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莫要“以罚代教”王官成最近,某一师范学生说他们学校制定了一条“以罚代教”的规定:凡受到学校警告处分的学生罚款200─300元;受记过处分的罚款500─600元;受留校察看处分的罚款1200─1300元。笔者认为这种作法不足取。作为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来...  相似文献   

2.
「以罚代教」要不得●李春超目前,「以罚代教」的错误做法在一些中小学校还颇为流行。个别教师不仅视它为拿手好戏,还到处传授,使得受罚学生的身心遭到严重摧残,不少学生就此一蹶不振,实在是应引起各方关注。「以罚代教」的突出表现有以下几种:一、体罚或变相体罚。...  相似文献   

3.
有些班主任老师,往往采取“经济制裁”的手段来惩罚违纪学生。学生迟到要罚款,旷课要罚款,甚至学生考试成绩不好也要罚款。我认为这种简单的“以罚代教”的方式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只能适得其反。有时,从表面上看,对违纪学生采取“罚款”的方式来加以约束,似乎能...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常听到一些老师说:‘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不了问题,只有罚才能解决问题,罚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好方法’。使我联想到某些学校最盛行的管理手段不就是一个‘罚’字吗?在学校,学生迟到了、早退了罚;请事假、病假罚;旷课、违纪罚;考试不及格罚;未按时完成作业罚……时下‘罚’就象空气一样,无孔不入,无处不有。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少数学校、少数教师以罚代教的现象却时有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实在让人焦虑。以罚代教的名目繁多,大致有学习、纪律、生活三个方面。作业迟交或完不成要罚,考试成绩达不到全班人均分也要罚;迟到、早退要罚,上课讲话、做小动作要罚...  相似文献   

6.
不能以罚代教烟台师院王波一个时期以来,有的高校出于强化管理手段的动机,把流行在社会上的种种罚款现象和做法,盲目引入高校。诸如,迟到早退要罚款,打架斗欧要罚款,开会缺席要罚款,宿舍卫生不合格要罚款,甚至考试不及格也要罚款,罚款成为一个时期高校很流行的管...  相似文献   

7.
周华敏同学文章中反映的情况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不少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禁要对老师大声呼喊:老师,请不要以罚代教。首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作用之首是“传道”,而一味罚款,“道”何在?不“晓之以  相似文献   

8.
《教育》2014,(8):16-16
徐金佳在2014年7月16日《浙江日报》撰文指出:体罚教育历来为大众所诟病,然而体罚现象却屡禁不止。近日,云南省巧家县东坪乡中心学校13名学生编歌骂老师,被老师用电线抽打、脚踢3小时;山东济宁一名初中学生因插销忘插,被罚跑26圈得了气胸。孩子淘气犯错是正常,老师过度体罚是失常,关键在于教育理念问题,教师应正确看待并妥善处理学生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张富群 《师道》2011,(3):18-18
目前,在我国学校教育管理层面中,以“罚”代“教”现象比较普遍。学生中的大小违纪现象,从迟到、早退、早操、自习、课堂纪律,到上网、逃学、打架、不安全事故等等,全都记在班主任头上,对班主任进行扣分处罚。管理层面只知道今天要扣够多少分才算完成任务,而基本不去找违纪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人师者,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陷入“以罚代教”的误区。陷入误区的最大弊端就是使老师和学生处在对立面上,挫伤了学生积极性,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就其形式来说,“以罚代教”无非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现今是一个极度娱乐化的时代,娱乐“新闻”充斥着生活的各个领域,这本无可非议,只是很多媒体在张扬明星的八卦新闻时,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不顾语言本身的规则胡乱用词。“下嫁”就是一个典型,似乎只要是女明星,都可以使用“下嫁”。例如:(1)关女主播侯佩岑下嫁给黄伯俊一度是台湾娱乐圈最为关注的明星婚恋之一。(东北新闻网2013年06月06日)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语文教学失败的病根在哪里?作为一名从教十余年的中学语文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到:是“一元化”的思维窒息了语文。  相似文献   

13.
节假日里,身边的同事、朋友和亲戚坐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关于工作的种种状况以及对人生经历的诸多感慨。不妨看一下在我的朋友们身上所发生的事,他们的故事或许可以说明,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的态度、心理状况以及行为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14,(24):27-27
正择校,即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进入一所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这种现象在小升初阶段尤为明显,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焦虑。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先后出台了多项治理政策,择校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问题依然不少,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谓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事实:1978年,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下,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应运而生,迈出了中国超常教育的第一步。20多年来,“神童教育”历经坎坷,几起几落,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人才。但随着“神童风潮”愈刮愈烈,无数家长的“神童情结”肆意扩张,也造就了“神童悲剧”……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苦役”何时了有人计算过,我国大中城市的小学生一年级背的书包有3公斤重,初中一年级的书包重9公斤。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如此沉重的原因是什么呢?父母“望子成龙”。家长爱得越深,学生负担越重。为了让孩子在升学竞争中万无一失,有的家长同时为孩子请了好几...  相似文献   

17.
又到期终考试时节,走在校园里,日落黄昏或晨光熹微时,可随处看到手拿书本的学生,或坐或站,一副失神的样子,旁若无人地念念叨叨,像着了魔一般叨咕着“咒语”或“口诀”。步入教室,聒噪声让人近乎窒息。那是怎样的和尚念经似的宏大阵势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进入了一种谵妄状态:手捧书本,口中念念有词。不用多问,他们在虔诚地背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美术课堂教学主要依靠绘画的直观性原则,教师示范,学生照抄照搬,学生画一张,教师也是一张。于是,教师画的好与坏便成了教的优劣的标准了,从而在很多地方形成了“以画代教”的局面。诚然,在教学中,示范也是教学,而且这种示范还起着“百闻不如一见”的作用。可是,它毕竟只是多种教法中的一种。如果,把它当成美术课堂教学的全部,那么,它就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而且,对实际教学效果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再者,这一做法的本身在认识上也忽视了感性认识的局限性。例如,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画出一幅令学生叹服的作品,但教师的演示和艺术形象的本身,无法告诉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9.
每年一到招生时,许多中小学生的家长们都不约而同地开展“三择”活动:一是择校,二是择班,三是择座位。如果说家长对优质学校和分层次的“好班”进行选择人们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家长对座位的选择则有些  相似文献   

20.
成分赘余是指在句意已经明确、结构已经完整的前提下,由于对词语的意义和语法功能理解、把握不准确,随意使用词语,造成词语隐含义与已提供的语境义重复的一种语病。其具体表现为堆砌词语、语义重复和虚词重复等,其中语义重复最为多见。近年来,成分赘余的病句屡屡见诸报刊、网络等媒体。试看下面三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