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贿、赂与赇     
现代汉语中有“贿赂”一词,古汉语中贿、赂常分别使用。贿、赂词义接近,一是表赠送的财物,作名词;二是赠送财物,作动词。《说文》云:“贿,财也。”“赂,遗也。”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说,“赂”字较多用作动词,“贿”字较多用作名词,其原因就在于此吧!不论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还是王力或郭锡良的《古代汉语》,  相似文献   

2.
宋代殿试不黜落之制始于仁宗嘉二年 ,但杂犯者仍遭黜落。至元三年 ,特别是元八年以后 ,殿试杂犯亦不黜落 ,只给予降等的处罚。此制一直沿用至南宋末而不废 ,并对后世影响很大 ,明清科举取士中的殿试不黜 ,当直接继承了宋制。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井研县的廖平是近代一位著名的经学家。他一生学经六变, 自号六译先生。他的经学第二变曾给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以影响,康有为据以写作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戊戌变法时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在戊戌变法前,廖平改变了经学第二变的观点,而进入了经学第三变。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论及廖平这一思想变化时说:“晚年受张之洞贿逼,复著书自驳,其人固不足道。”认为廖平经学第三变产生的原因是受张之洞的贿逼。此说一  相似文献   

4.
晋宋宗室官员考课是在当时王朝常规考黜制度规范下进行,并不存在专为宗室官员制定的特殊规定.两晋宗室官员考黜周期大致为6年,刘宋宗室官员的考黜周期则大致是3年左右,相较而言,短于刘宋早期的任官周期而略接近于孝武帝以后的任职周期.西晋皇权强大,刘宋皇权复振,且都推行重用宗亲的政策,故而西晋和刘宋的宗室官员在考课方面虽然遵守常规进行优劣评定、赏能罚否,但事实上能得到额外优待,有罪黜免时往往法外施恩,甚至免官后的起复也较庶姓为易,因此仕宦较为顺利,容易升迁要职,但也不无宽纵之弊.东晋皇权衰弱,宗室政策与高级门阀利益相抵触而难以施行,宗室官员的考课黜陟反较庶姓官员更为严格,多有贬谪,仕宦因此比较艰难,担任清官要职的机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近人论诗,每尊唐而黜宋;在宋人中,又崇苏而卑黄。某些诗文选本,对黄诗七律,除《寄黄几复》、《登快阁》外,其余似乎不屑一顾。当然也有例外,高步瀛先生编《唐宋诗举要》,苏诗七律选了十四首,黄诗也选了十四首。朱自清先生编《宋五家诗选》也给予了黄诗应有的地位。宋刘克庄在《江西诗派》一文中赞扬黄诗“会萃百家句律之长,穷究历代体制之变,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6.
杨艳 《现代语文》2010,(3):65-68
"贿""赂"二字在古代汉语,尤其是在上古汉语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单独使用的,其用法不同于现代汉语中通常连用的"贿赂"一词。在上古汉语中"贿""赂"二字在语义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对《左传》中含有"贿""赂"的句子进行了穷尽式的检索,并将这些相应的例句作为语料,对《左传》中"贿""赂"二字的具体语义语用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古汉语学习者分析古汉语字词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苏询的《六国论》一直被主为是一篇载誉千年的散名篇。它的巨大成功,与它“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紧扣中心论点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构严谨,说理深刻而透彻”的高超论证技巧有直接关系。但笔经过仔细阅读、反复推敲,认为苏洵为了使总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贿秦”能够成立,对第二个分论点“不贿以贿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进行的论证,貌似严谨完美,实则谬误多多。  相似文献   

8.
贪污、受贿是令人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有关部门正在加大力度予以打击。那些收受巨额贿赂的贪官一个又一个地倒下,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让一些心术不正素质较差的掌权者不敢明目张胆地收受他人贿赂,腐败现象也有所收敛。然而社会上又出现了另一种腐败现象———“精神受贿”。由于法律上对收受金钱和贵重物品的贿赂有惩罚的条例,而对属于精神范畴的则没有具体的法律依据。因此“精神受贿”则有越演越烈之趋势,笔者所提及的“精神受贿”大体有如下四种情况:其一、下级为了讨好上级,也为了自己的名利,将自己的编写的书,请握…  相似文献   

