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轼于佛学浸染极深,佛禅思想对其词的创作有很大影响.苏轼词中常含有佛理禅思,表达他人生如梦的感受以及虽处逆境却随缘自适的人生智慧;常展现出一种空灵澄澈、静寂清寒的禅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意境说,是构建在庄子意境理论和实践这块坚实的基础之上的。笔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庄子对意境说的重大贡献:庄子为意境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庄子揭示了审美意境多层次的特点;庄子在创作实践中对意境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地论学派与摄论学派的思想属于广义的唯识学,影响了天台智者教判思想的形成,尤其真谛翻译的<大乘唯识论>的"别教"观念,对智者的"别教"教判影响很大.别教核心是"别理",依之而形成道种智.智者基本判唯识学思想为别教有门,既殊胜于通教,又稍逊于圆教,且不同于别教空门的三论思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相当复杂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理论还未出现,但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出现了意境。意境的正式提出是在唐代,王昌龄的《诗格》开启意境的先河,皎然的《诗式》、权德舆的“意与境合”、刘禹锡的诗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等,都对意境理论有所发展。宋代对意境理论有所突破的是苏轼、释普闻、严羽等。清末民初王国维继承发展了古代诗歌理论的意境说.在《人间词话》中发挥尽致.使人们对意境理论的审美特征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诗自发轫起便饱受西方各种诗歌美学思想、诗歌思潮、诗歌创作技巧的洗礼,中诗西化严重削弱了中国古典主义诗歌审美传统的历史地位。时至当下,诗坛喧嚣浮躁的镜像反射了诗歌美学走向非理性的狂欢化时代,传统诗意岌岌可危。对中国当代禅思诗歌审美上主动回归本土之解读,对当下艰难的诗、禅圆融态势之探析,更兼以对当代禅思诗歌发生的功用之阐释,不仅有助于匡扶当代诗歌趋于理性风向,亦有助于禅宗美学思想的当代传承与流变。  相似文献   

6.
临济禅思的根本取向就在“得真正见解”,对临济义玄来说,这是达到“生死不染,去住自由”境界的前提条件。黄檗希运对临济宗的贡献,成为了临济义玄禅思取向及其创新的源头;临济禅法中“三玄”、“三要”,是建立在“主宾”关系这一核心理念上的。临济禅师用棒喝的方法来打断学人的颠倒妄想,针对性极强,尤其对那些没有证悟到“自心实相”,而只是把自己的见解当作佛法的人来说,其见解恰成证悟“自心实相”之障碍;因此,临济棒喝禅风又源于义玄的求取“真正见解”之禅思取向。  相似文献   

7.
作为作品中情景意象及诸种艺术要素审美构合的意境,其创塑出的艺术形象无疑更加鲜明生动、天然真趣,在整一统合的实的氛围中,蕴含更具丰富、深邃的想象玩味的虚空间,从而使韵味的审美内蕴在丰富与醇厚中趋向整合与统会,上升到更为强烈、丰富的审美感染力层面。从这一角度看,意境中的虚,是诗歌真味得以凸现的根本所在。由此可见,意境说和韵味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是有机的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一个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范畴,强调作品中的含蓄蕴藉、言外之意。胡适对意境这一传统范畴也十分关注,在自己的批评实践中加以运用,并作了新的明确的概念总结。  相似文献   

9.
意境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代美学中一个基本范畴,与王国维的创造性研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他不仅自觉地把意境概念推举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而且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上对其进行了新的整合,从而使这一古老概念在新的语境中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英美意象派与中国意境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意象”与“意境”分别是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范畴。在意象理论方面,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学相通。而对于意象派诗是否也有“意境”,则有许多争论。该文试图揭示意境的心境本质,说明意境是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共同追求,并对其意境进行跨文化比较。  相似文献   

11.
艺人才思想正式产生于春秋时期,但大都渗透在对作家,艺术家,作品的具体论述之中,未成体系,本拟从历史的角度,对我国古代艺人才思想的发展予以整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禅是宗教,诗是文学,禅与诗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禅诗既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中国宗教史上一块瑰宝.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一生为现代学留下了大量的旧体诗;郁达夫又是一个爱国主义,他的诗作感应着时代的神经和黎民的哀怨,虽偶有遁世、归隐之念,但爱国主义的思想始终是重要的内容。郁诗在创作上的主要特色为:大量的“咏史”和“用典”,以绝句见长,并能以情遣笔,寓情于景。郁诗的功力和造诣,来源于作那深厚的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中日古典园林艺术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的不同,风格也不同: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而日本古典园林则追求佛人相映的禅学意味。比较两国园林艺术的不同风格,有助于当今景观园林艺术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它遵循着文艺的特性与规律,主张文艺工作的开放性与科学性,强调文艺创作的自主性与自律性,它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以"避战求和"、"以夷制夷"为核心,兼有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色彩,是当时国际国内局势和李鸿章本人思想观念共同造就的结果。李鸿章的外交思想最终在实践中屡屡遭受沉重打击,清政府也在一次次打击中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解读总是停留在政治的、社会的、阶级的角度和层面,忽视了其文艺思想中的人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关怀。列举马克思文艺思想中关于“人”的诸多论述,意在还原马克思文艺理论中的人学思想,并试图通过这种人学思想的复归,能对当下的文艺创作和文学批评中人文精神的失落起到一定的匡正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艺术市场,由于经济因素的制约及市场起步时的先天不足,其发展尚未成熟,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得力措施,使艺术市场沿着更为自由、更为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时候,发现一个令人忧虑的事实,即教师们很少或不愿去思考一些看上去很遥远而实际上却迫切需要回答的根本性问题。哲学之思能够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视角,帮助教师获得一种洞察力,使教师更清晰地理解教育、理解学生、理解自己,也能更好地理解教育改革中的冲突与矛盾。教师只有致力于建构个人的教育哲学,系统地思考教育的根本问题,才能真正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大学的理想主义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的理想主义是大学对自身使命、责任、目标和操守所持有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崇真、求美、向善、务实是其本质。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基本价值和主体职能,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基本逻辑。大学的理想主义有利于培养和形成大学生坚定的科学信仰、高雅的文化修养、高尚的道德操守和高度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