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正>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的话精当地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过程与原理,其中心是一个"情"字。为发掘文中蕴含的情,必须从"披文"出发,剖析语言文字。而阅读是一个双向活动,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后,还必须进一步体会作者为情造文的匠心独运,真正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情感教育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的驱动力.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用自己浓烈的情感感染学生,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激发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以获取教学的最佳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的情."由此可见,不论是听和说,还是读和写,都离不开一个"情"字.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段] 师:文中有四处语气描写的句子.老师认为,这四处语言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个性特点.而我们发现,其中有一处"曰"字前用了一个修饰语"大惊",表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并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2.掌握“披文———缘景———入情———得意”四步散文鉴赏法。3.积累文言知识。教学方法:1.话题探究法。确定课文探究话题:情。以“情”字切入带动本课探究教学。2.读写结合法。课前给出话题“情”让学生写好《项脊轩志》书评,以便学生熟悉课文并在课中有话可说;课中围绕“情”字探究鉴赏课文内容和写法,并落实相关文言知识;课后(也可在课中)再写集句作文《世间情》,将话题“情”的教学迁移拓展。3.多向交流法。…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观看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古诗两首》视频.在这堂课上,林老师做了大胆尝试,让六年级学生重新学习四年级的古诗.为了适应高年级学生,林老师在教学目标上重新调整,凸显了以表达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一探究景语,感悟情语 (古筝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首古诗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离别时的情感.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分别时悲伤的心情. 师: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之间深深的"情"字.(板书:情)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这两首诗中有"情"字吗?  相似文献   

6.
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刘勰的话精当地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过程与原理,其中心是一个“情”字。为发掘文中蕴含的情,必须从“披文”出发,剖析语言文字。而阅读是一个双向活动,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后,还必须进一步体会作者为情造文的匠心独运,真正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1.文因情而生,故语文教学要抓住"情"字,引导学生于"情"的体悟中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2.语文是用来读的,学习诗歌则更要读,于读中想景,读中悟情,读中享受语文。3.抓准读与写的契合点,于写作中加深文本理解,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2.领会文章赋物以情、托物言志的写法,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二、能力目标1.品味文章关键词句,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句子。2.紧扣文本,自主学习把握作者对"绿"的挚爱深情,探讨"绿"的象征意义,把握文章主旨。三、情感目标联系时代背景,明确作者在爱绿之情中寄寓的象征意义,即对"绿"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方法】激趣导入法,品读赏析法,讨论交流法,拓展延伸法。  相似文献   

9.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因素对人,尤其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能促进德育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可以改善师生关系,强化教学效果.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文字的内蕴,而情的渗透则是语文学科的优势特色.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在情字上下工夫,最充分地发挥教材的感染力和教学的感染力,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思枯涩,语言干巴,缺乏真情实感,在“做”字上下功夫.我认为必须打破“做”文章的观念,要调动学生写真情实感的积极性,作文教学应从“激其情”人手. 一、讲读教学要使学生“披文入情”,以“激其情”我在讲读一些适合中学生情感特点的范文时,做到“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倾注于形象的感情,从而深刻领会作品,并由此产生一点写作的灵感.如讲《荔枝蜜》,我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感情变化的几个阶段.即由最初不爱到爱,从爱得浅到爱得深,进而深情赞美;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真切感受,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随即产生共鸣.与此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技能目标: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情感目标:品读诗文,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做到诗文交融。2.在品读中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出主线“送别”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黄鹤楼送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李白是怎样送别好朋友孟浩然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二、学习1、2自然段,品味“不去触动…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原编辑提示] 相同课文,两份预案,有两个显著的不同点. 第一,教者的视角不同,教学思略有别.第一份参案,围绕一个"美"字展开,"谈话引入--唤起美,感知课文--欣赏美,课外延伸--创造美";第二份预案,围绕一个"写"字展开,"抓朗读,抓观察,抓表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情感,认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两种思路,异曲同工,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讲活、讲好职业道德课,离不开许多方法、技巧和艺术,但更离不开一个"情"字。只要我们对职业道德课充满真挚的情感,以"情"驾驭教学的全过程,真情把握课程性质,深情培养学生情趣,动情调动学生情感,激情启发学生心智,我们就能在普遍看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的高职教育领域里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情趣,更好地发挥职业道德课的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师:前面老师说过:语言饱含情,字词最知心。文中还有一个字值得仔细品味,那就是“噫”宇。“噫”表示叹息之意,再加上一个感叹号,更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你从这个字中读出了哪些情感?从其情感看,他的境界究竟有多高?  相似文献   