9.
王禹偁一生短暂,生性刚直、不畏权势的他本图忠君报国,却在八年内三次被黜,要全面考察这位对宋诗发展有特殊贡献的重要诗人,不能不返观王禹偁三次被黜的遭遇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受中国思想史儒道相黜并互补的影响,中国文学也呈现出两种根本精神相黜并互补的特性,道德理性与生命真情的相黜互补就是这种特性之一。道德理性是追求至善、颂扬人格,并以人格担当天下大任的道德理想主义信念。然而,当道德理性转化为窒息人欲的精神枷锁时,便产生了反抗此种压抑的思想和文学。从文学史看,追求道德理性与抒发生命真清两种文学精神此抑披长、相互排斥;但从文学的审美功能上看,二者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1.
一、汉初道家做人的道德准则和言行一致观念司马迁曾概括说:“世之学老子者,则黜儒学,儒学亦黜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当时因窦太后笃信道家而使朝野流行黄老之学,连朝中大臣也“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相似文献   

12.
起意:受启发于梁晓声先生的大作,其中说社会上竟有人主张索性组建“行贿受贿统筹安排委员会”等等,想来由某一部门领衔组建根本不妥,理由(略)……还是由若干具有这方面一技之长的能人留职停薪组建,聘请精通行贿受贿之道者担任“名誉会长”、“顾问”等职为宜;再则,晓声先生想的那机构名称亦过长,更兼过露,不如扬我文化中“简称”之优势,称“贿统会”为宜,既能瞒天(瞒过纪监机关),又可过海(在社会汪洋大海中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13.
由当代“大儒”蒋庆先生编纂的12册《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即将问世。蒋先生在后记中称:“近世以降,斯文见黜;经书之厄,甚于秦火。”本来以为他讲的是“文革”。但他似乎生怕别人搞错,特别申明他所指的是1912年。那年“蔡元培上台担任教育总长,一上任就废除了小学‘读经科’。  相似文献   

14.
拆字讽贪官     
贿 为何贪官受“贿”多?“有”“钱”能使鬼推磨。 誓 赌咒发“誓”假廉政.打“折”语“言”全无用。 囚 大“口”一张敢吃“人”,身陷“囚”笼方断魂。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文及其注释,然后逐一答题。 谏魏献子无受贿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贿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候,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教授苏湛火了,起因是他用文言文写了一封成绩公告:"凡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而他"黜落"的方式是,给22名期末作品涉嫌抄袭的学生直接打了0分。苏湛教授的严格在网上引发了讨论。不少网友都对苏湛教授坚持原则的态度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认为,一门选修课而已,直接给0分是否太认真?对此,苏湛教授回应说:"我判分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五六岁的孩子情人节给自己喜欢的小朋友送花,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为掩盖自己不遵守纪律的错误而“行贿”,某领导的司机的顽皮儿子只怕该领导的女儿……这些让大人啼笑皆非而又瞠目结舌的事就发生在小学生的身上。时下,小学生成人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以下这样的镜头我们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先生,您贵姓?”“能否赐一张名片?”“老师,您今天好靓!”“阿姨,有时间到我家来玩!”……想不到,这些老练的成人客套话竟出自小学生之口!这种学童成人化的现象是孩子的过早成熟,还是提前世故?这,不免让人深思。小学生的行为本该是天真而自然的,…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论吏道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能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集》)  相似文献   

19.
“崇奢黜俭”思想是近代中国消费观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消费观,它不仅鼓励积极消费以扩大市场.为生产发展创造市场前提;而且反对壅积财富,主张投资兴办实业以强国富民。“崇奢黜俭”既是对传统消费观的批判,同时也是对近代消费观重构的一种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文与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逻辑起点,是一对贯穿了整个古典美学始终的范畴。儒家尚质而黜文,道家崇尚自然而否定艺术创造。由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因而文与质的矛盾就规定了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化系统中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