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错误改革的实质,在于执行了一条资本主义化的改革路线。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是导致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而是苏联剧变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苏联剧变最重要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2.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在这里我们也试图对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简要地分析和评价,从而找出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3.
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共拯救苏联社会主义的最后一次尝试,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苏联的改革跌宕起伏,不仅深深影响了苏联,更震惊了世界。  相似文献   

4.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犹太移民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严格限制到逐步放开的转变过程,导致政策转变的原因主要有苏联国内改革,苏美关系及苏联的中东利益。犹太移民政策的变化使大量苏联犹太人得以离开苏联.同时也对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这个失败既有深刻的内部因素,又有不能忽视的外部诱因。笔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构成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外部因素,具体表现在: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动摇了苏联人民的政治信仰,使苏共的合法性受到侵蚀;西方价值观对苏联的领导人、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地从思想上背弃了社会主义;西方国家对东欧剧变和苏联民族分离运动的影响,迫使苏共放弃一党制原则;西方国家对苏联激进改革派的支持,使得戈尔巴乔夫受制于激进改革派,间接触发了"8·19政变";西方对苏联经济援助的不力,使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计划落空。  相似文献   

6.
彼得大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坚持了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形成了他为首的强有力的改革领导集团,并坚持排除阻力,善于抓住和利用了有利的机遇。而戈尔巴乔夫总统在这诸方面则与彼得大帝完全相反,致使其改革终归失败。这两次改革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文章指出苏联解体不是不可避免的,作为苏共最后一任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不具备大国领袖的综合素质以及戈氏上台之后推行的激进改革是引发国家解体的直接原因。20世纪80年代苏联所面临的复杂国内背景和国际形势以及苏共领导集团的历史传统和戈氏个人资质等因素共同促使戈氏得以在1985年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认为苏共历史上始终缺乏成熟的制度来选拔和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接班人,这也是导致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重要因素,值得深入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邓倩 《安康学院学报》2018,(1):92-95,128
戈尔巴乔夫看到了苏联经济体制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极度不协调的弊病,在其随后的改革中亦涉及到了农业方面,但由于对苏联农民的现实需求及农业发展状况了解不够深入,其农业改革收效甚微,农业发展的低迷状态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善,农民大失所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直接影响了苏共在农民群体中的公信力,削弱了其执政根基,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通过分析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农业改革,可以透视农业发展、农民状况与共产党执政之间的现实联系,为党处理好农民问题、巩固执政基础提供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戈尔巴乔夫的苏维埃体制改革,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从最高苏维埃体制转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而引进总统制,再转而实行总统内阁制的复杂嬗变。在这一过程中,戈尔巴乔夫逐渐由完善苏维埃体制走上了废弃苏维埃体制的不归路。政治体制改革时机选择失当,改革苏维埃体制态度轻率,蔑视宪法和法律,搞垮苏共,全面认同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否定苏维埃体制的合理性,在政治斗争中从无原则妥协走向投降主义,凡此种种,都是导致戈尔巴乔夫苏维埃体制改革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不仅未能重。反而使它陷入空前新驱动停滞已久的苏联经济,反面使它陷入空前的危机。加之,经济改革过程中,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联盟中央在缺乏深思熟虑和明戎标准的情况下匆匆提出中央与地方分权的问题,以及对商品经济给民族过程带来的消极作用缺乏清醒认识,使早已存在的民族问题日益激化,并最终导致苏联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旧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固然是苏共瓦解的重要原因,但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则无疑直接导致了苏共的瓦解。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共在执政中的不足,对于人们观察当前世界局势变化和研究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推行意识形态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不仅使苏联共产党发生分裂,而且造成整个社会的分裂.苏联亡党亡国的沉痛历史教训证明,社会民主主义不是能用来消除各种弊病、使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健康发展的良药,而是能致它于死命的毒剂.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3.
杨东 《华章》2011,(30)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研究苏联演变的原因及教训问题,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因素不能忽视.本文主要探讨苏联演变中戈尔巴乔夫的思维和作用,引导读者从中汲取深刻教训,为抓好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李韬 《华章》2014,(27)
长期以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控被视为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以戈氏为首的苏共高层拥有国家事务的最高决策权。然而戈氏封闭、专断的改革决策机制,却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考察改革决策过程,正是戈氏在改革的目标定位、改革的引领力量和改革涉及的势力群体三个维度上的重大失误,导致改革逐渐陷入无法挽回的失控。  相似文献   

15.
一份高三联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A.都没有突破僵化的“斯大林模式”B.都没有彻底改变苏联的经济状况C.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苏联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 8 0年代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在领导中苏两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 ,在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关于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是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及在改革的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结果也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的过程始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终结于戈尔巴乔夫的激进"改革".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观原因是主要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但仍需要从苏联解体中汲取教训,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防止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8.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制定加速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机器制造业,挤占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资金,造成消费品的短缺,丧失了公信力的经济基础;在加速战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入政治领域,提出新思维,实行"公开性"和"民主化",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演变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丧失了公信力的政治基础;苏共蜕变为社会民主党,斩断了维系苏联统一的纽带,民族冲突爆发,丧失了公信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在中苏两国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给世界带来震动。由于两人的政治生涯及人生经历有显著的不同,因而改革的思维和方式迥异。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使其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戈尔巴乔夫一帆风顺的仕途使其采取了激进式的改革,导致了苏联解体。两种截然不同的改革结果,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100年,发生过很多影响极其深远的重大事件,苏联的成立与解体是其中之一。苏联成立开创了工农掌权的新制度,在此之前,全球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殖民地国家;苏联的解体使得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变成了一个二流三流国家,也造成了俄罗斯的民族悲剧。从一定意义上说,苏联的兴衰是一面镜子,苏联解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