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价值理论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遍及哲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各个领域。文章以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以审美价值为核心的价值网;个体心理形成的音乐审美价值的不同因素;社会文化心理制约下的音乐审美价值,简要地论证音乐是一种与心理因素密不可分的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音乐鉴赏具有直接、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是培养高中生音乐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审美心理变化,以音乐审美心理学、音乐美学及音乐教育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音乐的聆听和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分析,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成为真正能听懂音乐的人。  相似文献   

3.
音乐的逻辑     
音乐是一种审美情感活动,它以塑造音乐形象来激发我们的情感,而完成形象塑造的背后便是潜在的音乐逻辑。音乐以其声音运行的形式逻辑,包括节奏、旋律、调性、和声、曲式等元素的逻辑运动及有机组合,以暗合我们的审美情感心理逻辑而触动我们心弦,从而使得音乐审美过程终得以完成。这种专门研究音乐运行逻辑的综合性思考,涵盖作曲技术理论与审美心理学及音乐美学,具有相当的学术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4.
音乐审美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音乐审美行为中心理活动的新兴学科。它不仅能够解释个体在欣赏、创作、演绎等活动中的审美心理机制,而且也应当能够解释群体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审美积淀。这门新兴学科,将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能动性,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能够使学习者始终以审美的态度投入到自己的学业中。音乐教学就是要将作曲家们用音响符号记录下来的自我感受——感情形象,转换为能够聆听的、有审美价值的音乐形象。这个转换过程也就是音乐教与学的过程,也就是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声乐表演包含了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鉴赏三方面内容。本文将结合音乐学,美学以及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的审美心理进行探析。文章内容主要从审美心理的含义;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的表现形式;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的阶段来阐述之一命题。  相似文献   

6.
<正>王延松所编著的《音乐心理学导论》共分为八章,其中大脑与音乐、语言与音乐、音乐记忆、心理学概述等章节分属音乐心理学基础部分,从分析音乐与人体生理功能、心理发展及潜意识的内在结构与关联入手,科学合理地论证音乐对人的积极作用。尤其在心理发展章节,作者引述弗洛伊德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及相关人格心理学概念,并以"音乐审美"篇章作为全书的重点,归纳并探讨音乐审美对人体各项心理活动、思想规律及生理行为的影响,揭示音乐潜隐的心理教育作用。随后,作者通过对"生活中的音乐""音乐教育心理"的阐述,系统而全面地引出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并逐层引出大学生心理干预的手段与方略。在"音乐心理研究内容"章节,作  相似文献   

7.
从上个世纪中叶起,大量研究发现音乐审美偏离是音乐审美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也是音乐审美者的一种心理适应性表现。卡尔·西肖尔(CarlE·Seashore)提出了“偏离原则”,从美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但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内在心理机制国内外学界还缺乏研究。另一方面,时间心理学对音乐审美偏离相关的时间偏离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并积累了相关成果。本研究借鉴时间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范式,用两个实验四种作业,探讨了音乐审美偏离作为适应性存在的内在心理机制及其表现特点。结果发现:(1)音乐审美偏离现象的内在心理机制与审美者的时间内隐表征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表征动量条件下音符时间内隐表征存在并具有方向性、方向一致性、强度性;(2)影响音乐审美偏离现象有三种因素:音符方向特性、音符运动特性、音符动量特性;(3)音乐审美偏离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且与审美者的认知密切相关,表现出内隐的“认知可渗透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审美体验.”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主体对事物能否满足事物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而音乐是被世人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的定位是:“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新理念的提出突出并强化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核心。  相似文献   

9.
民族音乐审美心理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受到了民族学、音乐学、美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影响。了解各民族音乐审美差异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不同民族的音乐,同时对音乐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音乐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与音乐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探索音乐学科的奥秘的一中学科,音乐心理学科的建立填补了音乐学科在表演实践中心理理论的空白,促进了音乐学科的多元化发展。音乐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科,声乐表演心理的研究是音乐心理学的另一个分支学科,随着音乐表演的发展和成熟,音乐表演中的歌唱心理、演奏心理也成为舞台实践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分别从声乐表演中心理调节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论述,希望对声乐表演上的舞台实践添加助力。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欣赏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声乐艺术的审美活动也不例外.它既包含了人们的声音、情感、形象等审美思维,也离不开感知、想象、理解等审美心理。演唱者只有在演唱声乐艺术作品时把自己正确的审美感受和爱憎呈现给观众,观众才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审美心理是大学生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审美心理及教育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当前的研究以健康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审美心理特点、审美心理偏差及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大学生人格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还对其审美心理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研究者应当重视的问题。通过大学生人格障碍对其审美心理影响的研究,可为深入研究非健康群体审美心理特点、审美心理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审美教育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谈声乐演唱中的心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辉 《辽宁高职学报》2008,10(12):94-96
声乐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以研究声乐艺术实践环节的心理规律和现象的一门实用型学科。人的听觉能感知音高、音长、音色、音强、复合音、调式、调性、谐和与不和谐音,以及对声乐作品整体结构进行感知和把握。声乐作品能够调节人的身心和情感。声乐表演过程中各种心理因素会产生综合作用,不同表演主体的具有一般的心理特征和规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具有特殊反应。声乐欣赏过程中,各种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与欣赏主体的心理反应具有一般的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背景下,通俗小说的审美价值得到了最大化实现。通俗小说之所以深深的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是因为它的审美价值与读者的审美心理流向契合,能够带给读者心理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通俗小说情节的传奇性、生动性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通俗小说语言的传神与生动带给读者思维狂欢;通俗小说情感、题材的丰富多样带给读者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15.
所谓音乐情感,是指人与音乐交互过程中所产生的包括各种人类感情因素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自然情感的升华。器乐作为表现音乐的重要成员,同样需要具备音乐情感的表现力,没有音乐情感的表现,就不可能完成音乐表演和音乐审美体验的全部,因素,“音乐情感”的培养在器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审美心理的建构过程。它要求译者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要素出发,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在这建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视觉思维的唯一媒介——视觉意象。从视觉思维的角度出发,研究译者审美心理的视觉意象,旨在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原作的意义,传达原作风格,再现原作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针对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问题,进行了研究与讨论,了解影响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包括气质与性格专项素质,心理素质;音乐和兴趣等因素,同时通过乐感、动作技术、专项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使队员体会到动作的美感,表达音乐的含义。增强艺术的感染力。同时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将动作、音乐、情感完美的达到统一,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力。并探寻运动员表现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8.
声乐演唱时的过分紧张,不仅会严重影响演唱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引起不健康的演唱心理。通过对心理因素在声乐教学及演唱中重要性的分析,指出了心理因素对演唱者在训练及歌唱时的影响,进一步论证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列举了几种不良的心理因素影响演唱者成功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演唱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即从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做好充分的准备、端正演唱心态、丰富演出经验以及临场的放松练习等多方面着手,进行调节,以确保正常演唱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声乐教学及歌唱,心理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它影响着有关于声乐活动的一切运动。通过对歌唱者心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克服教学及演唱中的消极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