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宫秋》杂剧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的代表怍,全名是《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明末臧晋叔编的》元曲选》,把《汉宫秋》列为元杂剧百种之首。现代各种文学史、元杂剧选本和讲元明戏曲的专书,都对《汉宫秋》有所论列,一致认为它是元杂剧中较为优秀的怍品;可是,各家对《汉宫秋》的主题思想,却持论纷耘,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
3.
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化伟人,在他的一生中,改造国民性是他的主要奋斗目标,鲁迅所说的“国民性”指的是国民精神上的消极因素,一句话,是中国民族的精神弱点和劣根性。他弃医从文,立志改变愚昧国民的精神状态;他写小说,是“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他的这些作品像惊雷闪电一般,划破了黑暗中国的长空,对唤起民众去认识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起着很大的启蒙作用。《药》就是这类作品的一个优秀范本。《药》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愚昧麻木的国民性画面,简单地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暴露群众的愚昧麻木,并以夏瑜的巨大悲剧激发…  相似文献   

4.
《药》的主题思想,看法不一。下面是带代表性的两种说法。  相似文献   

5.
鲁迅创作于五四前夕的短篇小说《药》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解放前的评论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放以后,评论较为一致,几乎都有如是肯定:“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启示人们:只有依靠广大群众,才能取得革命胜利。”(见人民育出版社《教学参考书》)即鲁迅创作《药》,是在为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诊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生活和作者对这些生活的认识,是<药>主题思想形成的基础.革命者失败的悲哀是由于没有唤起愚昧、麻木、落后的民众.这是作者通过作品主题思想所提出的重大社会问题.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才能深刻地理解作品主人公及其人物形象体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作品的结构以及其他表现形式、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药》这篇小说中,鲁迅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取姓安名,寄寓自己的某种深意.因此,这些人物的姓名,或多或少地印证着鲁迅当时的思想、感情、际遇和见识.例如,作者让一个凶残伪善又身强力壮、满脸横肉的刽子手姓"康",这无疑是出于对自己过去"医学救国"思想的进一步否定.又如,他把一个极贪婪、极残暴的毫无人姓的牢头取名为"阿义",其意显然是在于揭露封建社会中所谓"义"的虚伪性.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就曾借狂人的笔,揭露过封建社会"仁义道德"的吃人本质;后来,他在《铸剑》里,又针对着"义士、同情"这些"受了污辱的名称",借了宴之敖者的口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事实上,许多人,特别是那些阅世不深的青年,由于对此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而吃尽苦头,甚至付出了  相似文献   

8.
一些年来,不少评论文章,包括一些带权威性的评论文章,都认为鲁迅的小说《药》“批判了夏瑜”,并从而得出结论,说《药》的主题是“批判辛亥革命脱离群众”。这里实际上涉及三个重要问题,即《药》是否批判了夏瑜,《药》的主题是什么,作者写作《药》时所达到的思想高度。第一个问题又是这些问题的关键。 1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歌颂什么、暴露什么,必定是旗帜鲜明的。《药》究竟歌颂了谁,批判了谁呢?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仍保留在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中,其主题思想编者在《思考和练习》中虽然没有再作这样的提示:“《荷塘月色》写于一九二七年七月。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但又幻想超脱现实,思想是矛盾复杂的。反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但在单元知识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药》选入部编高中语文第一册,编者对这篇作品的主题作了提示: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描写为推翻封建制度而英勇就义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竟成了贫民华老栓夫妇为儿治病的“药”这一发人深省的事件,揭示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错误,从一个侧面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从而启示人们:只有发动群众,革命才能胜利,中国才能得救.大多数分析文章也采取这样的主题说.《药》的主题主要在于批判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错误吗?我们以为这样归纳是脱离作者和作品的实际的,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戴文锦 《考试周刊》2011,(18):60-60
苏轼的《赤壁赋》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两篇文章,不仅文言字词艰深,而且主题思想深奥,学生很难理解,教师不好表述。作者针对这两篇文章的三、四段,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列举教学中具体的问题,通过巧妙的质疑,学生的合作探究,重视知识发现的过程,终于突破这两篇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写的《高级中学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中认为:《庖丁解牛》的主题思考有两个,一个是庄子主观意图所要论证的主题思想,即“缘督以为经”的养生之道的思想;一个是  相似文献   

14.
关于《背影》的主题思想,争议颇多。其中的一种意见,认为文章字里行间盈溢着真挚的父子之爱。的确,“背影”是父子深情的凝聚点。所谓父子深情,既有父亲对儿子的爱护,也有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与爱戴。作者选择了一个“背影”,巧妙地把这两方面的爱融汇了起来。从父亲这方来说,在浦口车站与北去求学的儿子分别,从决定不送到终于去送,以及看行李、选座位、托茶房等琐事,已经表现出对儿子的关切与厚爱;然而,慈爱的父亲觉得还不够,还要穿铁道、爬月台,为儿子买几个桔子——那肥胖的身躯、那蹒跚的步履、那笨拙而又艰难的动作,合成了儿子眼中“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是  相似文献   

15.
本结合白居易《长恨歌》的时代背景和作创作的主观意图,对《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方苞的《狱中杂记》,透露了清代监狱中官吏贪赃枉法,坏人逍遥法外,无辜者负屈含冤的真象。写得言简情实,典型性很强。人们都说它能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时代“司法”制度的罪恶和黑暗的认识。然而,这个效果并不是作者所希求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历来众说纷纭,诸如“主题转化说”、“反动说”、“破心中贼说”等等,至今仍没有定论.笔者认为,作品的主题思想应当是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实际内容中反映出来的;而作品的实际内容对于主题思想的分析和确定则更为重要.《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首先应当从神魔小说的特点出发.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翻版;任何光辉的艺术形象都不是简单的阶级概念的化身.神魔小说尤其如此.神魔小说在反映社会现实矛盾时,采取了投影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地反映;不是以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矛盾为依据,而是在幻想的形式中再现现实中的矛盾.正如鲁迅所指出,神魔小说的特点在于:“义利邪正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的《风筝》自发表以来,深爱中外读者的喜爱,在美国和俄罗斯,该文曾多次入选中学生读物。读者大多在欣赏该文时都认为是表现了兄弟的亲情,但笔者认为《风筝》不只表现弟兄间的亲情,自责与反省,而是流露出作者对麻木不醒的儿童的鞭策与唤醒,表达出对封建家庭教育约束了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批判这一主题。其理由如下:一、作者已在另一篇文章中表现出兄弟间的亲情,自责与反省。鲁迅在发表《风筝》之前,于1919年9月9日的《国民公报》发表了一篇《我的兄弟》,全文如下:我的兄弟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梭罗作为生态文学开创者出现的时代背景,阐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揭示生态危机及其社会根源,提倡简单生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问世六百年来,在我国人民中产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那引人入胜的故事,为我国京剧和各种地方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至今仍有不少广泛流传于民间。这样一部杰出的历史长篇小说,不但在我国,就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然而,对这部作品复杂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它的主题思想,我们认为到今还没有作出恰切的评价,这不能不是我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