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研究绝非仅仅是教育研究机构的事情,它的主体应是教师自身,因此教师是教学原理的创造者。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的,“唤醒”这一概念是作为人的本体结构的全面“震颤”,教育过程不仅需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应是解放成长者内部的力量。通过“唤醒”,可以使一个人真正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认识自己存在的处境、生命的历史和未来的使命,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人。校本教研就是一种唤醒。  相似文献   

2.
Neo19     
音乐是我的生命,感谢大家肯定我的生命。中国音乐迟早要站出来,不是翻唱,不是商业化的。我总是认为音乐有一种能感动灵魂的力量,它可以启发我们、激励我们努力上进。现在我仍然相信音乐有这个能量,我也从来没有放弃音乐所禀赋的这种潜力。我也相信“心中的日月”这张专辑里Chinked-out曲风所清楚表达的情操,这种情操简单的来说就是“要看得起自己,也要看得起自己的文化”。说这些话的,是被大家叫作“优质偶像”的王力宏。  相似文献   

3.
一、生本课堂应该是民主的 众所周知,民主的课堂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是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需要,生本课堂也不例外。何谓“民主的课堂”?襄城实验小学的张德兰校长给了一个很好的阐释。她说:“一个民主的课堂应该具备三个特征,即充分的相信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充分的发展学生。”而她的这一阐释完全和生本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张校长的阐释中有三个关键词:相信、尊重、发展。相信学生,我认为应该就是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学习者,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本能。生本教育的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者站在地铁旁边,一个小孩子问他:“爷爷,到伦敦的火车几点钟开?”老者说:“四点四十四分。”孩子又问:“几点钟开?”“四点四十四分。”老者又答到。孩子再问:“几点钟开?”老者说:“你不是已经问过好几遍了么?”孩子说:“我喜欢看你说‘四点四十四分’时胡子一翘一翘的样子。”这个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它让我们看到:这,就是儿童!他们不像我们成人一样,有很多的考虑,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能依靠自己的学习天性来思考问题,这难道不能说明儿童本来就是一个学习者么?作为一名教育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充分的相信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创新,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潜能,才会认真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就是尊重学生,因为相信是最大的尊重。发展学生,应该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切为了学生”,这应该是生本课堂的落脚点。究其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在听、说、读、写等训练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名教育者,只有心中装着学生,只有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价值的原则,我们的课堂才高效,我们的教育才有价值。也只有在民主的生本课堂里,学生才有被发现、被承认、被赏识的感动,才有主动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研究绝非仅仅是教育研究机构的事情,它的主体应是教师自身,因此教师是教学原理的创造者。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的“,唤醒”这一概念是作为人的本体结构的全面“震颤”,教育过程不仅需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应是解放成长者内部的力量。通过“唤醒”,可以使一个人真正认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认识自己存在的处境、生命的历史和未来的使命,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和充满生命希望的人。校本教研就是一种唤醒。一、课题研究式教研课题研究式教研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活动形式,即以研究课题的方式来实…  相似文献   

5.
朱宏刚 《教书育人》2013,(11):73-74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其中的力量是什么?是爱!当一个真诚的灵魂用爱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时候,我们会听到响彻生命的悠远回音。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身体力量、知识力量和生命内力的合力作用。在这三股力量中,作用最大、最持久的莫过于生命内力,若能唤醒此力,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生命内力至关重要,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唤醒学生生命内力的途径很多,其中“仁爱”“理解”“尊重”“榜样”“奖赏”力量非凡、效果最好,故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被多次提及。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若在课堂上敢于解放学生的“手脚”,善于搭建思维的平台,还思考的权力于学生,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能从心灵深处唤起学生的自慰,那他们的奇思妙想绝不亚于一个高明的老师,何况我们这些平凡小卒?  相似文献   

8.
主题: 成就世界、推动世界进步的,是一种可能性思维,绝大多数的发明和创造,都是在可能性思维的推动下完成的.不管什么奇思妙想,相信它,自然会产生一种力量,这是信念的力量.相信是一颗神奇的种子,撒播在每个人的心田,便会有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陪伴我们一起成长.我们深信:无论什么样的生命,都有各自的禀赋和异彩,只要努力坚持,总会绽放美丽.由此,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校训“相信是一种力量”应运而生.我们从“知情意行”四个层面归纳出四句话:相信自己,自信阳光.相信他人,诚实守信.相信梦想,脚踏实地.相信奇迹,勇于创造.  相似文献   

9.
认识自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认识我们不知道的自己——潜意识.一个人如果学会和自己的潜意识沟通并成为盟友,就能够获得身心的平衡与自由,能够让生命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和自我实现.潜意识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创造性的力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正能量”;另外一种是破坏性的力量,也就是现在被贴上了“负能量”标签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语文之于人,虽然是一种工具,但它更是一种文化。当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时,语文就是一种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焦名海《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就是把课堂当着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语文的人文性。通过接触过福堂创立的缺口教学理论体系及其实验,我深深感到:缺口教学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高度,实现了人文思想的大飞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这样说,缺口教学恰恰给我们构建了一个个“生命”…  相似文献   