15.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表现出了一种苦情苦意.这固然与他的身世及侍卫生涯有关,但更多的来自于他情感历程的跌宕.这不是一个愁字可以涵盖得了的.愁情不断的叠加,是更深沉的愁情,是更浓重的愁情.然后再细细品读,苦之一字就从字里行间漫卷的忧愁底部缓缓升起,一直浸透肺腑.人生无常、情爱无常之感慨油然而生.而这样一种哀感顽艳之苦情,恰恰就是纳兰万斛深情之所寄.难怪这位天生富贵的公子自诩为"不是人间富贵花".本文就试图从三个方面来看纳兰爱情词的"苦"字:相思是苦,悼亡最苦,恋情亦苦.  相似文献   

16.
魏巍同志《依依借别的深情》是紧紧地围绕着“情”字来写的,文中每句、每段直至全篇都突出一个“情”字,完全可以说是一篇情的颂辞! 也许有人说开头写的嵌着弹皮仍然傲立的红松、稻田里缓缓飞翔的白鹭、飘着彩色长裙的姑娘、开满波斯菊的家园乃是描述了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祖国后的和平生活的景象,总该和“情”没有直接联系的吧!然而这却是反映了中朝人民生死不渝之情的结晶,是为下文作铺垫的。正因为如此,随即文中就用了“他们可以承担一个  相似文献   

17.
[片段一]沟通人鸟之情 1.(出示地图)看,一南一北两个自然保护区,课文用哪个词表达它们之间的距离?(遥远) 2.看老师来写这个"遥"字.(师范写) 3.自己先在田字格把它描一描,再在田字格底下学写一写.(生写) 4.看,丹顶鹤从遥远的地方飞来了,作为主人,让我们与丹顶鹤打个招呼.("你好,丹顶鹤.") [品析]课的开始,教者从"遥远"入手,通过南北方的距离,理解"遥远"的意思,然后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笔范写,一画一画地讲解.低年级学生学习汉字的首要任务就是识好字写好字,无论什么时候,别忘了教学生识字写字!  相似文献   

18.
[技法阐释] 即物明理,即就着眼前的某种具体物象来阐明一个抽象道理的写作方法.它在哲理性散文中最为常见.三国魏末文学家嵇康曾说过:"顾兹桐而兴虑,思假物以托心.""假物"即借物,"托心"就是把作者主观的情与志寄托于客观的物和象中,委婉地宣泄出去.  相似文献   

19.
日前拜读了《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9期安渊老师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实录》,感触良多.许多教师在教学此文时常常会忽略梁任公先生演讲的题目——"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分析先生的形象性格特点上;安老师则另辟蹊径,抓住文中"情感"二字,将教学重点定位在品味情感、品味情感的传承,并以此为切入点,分别体会韵文之情、讲者之情、听者之情、记者(记任公演讲之人)之情等四种情感的生成,并把握它们之间的生成关系.这样处理也与本"单元提示"中"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相契合.因此,安老师的课例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也有些不足之处,可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范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案例]人教课标版语文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震撼人心的故事.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涌动着人间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一个"情"字贯穿课文的始终.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很少有体验,这对于学生理解文中伟大的父爱的确形成了障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