高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相似文献   

15.
非赢利性的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商科学公共图书馆(PLos)于2004年秋季出版新的开放获取医学期刊,“Plos医学”。该刊将发表经过同行评议筛选的医学研究各领域的研究论,包括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研究等各个领域。同时,该刊内容还包括为非专业人员撰写的研究论文摘要,国际医学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同行评议的概念和运作的回顾,探讨了国际知名期刊的同行评议的最新关注和特点,并就审稿人的选择、主编的权力和审稿的内容逐一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学术期刊同行评议,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提出更新和规范同行评议人,数字化同行评议平台,健全同行评议监督和质量评价,最大限度地完善和推行我国学术期刊的同行评议制度的科学和公正,提高学术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同行评议制度是期刊出版中坚持使用的基本制度.学术期刊是期刊的一种,其出版过程中包含了专家评审、匿名评议、评议人员表决等制度.除了这些制度,学术期刊的出版还经常吸收一些比较先进的同行成果,不断推动同行评议制度的改革.基于此,本文对学术期刊出版中的同行评议制度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王海蓉 《编辑学报》2023,(2):147-151
对国外开放同行评议(OPR)的期刊进行研究,分析了开放同行评议的模式;详细介绍了开放同行评议的主要价值;从透明度和开放性2个维度出发,讨论了开放同行评议的3个层次及其机制。参照7大公开要素,对开放同行评议期刊的透明度进行了等级划分,并研究了透明度等级对相对引用率RCR和社会关注度Altmetrics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度等级高的开放同行评议期刊在学术影响和社会传播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最后,提出了一些应对开放同行评议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科技期刊开放同行评议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智慧城市促进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发展的视角,探析了智慧城市背景下基于四螺旋协同共建模式的公共图书馆发展与转型,梳理分析了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三个国家中被纳入智慧城市战略中的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促进城市可持续智慧发展的建议。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的新形态,将成为城市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公共图书馆在新技术、新理念的城市改革进程中需要走向新形态,承担起新的社会责任,为推动城市可持续智慧发展创造新价值新作为。  相似文献   

20.
按照国际图联在公共图书馆的建筑标准中规定:“在城市内主要居民区,通常离图书馆1.5公里左右就要设立分馆,3~4公里左右就需设立一个较大的图书馆”。但从现状来看,截止2003年底,我国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2708个,一些贫困县至今还没有县级公共图书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平均46万人才拥有一个图书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