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十九世纪前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生于法国西部杜尔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祖父原是一个农民。父亲在大革命年代发迹当上了政府官吏,后又混入银行界,成为金融资本家。巴尔扎克少年时被送入教会学校学习,1818年至1819年进巴黎法科学学校学法律,毕业后,拒绝父亲要他当律师的要求,毅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巴尔扎克的生活道路是极其坎坷不平的,他的一生是在失意、贫穷、负债与困恼中  相似文献   

2.
正巴尔扎克档案中文名——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国籍——法国出生地——图尔城出生日——1799年5月20日逝世日——1850年8月18日职业——小说家、剧作家个人经历——巴尔扎克是家里的长子,他的童年是不幸福的,四岁到十四岁他都寄养在学校里,八岁进入旺多姆教会学校学习,贵族僧侣式的教育、残酷的体罚手段使巴尔扎克深恶痛绝,但也在此期间,他偷偷阅读各类书籍,获得广博的知识。按照父亲的安排,巴尔  相似文献   

3.
奥瑙利·德·巴尔扎(1799—1850)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家.生于法国一个工商业很发达的小城杜尔.他父亲原是一个农民,在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和以后几次拿破仑战争中,由于善于钻营,成了腰缠万贯的资本家,后来还参与政治活动,成了巴黎市的参议员.1816年,巴尔扎克进入巴黎的一所大学“法律系学习.1819年大学毕业.他拒绝家庭要他作律师的安排,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相似文献   

4.
1799年,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的杜尔城,他的家庭较为富有,父母都希望他有一天能出人头地,成为律师。7岁时,巴尔扎克被父亲送到旺多姆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在几年的学习生活中,巴尔扎克对学校安排的课程很不满意,但对文学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偷偷地找一些小说阅读。有一天,他在阁楼上玩耍,发现阁楼上收藏着许多书,其中有文学书、哲学书和医学书等。他如获至宝,全神贯注地扑进书的海洋中,如痴如醉地读着这些书。这为他后来成为文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学毕业后,巴尔扎克随同父母来到法国首都巴黎。他一面在大学里学习,一面在一家律师事务所…  相似文献   

5.
《守财奴》是从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里选出的片断。兹就巴尔扎克其人、《欧也妮·葛朗台》其书以及节选部分的有关问题,介绍一点资料,谈谈笔者的浅见,以供备课参考。 (一) 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也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得到公认的资产阶级的最卓越的作家之一。 他的全称是:奥瑙利·特·巴尔扎克。奥瑙利是名字,巴尔扎克是姓,“特”在法国人的姓前是作为贵族出身的标志。巴尔扎克的祖父是农民,父亲属于中产骱级,并非贵族  相似文献   

6.
巴尔札克(1799—1850)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深刻而又广泛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历史与生活风貌。恩格斯称他为“现实主义大师”,说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奥瑙利·德·巴尔札克出生于法国杜尔城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里。父亲原是一个农  相似文献   

7.
1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出生于法国一个中产者家庭。小巴尔扎克自幼对文学很感兴趣,高考的时候,却按父亲意愿进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学。可他并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大学期间旁听了很多文学院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课文《守财奴》是从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节里节选的,标题是编者另加的。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巴尔扎克(1799——1850)以其规模宏伟的光辉巨著《人间喜剧》而誉满全球。由90多部小说组成的《人间喜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历史。”(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在这幅广阔的历  相似文献   

9.
一、课堂导入 1850年8月18日,一代文豪巴尔扎克在巴黎与世长辞。8月20日,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他的好友,法国浪漫主义运动领袖雨果冒雨来到公墓,面对前来悼念的法国公众发表了悼念演讲。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雨果的这篇演讲词——《巴尔扎克葬词》(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1799年5月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的一个中产者家庭。由于父母婚后生活并不美满,所以在巴尔扎克还没有满月时,父母便把他寄养在乳母家,只有在周末他才能与家人团聚。巴尔扎克排行老大,其后还有三个弟妹。因为长期生活在乳母家,他童年时既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也没有得到多少欢乐。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能成为伟大作家的人,都有“文学天才”。对于他来说,艺术就是严酷的,不断的劳动—“一种累人的斗争。”他认为,只有顽强地工作,不怕困难,才能把自己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他就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 1799年,巴尔扎克生于法国的  相似文献   

