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求知是孩子的本能,《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同时,纲要还提出了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科学教育目标,随时关注孩子的兴趣,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重视生活中教育价值。由  相似文献   

2.
吴秀芬 《考试周刊》2014,(56):192-192
<正>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感知和操作,探索周围世界奥妙的活动。在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都有可能提出一些疑问,当孩子对发生在身边的科学现象感到好奇、产生疑问时,我们不仅要让孩子知道一些科学概念,认识具体事物,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鼓励孩子大胆猜想、发问、验证。我们每周都有科学活动,怎样将这些科学活动融入幼儿生活,让科学活动有声有色、多姿多彩呢?一、活动内容生活化  相似文献   

3.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这不仅要求活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幼儿年龄水平、兴趣爱好并能促进其发展。更要能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感兴趣的材料入手,即要求活动选材生活化,从身边取材。让孩子感受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因此,如何开发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科学活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为此,我园确立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并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人生两支笔     
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不只是一个认知方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幼儿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应渗透在家庭教育当中。利用家中空间,提供观察资源,激发观察兴趣。孩子们的科学活动应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发现其中的有趣事物和奇妙之处,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在家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利用现有的空间,提供给孩子一些资源,以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只有将科学与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主动地参与,才是实施科学教育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是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的一门学科,是一门教会充满好奇心、求知欲极高的孩子怎样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影响孩子一生的学科。怎样才能做好科学教学活动呢?1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用科学思维获取知识的过程。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索中走近科学,感受科学,认知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通常只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科学教育变成科学知识的教育。1.1好奇心的保护与培养  相似文献   

7.
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将科学教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尽量缩短儿童童年期、片面关注儿童智力发展、强调教师主导等问题,未能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特殊规律与需要,因此从根本上而言是不利于儿童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为改变这一现状,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根本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的儿童化,即能从儿童自身发展的兴趣与需要出发,给予儿童自主探索的空间,关注儿童科学探索兴趣、科学探究能力及科学精神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幼儿阶段的教育关乎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观察,探索这个世界。每个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全力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发现新事物,吸收新知识,通过大量观摩访谈,总结了一些教师的成功经验,概括出三种现代教育中比较常用又有效的科学教育手段,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学人员,为教育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身边藏着很多科学知识,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需要教师的细致与耐心,适时的引导与解疑。科学,在孩子的身边,孩子身边的科学,让孩子与老师共成长。  相似文献   

10.
科学哲学观点的变化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2):66-71
当代科学哲学在科学的本质、科学观、科学知识观、科学方法论、科学发展与内外部因素的关系、科学技术的价值等方面都有大量新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将对科学教育目标、科学课程、科学教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和科学教育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引起时科学哲学的关注,及时吸收其研究成果,积极地推进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在许多的父母训斥孩子的口头禅是:“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在教师的嘴里可以听到“哪都有你,就学习找不到你。”“别再玩了,跟××学学,看他多听话”……这些教师和父母都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学习琴棋书画才是又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孩子才是班里的典范,父母的骄傲。其实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教育的误区。一、玩就是学习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幼儿的生活中取材,关注他们的已有经验,培养他们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等产生观察和探究的兴趣。沙子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也是他们爱玩的材料之一。自由活动时间,我常常看见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蹲在园内的沙池里捣鼓着,或堆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目前,很多家长缺乏科学教育子女的经验,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想教而不会教的现象比较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刻不容缓。如果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那么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但是,不要忽略了孩子成长的另一块重要阵地,那就是肩负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的教师和学校。可以说孩子后天技能的掌握及思想品质养成的关键在于学校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必须要和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和配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以及二胎的开放,幼儿教育的发展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幼儿园的小朋友正是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阶段,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关乎孩子一生。但是,幼儿教育不应局限在幼儿园的教育上和单纯地依靠教师,树立一个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而言是最不可缺少的。本文针对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诠释,并提出了如何树立一个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科学素养的培育必须从小抓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小学开设科学课,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小学科学课的开设需要科学教师,但目前许多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科学教师,科学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加强高校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是目前高校科学教育专业建设者需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并不断探索的课题。笔者通过文献综述、教育调研、问卷调查等途径,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出发,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为高校科学教育专业的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生活教育"是陶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反映了他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主张。生活教育理论对现代幼儿科学教育仍有着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笔者执教的幼儿园位于科教创新区,有着独特的科学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了解、接受这些科学知识,更需要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一、来源与意义——"生活即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科学教育从周围的生活和环境中取材,让孩子觉得"科学并不  相似文献   

17.
一、加强科学教育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加强科学教育一直是美国各界非常关注的话题。美国政府大力推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科学教育;社会各界也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主张积极加强科学教育以保持美国科技大国的地位。1.美国大型企业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一门新型的学科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这就是时下初中的科学学科,它是继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科学课最大的特点是内容生活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在这样灵活多样的科学课堂中,教师们能开心地教,学生们能快乐地学。今后的科学课堂也将成为师生互相交流的快乐天地,把快乐溶入科学课堂,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快乐了,所教的学生也会快乐,快乐的学生,素质当然也好。科学课堂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快乐而显得勃勃生机:充满着玩笑的快乐、玩耍的快乐、游戏的快乐,这是科学课堂中一大亮点。新课程改革下的科学课堂如何建构"快乐的生成"?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快乐,享受快乐的教育,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要追求的。  相似文献   

19.
民国政府关注小学科学教育,制定出许多教育政策。这些政策虽有缺点和不足,但它们是我国探索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这些科学教育政策的内容、特点及效果,对当前小学科学教育有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20.
韩燕燕 《教师》2011,(15):113-114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科学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发展智力和好奇心,感受自己的能力和成功,产生学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