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课程生活化是要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本、科学世界和学生的生活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以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登阶入室。顺利进入本与科学世界 本或科学世界是一个由学科理论知识所构成的抽象世界。它的抽象性与概括性使得学生与它有一定距离,学生面对这些抽象知识就会感到陌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作垫铺,就会使学生难以理解,从而增加学习的难度;如果硬性灌输,就会让学生囫囵吞枣,难以内化,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本与学生的思维之间有一个缓缓的“斜坡”,让学生能顺利走进本。与本展开心灵的沟通与思想的对话,真正理解并接受本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推进课程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开发,使其成为教师“修路”“搭桥”的材料,使那些抽象、枯燥的本知识能还原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变成理解本知识的“跑道”与“台阶”,让学生顺利进入本与科学世界。当本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对接、融通、整合时,它就会形成内化,变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如讲“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学生对“在二都正确的前提下,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这一观点感到难以理解,他们满腹狐疑,怎么自己亲眼所见、亲身所为所获得的感性认识还不如书本上的理性认识正确、可靠呢?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疑惑只是一味从理论上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1.课程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 文本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课程回归生活,就是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活动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本知识.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去寻找原型。  相似文献   

3.
1.课程应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文本知识是前人从客观实际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原理、观点等,它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太远,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让课程回归生活,就是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活动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本知识,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和建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去寻找原型。因为只有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创设情境,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切身感受,从而使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开辟一条进入文…  相似文献   

4.
一、课程生活化应是学生的真实生活,而非虚假生活让课程回归生活,就是要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依托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领悟和感知文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调查中,如果把文言文和现代文作比较,绝大多数学生都说更喜欢学习现代文。难道是那些传诵千古的文章魅力不及现代作品吗?当然并非如此。但是,一方面古今语言的差异会造成学生阅读方面的障碍,另一方面,我总觉得文言文的教学似乎更偏重于对文章的意思的理解,而学生也往往容易将学习重点放在背和默写上,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学生们对它难以热爱。笔者认为,文言文要教出情趣,就必须搭建桥梁,让教学走近生活,让文言文变得活色生香,使学生享受到充分的学习乐趣。一、搭建心灵的桥梁,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心理距离被选入教材的…  相似文献   

6.
让体育教育教学充满活力,教育者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注重认识体验感悟形成的统一使体育教学和学生的经验,体会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7.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学语言如一座桥梁,搭建在文本、学生、教师之间,让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得以实现。作为语文教师,想让课堂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就一定要千锤百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让教学语言更精彩,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且较为抽象.但是如果将课堂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就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果,使教师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9.
张涛 《考试周刊》2014,(45):79-80
小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和思维能力弱的问题,他们很难理解数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因此,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它有效地在理论和实际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通过适当的情景设置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解决数学问题的感受。作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选择案例,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数学素养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笔者个人的实践探讨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学语言如一座桥梁,搭建在文本、学生、教师之间,让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得以实现.作为语文教师,想让课堂更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就一定要千锤百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让教学语言更精彩,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一、随文导入的语言激发兴趣 课堂开始,犹如晚会开场白煽动观众的情绪一样,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数学知识抽象、深奥,学习起来自然会有难度。而具有生活味的数学课堂,是建构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加深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做有心人,为学生搭建"生活桥梁",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深入知识的本质,让思维更具有品质、弹性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的属性决定了它与语言紧密相连。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学语言就如搭建在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借助语言的桥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广袤无垠的语文知识天地。语文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学语言,所以,优化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不断探索并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以使自己的教学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下述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变文本为情境,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理解知识,明确道理文本知识是前人从客观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原理、公式等,它们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枯燥,如果硬性灌输,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即使接受也是囫囵吞枣,难以消化,教学效率自然低下。在课程改革中,我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把文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注意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来…  相似文献   

15.
吕丽萍 《教育》2015,(4):70-71
数学教学是最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感知、体验,当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不只是"文本学习",而是"体验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搭建体验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三位一体地参与,让体验成为有效学习的基石,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桥梁。在问题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结合  相似文献   

16.
杨娜 《考试周刊》2015,(4):48-49
<正>1.教汉语拼音知识要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一年级小学生面对抽象枯燥的汉语拼音,虽充满新鲜感与好奇心,但由于缺乏感性的实践而给学习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会出现厌学、怕学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建立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保护孩子们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汉语拼音的第一课学习的是单韵母ɑ,o,e,许多儿童对ɑ  相似文献   

17.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儿童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限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数学的魅力,在于它丰富的内涵,在于它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如果善于充分展示数学魅力,让学生在顺境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那么学数学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情感经历。一、变抽象数学为生活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新知识,变抽象的数学为生活中的数学。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先播放工人师傅测量一块三角形地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材中配套的精美插图是我们教学的宝贵资源,它如一盏盏明亮的指路灯,引领着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在作者、文本及读者之间架起一座座沟通的桥梁。如何让教材中的插图更好地服务于文本阅读,让文本阅读与插图学习比翼双飞,达到共赢的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最小的元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如果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不好,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就成了空中楼阁.其实,概念教学在其引入、形成和深化环节都有起关键作用的“发生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准这些“发生点”,让概念教学更有效. 一、概念的引入——化抽象为具体 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的引入环节,教师要在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具体生活感知之间搭建桥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形象、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学概念,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4,(A0):173-174
生活就是舞台,是一切艺术创作开花结果的源泉,任何的美术创作如果离开了生活,就会变得生硬呆板,没有生机,何谈美感。美术老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与生活之间,为学生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作力、观察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审美能力。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