12.
巴尔扎克为《巴黎杂志》创刊号写一部中篇小说。小说所描写的主人公是一个有天才的人,过着不安定的生活,受着奸恶贪婪者的欺诈、剥削,最后死于饥饿和贫困中。巴尔扎克为了给这个人物找一个和他命运相称的名字,苦苦思索半年,仍然毫无结果。他相信小说人物的姓名不能硬造,只能去发现。有一天,他走在巴黎的街上,突然发现有张广告牌上写着一个裁缝匠的姓名——马卡。他豁然开朗,就以  相似文献   

13.
【导读】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也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巨匠。这个罕见的文学天才,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父母和老师也都没有发现这个长着胖胖脸蛋的孩子身上有任何过人之处。大学毕业后,巴尔扎克不顾家里人反对,辞去律师职位,在一处贫民窟的阁楼上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他的早期作品体裁多样,均未引起社会关注。当时,他连信件的邮资、公共马车的费用都付不起。为了多挣点  相似文献   

14.
1799年5月20日,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生于法国都尔市的一个中产阶级之家。他的父亲原为农民,但善于应变,不甘贫穷,富于进取精神。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潮中靠精明和经营发了财,经济地位不断上升,甚至在政界也崭露头角。他本姓巴尔萨,改成了巴尔扎克,这样更  相似文献   

15.
奥诺利·巴尔扎克(1799—1850)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马克思生前非常推崇他,认为他是欧洲文学史上“超群的小说家”①。他的名字同曹雪芹、列夫·托尔斯泰等齐辉,将永远彪炳史册。巴尔扎克留给我们的历史遗产——包括96部小说的庞大的《人间喜剧》,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对于这样一位在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上作出巨大贡献的非凡人物,我们的研究还很不够。半个多世纪前国外有人指出世界观对创作方法起决定作用,但论述有绝对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要论工作勤奋,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可谓是这方面的典范。近读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著的《巴尔扎克传》,文中生动的记载了身为作家的巴尔扎克是怎样工作的: 每天深夜十二点钟,当整个巴黎万籁俱寂的时候。巴尔扎克起床开始精神抖擞的工作。他一坐到桌前,就疾笔如飞,他的笔一直在纸上不提起来。一直到一阵痉挛的打击强迫他松了手指。或是他写的东西在眼前浮动起来——疲劳的头晕眼花的时候。就这样一直工作到早上八点.他的仆人敲门进来送上简便的早饭。这表示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惊人地丰产,短促的一生留下了九十多部总名为《人间喜剧》的作品,塑造了二千余个奕奕有神的人物,这真是文学史上的奇迹! 本文试图根据他的著名作品、论文以及部分信札,对他的塑造人物手法作出初步探索。希望得到方家指正。人物的个性化巴尔扎克的人物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人生舞台上充分表现了七情六欲。巴尔扎克检阅了世界文学中的著名形象,认为“首先,这些人的存在,同他们在那里生  相似文献   

18.
像法国巴尔扎克这样的天才作家,世界上几乎难以有人匹敌。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90余部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其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早为中国读者所熟悉。雨果在致悼词时说:“在最伟大、最优秀的人里,巴尔扎克是第一等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最早的“巴黎乡巴佬”,巴尔扎克对巴黎这座城市的怨恨构成了他精确想象的驱动力,“人人都是性格面具”则是其重要发现,也是其人物被赋予木偶般特征的前提条件。他的作品具有某种音乐意味,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面向则构成了其历史的复合体。贪婪、对金钱的渴求和向上爬的狂热进入到资本主义的体系之中,这也是巴尔扎克小说中高布塞克们、拉斯第涅们、伏脱冷们永不停歇的动力。与其说巴尔扎克“反映”了这个世界,不如说他是以局外人的怀疑重构了这个世界,因此,他的现实主义以现实的缺失为基础。马克思认为“巴尔扎克曾对各种各样的贪婪作了透彻的研究”,但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与马克思的经济分析恰恰相反,他是通过盲打误撞的观相术来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趋势的。而当恩格斯说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相比他更喜欢巴尔扎克时,这只意味着巴尔扎克比左拉更少拥有现实的因素。在《幻灭》中,吕庞泼莱由一个满怀文学抱负的热血青年变成一个小白脸是值得深思的,而巴尔扎克的发现之一则是作者和所写内容的非同一性。  相似文献   

20.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这是雨果在巴尔扎克安葬仪式上所说的话。奥诺雷·巴尔扎克(1799—1850)虽然只活了五十一岁,却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在欧洲文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他的宏伟巨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