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各学科"内容要求"中所使用的动词进行初步统计分析。给出一个动词采集原则;对14个学科"内容要求"的3528个有效动词(目标)语句及使用的364个动词分布作以分析,并对总体上使用次数最多的动词和每个学科使用次数最多的动词、各学科课程标准所采用的语句数和动词数作了说明;指出课程标准的这364个动词基本上涵盖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所采用的动词;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是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并非课堂教学的直接、具体目标。将课程标准分解为学习目标,并转化为评价方式、教学内容和活动,是实施基于标准的课程与教学不容忽略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分解课程标准是什么"这一问题,分析课程标准分解的含义、历程、要素、本质和特性,阐释分解课程标准的意义,并讨论实践中分解课程标准的观点以及宜采用的取向。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有实践情怀的理论工作者,能够全程参加《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因为这不但是一个体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如何连接的机会,而且是一个"零距离"体验课程改革的脉搏、体会德育课程发展方向的宝贵机会。在几年的修订工作  相似文献   

4.
吴泳 《教育教学论坛》2012,(27):155-156
在新课改进行了十多年后,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2003年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正式出炉。本文把二者进行初步对比,从《前言》《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就其中一些体现了新课标新要求的变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王越 《成人教育》2013,33(2):107-108
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特性是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一线教师通过学习课程标准,能够提高课程意识,包括对课程改革、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的认识、对三级课程(国家、地方、学校)的把握等;还能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方式、方法,通过这些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等职业教育也需要强化课程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标准不同于教学大纲,是学生接受教育后应达到的具体教育质量指标,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需要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也是高职院校从理论课程合格率偏低困境中走出来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高职课程标准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的前提。课程标准的建立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引导和高职院校的管理导向,更需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的艰辛劳动。  相似文献   

7.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经过各方专家近一年的努力,现已正式颁发。新的课程标准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事实上,课程标准研制组的专家们在研制过程中最为苦恼,也最费思量的问题就是如何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又能够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素质教育理念能够浸透在本的字里行间。现在看来,专家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本试就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做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有实践情怀的理论工作者,能够全程参加《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1993年版之前和2003年版之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道德之“规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个体与自然的关系上,从控制自然到亲近、保护自然;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从个人依附于国家,为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到具有世界眼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上,从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到尊重个人利益,提倡竞争与合作;在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上,从依从和奉献他人到强调入与人的平等;在个体自身上,从忽视个体到引导个体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总体来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价值取向在从“社会本位”向个体与社会并重转变.在变迁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变,即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都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以及道德与思想、政治方面内容的相伴相生.  相似文献   

10.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性质之一。它认为,课程应该“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学以致用是对该课程性质最为通俗而精彩的概括,抛却了传统课程教学目标的虚无和肤浅,彰显着课程的宗旨和目的。但是,历经十多年的第八轮课程改革,在落实思想品德实践性特点方面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问题的存在,制约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束缚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手脚,以致于教学始终没有真正走出传统理论说教的怪圈。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落实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要求呢?  相似文献   

11.
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发布的《初中品德与公民基本学力要求》由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三部分构成,发挥着初中品德与公民课程标准的作用。该课程标准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较为广阔,课程深度方面注重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课程标准的出台,必将为学生道德品质和公民素质的提升以及澳门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量子力学及当前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成就,从取得的物理事实,阐释万有引力作用的本质,提出了万有引力作用不是基本相互作用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
李洪祥 《湖北教育》2007,(11):32-33
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进,本次改革中制定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标》施行后,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标》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和误区,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张洪丽 《云南教育》2003,(11):19-20
数学,在基础教育中始终是最基础学科。它的内容、思想和方法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的基础,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实施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今天,关于数学的基本理念更体现出数学的重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由此,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是和思基代在素》更;;有更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体验数学…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美国《面向生活的地理:国家地理标准》自从1994年正式出版以来,受到国际地理教育界的高度评价。而我国于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3年颁布《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推动我国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文章主要从背景、课程目标、编排体系结构、内容标准的构成、内容标准的表述以及面向的对象等六个方面比较了中美两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揭示了我国地理课标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修订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易忠奇 《中国教师》2010,(Z1):103-103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一轮高职课程改革中,开发与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而课程标准的建设又是课程建设的重点,本文试图对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标准制定的有关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是“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前言”指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课标课程内容“三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为例.设计三则探究活动.期盼在落实新蜾标内容与教学建议方面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