11.
曾记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有这样一段台词:“我们做生意的人,要想把生意做大,心里就要装着天下人的需要,我们不能只想着把我们有的东西卖给别人,而是要知道别人到底想要什么。”回眸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扫视课堂,我们教师总是习惯于程式化完成教学内容,满足于把知识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却无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需要,课堂缺少灵气,教学缺少激情,学生生命意识难以在课堂上得到诗性张扬。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唤醒学生的生命灵性呢?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舞台,然而课堂教学的博大精深、千变万化,又总是让我们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困惑之中。叶澜教授近年来大声疾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创造出神奇的高考成绩的衡水中学李金池校长说:“没有激情的课堂教学不是好的课堂教学”。创造“激情课堂”,就是要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寻根问底的热情,在挑战自我、挑战权威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感受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我们小学老师从事的是启蒙教育.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一个学生从无知走向有知。实现这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特质.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生命意识.把学生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让他们主动追求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礼赞     
当我们朝气蓬勃的时候,你是否想到生命其实也很脆弱;当我们向前阔步的时候,你是否知道生命也需要等待;当我们面临险境的时候,你是否明白生命更需要勇气和抗争。这期“精彩一瞬”,一段短短的文字(请看本期卷首“精彩一瞬”栏《等待与抗争》),洋溢着的就是对生命的礼赞。《等待与抗争》是美国著名进步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的一个片断。《热爱生命》主要向我们描述了什么是生命的本色:“淘金潮”中的阿拉斯加,两个被寒潮紧紧追赶的淘金者,拥有没有子弹的来复枪,两袋金子,同时面对着一群狼。他们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冰封之前回到来时的…  相似文献   

15.
陈云 《新课程研究》2009,(5):145-145
作为教师,课堂是我们的生命舞台,然而课堂教学的博大精深、千变万化,又总是让我们陷人一个又一个的困惑之中。叶澜教授近年来大声疾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创造出神奇高考成绩的河北衡水中学李金池校长说:“没有激情的课堂教学不是好的课堂教学。”创造“激情课堂”,就是要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寻根问底的热情,在挑战自我、挑战权威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感受智慧的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激情燃烧”起来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人是需要力量的。人生的过程充满挫败、丑恶、灾难、疾病,等等。人需要一种力量,在任何年龄阶段。这种力量是正义,是爱,是鼓励,是温暖的祝愿。这种力量是生命中的氧气,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它来自我们每一个富有热力的个体, 而我们,也能通过这样一篇短文,感受到一种热烈的、电流一般的力量。这就是文学语言的神奇,故而它能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同学,或许你正遭受着挫折,或者曾经有过失败与痛苦,有过软弱和无助,然而,读了文章,你也许会汲取力量,你也许会泪流满面。这种“泪”,是顿悟,是感动,更是力量。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教师的生命舞台,然而课堂教学的博大精深、千变万化,又总是让我们陷入一个又一个的困惑之中。叶澜教授近年来大声疾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创造出神奇的高考成绩的衡水中学李金池校长说:“没有激情的课堂教学不是好的课堂教学”。创造“激情课堂”,就是要使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寻根问底的热情,在挑战自我、挑战权威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感受智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当教育被时代推着登上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它就必然地以“改革创新”来支持其飞速运转.而作为“生产者”的我们,为了急于创新而浮躁起来.而讲究起花样翻新的生产“工艺”来了,讲究起花花绿绿的“包装”来了。有多少人会常常停下来关注一下这本应是美丽生命成长的过程呢?有谁会常常停下来关注一下我们的“产品”:他们原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呀,是一个个原本应该日日和我们性灵相交、心心相印的活生生的生命呀!当《教育科学论坛》组织关于课堂“原生态”的讨论时,我们才开始警觉:课堂可能正在背离教育的本真,背离它应有的生态环境!自然地,我就想到了一个被广泛崇尚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以及它在“原生态”课堂中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9.
绿色,是大自然的色彩,它象征着自然和谐、蓬勃发展,它是自然界中富有生命力的主体生命的外现。而现实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一种人文精神的象征。在教育领域,在灵动着鲜活生命的课堂上,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这种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将之称为“绿色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20.
解其梅 《成才之路》2009,(11):48-48
所谓“细”者,小也;“节”者,单位或要点也;“细节”也就是很细小的要点。它可以是一个提问,一个小的教学环节,一个师生的互动片段,甚至是一个微笑、一句话……课堂也正是有了这样美丽的“细节”,才会那样充实饱满,那样激情跌宕,那样隽永俊秀。让我们从关注细节开始,在细节上构筑充满灵动之美、智慧之美、人文魅力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