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学中“具体的人”——现象学的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抽象的人”是概念中的人,而“具体的人”是生活中、活动中的人,传统教育学仅仅把人当作概念对象来把握,因而是抽象的;教育现象学把人理解为生活世界中的感性存在,因而是具体的。关注“具体的人”即关注具体人的生存、生活与生命;研究“具体的人”强调指向教育生活体验,解释教育生活“文本”,面对教育事实写作。构建以“具体的人”为基础的教育学意在追求教育实践智慧,重视教育生活体验,珍视师生生命创造。  相似文献   

2.
人是目的是教育人学的根本法则,但受科学主义的影响,教育中只有抽象的教育对象而没有具体的人。教育现象学让我们看到了人,看到了具体的人。具体人是生活在鲜活生活世界中的人,是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是具体情境下具有独特体验的人。智慧人是教育现象学塑造具体的人的终极追求,智慧人的生成需要机智的教师引导,需要境遇性地成长,需要规范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的形象假设是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思想根源,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就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前提的.教育哲学是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它对"抽象的人"中的"君子"、"宗教人"、"自然人"、"工具人"、"理性人"、"文化人"等不同表现形态的"抽象的人"形象进行了批判,其研究路向也转化到"具体个人", 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和实践转向生命的主体的人,使教育活动指向个人生活世界,使教育本质的认识走向主体间指导学习,促进个体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4.
人具体的自然肉体是构成抽象的基础。具体的劳动使人的抽象得到丰富。人的社会性就是具体的抽象。  相似文献   

5.
人的形象假设是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思想根源,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就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前提的。教育哲学是教育思想的前提反思,它对"抽象的人"中的"君子"、"宗教人"、"自然人"、"工具人"、"理性人"、"文化人"等不同表现形态的"抽象的人"形象进行了批判,其研究路向也转化到"具体个人",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和实践转向生命的主体的人,使教育活动指向个人生活世界,使教育本质的认识走向主体间指导学习,促进个体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必须立足科学的理论基础.以"抽象的人"为基础的学校教育评价,使学校评价改革陷入困境;以"具体个人"为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基础,这种基础不仅有助于解决学校教育评价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可以真正促进人的发展,可以为建构学校教育评价标准提供新思路、为学校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提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起点。在过去的不同时期,人们对教育中的“人”的共性有过不同的概括,因而呈现出不同的“人”的形象,如神性的人、生物性的人、工具性的人和精神性的人等。这些形象共同的致思取向是人的抽象化。现在,人们日益认识到教育实际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体个人”。因而,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正在经历着一次“人”的转向,即从“抽象的人”向“具体个人”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项发展人的事业,对人的属性认识的转变必然会对教育理念产生影响,进而直接牵涉教育评价。从历史来看,对人的认识经历了由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人的转变,教育评价的理念也就有了不同的表征。作为抽象的人的教育评价将人视为物化人、受控人、应试人,强调评价的客观性、静态性及标准性,导致了教育评价中的目中无人;作为具体的人的教育评价则将人视为一种独特的生命,强调完整的人、参与的人与个性化的人,突出评价的全面性、真实性及欣赏性,追求教育评价的平易近人,促使人完整价值的真正实现。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当下,需要落实具体的人的教育评价。为实现教育评价中人的理性回归,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基本理念,明确促人发展的评价根本旨归,构建全程见人的评价操作样态。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由具体的人构成的世界,而具体人具有三重生命——“种生命”、“类生命”与“个生命”,且具体人的三重生命既各有特色、相互区分,也相互依存、互为贯通.从具体人的三重生命观来看,教育应敬畏人的“种生命”,省思身体教育;提升人的“类生命”,坚守教育理想;增值人的“个生命”,完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10.
教育现象学视域中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实践主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技术理性的主宰下,教师教育违背了教育应有的人文特性.教育现象学为教师教育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人文视角.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成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教育现象学认为,富于教育机智是其视域下好教师的标准,引导教师保持教育现象学的生活态度,增强其对生活的敏感性并引导教师逐步形成反思力是培养好教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现象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而现象学被引入教育领域,为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带来了理论养分及重要影响。家庭教育活动及家庭教育研究所使用的生活、实践、情境、交往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现象学意义。本文尝试从现象学教育学三个不同的视角对家庭教育现象进行探究,以期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家庭教育活动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现象学乃是与分析哲学和唯心辩证法并驾齐驱的现代西方三大哲学方法之一。分析其在哲学史上与其他哲学流派瓜瓜葛葛的关系,我们发现它始终站在了“人”的立场上以捍卫人的主体尊严为旨归,强调人存在的意义。“主体人思”可谓现象学的基因和血统.也是现象学到现象学文艺美学的通道,其间延伸的接口则是“意向性”这一概念。这种延伸使得“对象”、“主体”、“意义”等概念得以统一,继而统一美学中的形式论、主体论和价值论。其结果形成了“意向性客体”及“准主体”的作品观,“主观交融统一”、“四层次结构”的文艺本体观和以审美知觉具体化为核心的接受观等人学色彩浓重的现象学文艺美学。  相似文献   

13.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percussion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sought answers to how preschool education is implemented, what kind...  相似文献   

14.
Education and Selfhood: A Phenomenological Investig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though effectively the idea of selfhood receives scant attention in much current educational policy, it is an idea that is central to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in the Western tradition.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implications of a growing movement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to see the self as relational to the extent that it possesses little or no internally maintained steady identity and is constantly reconstituted by external agencies in a variety of ways. A well-worked-through view that draws on the work of Hannah Arendt and Emmanuel Levinas amongst others and that is taken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this wider movement is examined. It is argued that while important issue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individual subjectivities are raised in ways that invite productive discussion, ultimately the decentred and de-nucleated conception of the self to which its argument leads is both phenomenologically untenable and educationally stultifying.  相似文献   

15.
论日本中小学的校本培训:从课例研究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本的中小学校里广泛开展一种称之为“校本培训”(Konaikenshu)的活动。这种校本培训把学校所有的教师集中起来,为了一个全校性的目标,以持续不断的和集中关注的方式让全校教师致力于一个所有人都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全校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俞樾与经学人才的培养--俞樾、阮元经学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樾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和经学教育家,他主持杭州诂经精舍等书院长达30多年,培养了大批经学人才。这些人活跃于江、浙地区乃至北京、广东、湖南、湖北、安徽各地。他们或为山长,或任教职,或以官员身份引领提倡,从而扩大了汉学在这些地区的影响,浙江地区更因之成为汉学的重要基地。在经学教育中,俞樾继承了阮元"尊经崇汉"的宗旨,并提倡"独得之见"和学术创新;同时尊重门生的学术取向,且重视求异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理解教育现象学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现象学是受现象学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现象学研究反对教育研究中的简化、经济原则,强调研究要关注教育生活中教师、学生丰富的体验世界,在教育的具体情境中整体地把握教育经验的意义,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教育研究取向,为多元化的教育研究增添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教育产业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教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管理混乱及难以做大做强等许多问题,必须在把握教育产业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法"市场规制"与"宏观调控"两大职能对其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调整与规制,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教育产业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民主思想的发展,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行使和享有教育权利与教育资源上是否受到公平的对待,反映了一国的民主化程度。本文站在教育公平的视野下,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环境三个不同层面来探讨残疾人高等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