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题材广泛、形象诙谐、短小风趣,是亿万人们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歇后语为现代汉语提供了无比丰富、宝贵的语言材料,为汉语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歇后语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电脑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歇后语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于是在网络上形成了新的歇后语,我们把它称作“网络歇后语”。网络歇后语不仅有着口语性、幽默性等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了新时代歇后语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网络歇后语,论述了其定义、产生、类型、特征与走向,得出以下结论:(1)网络歇后语的类型可从“谜面”、“谜底”等角度来划分,除了喻意歇后语、谐音歇后语以外,还有更能体现网络歇后语特点的类型;(2)网络歇后语具有互动性、语境性、娱乐性、时效性等特征;(3)“绿豆涨价——豆(逗)你玩”等网络歇后语较之“豆你玩”等所谓新词语更能让人接受;(4)网络歇后语的生成路径为网络资讯+传统歇后语(“谜面”+“谜底”)一网络资讯(浓缩为“谜面”)+传统歇后语的“谜底”;(5)应注意规避网络歇后语创作的粗俗化倾向,使之走上规范化轨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讨论了惯用语、谚语以及歇后语的结构和修辞特点。惯用语、谚语、歇后语不但数量多,而且富于表现力,我们应该对它们作更深入的分析,以便能更好地使用。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中国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汉语歇后语形式简洁、意思精辟、极具表现力。歇后语英译是许多译者最伤脑筋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歇后语的翻译方法和特点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漫谈歇后语     
张天云 《现代语文》2006,3(6):51-52
歇后语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形象化的语言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歇后语结构形式灵活,取材广泛,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并且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恰当使用歇后语,不仅能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而且可以取得言简意赅,余味无穷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汉语歇后语是汉民族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和独有的表达方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色。因此,它的翻译策略也就成了探讨的焦点。本文主要讨论了歇后语的特点、分类及其五种翻译方法:直译法、解释法、套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注释法。  相似文献   

7.
钟舟海  曾平 《现代语文》2015,(1):99-101
相对于汉语中的全民通用歇后语,地方性歇后语(例如客家歇后语)也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在地方性歇后语当中还有一种更为别致的歇后语——它以某地区某个众所周知的人物的经典言论或其传闻逸事为基础,浓缩出一句歇后语,该歇后语仅为有限区域的有限人群所熟悉和使用,该范围或圈子里的人只需要听、说该歇后语的半句,大家便可心领神会,取得特殊的言语交际效果。笔者将这一语言现象暂且命名为"小范围名言轶事型歇后语"。本文对此类型的歇后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究其语言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交际效果等。  相似文献   

8.
1形态结构 ①蚕豆开花——黑心(黑良心);②长颈鹿脖子仙鹤脚——各有所长;③丹顶鹤的蛋——点子多;④老鼠的眼睛——鼠眼寸光;⑤入秋的石榴——点子多;⑥秋后的莲藕——满是丝(私)心;⑦笋子脱壳——层层剥;⑧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相似文献   

9.
歇后语是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语汇,其形式和意义都颇具特色。文章对揭示相同或相近意义的歇后语进行分析,概括了构成歇后语的同义手段的两种情况:同义歇后语和同一歇后语的不同变体,通过对这两种同义手段的差异剖析,揭示了歇后语的同义手段形成的原因和实质。  相似文献   

10.
以往关于歇后语的研究已然硕果累累,但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从歇后语的产生、类型、结构关系、特征以及修辞等角度进行描写性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新的理论的引入,也有一些学者从认知、理据、隐喻和概念整合等角度来尝试进行解释性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分析新歇后语在表达方式、语义、结构、构成成分方面的一些新特点,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新产生的歇后语与旧歇后语的不同之处,进而达到明晰新歇后语在发展过程中有何新的特点的目的,并且就产生的新歇后语浅谈其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幽默歇后语     
小静都是,有一次我去理发,结果理发师把我头发给剪糟了,我表示抗议,理发师傅去不闻不问,我气愤地说了句“凯有此理”!结果发现自己居然也能出口成章。  相似文献   

13.
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勤 《天中学刊》2001,16(3):56-59
歇后语有外在表层结构和内在深层结构,其内在深层结构才是歇后语安身立命之点,构成歇后内在深层结构的前后两部分是矛盾统一体,两者有“同”有“异”。“同”与“异”科学地结合于一体,才构成规范化的歇后语,无“异”不能使歇后语既形象,生动,风越又表达一定的意义,无“同”则不能使其前后两部分合乎逻辑和谐地统一起来,有无“同”是鉴别是否是规范化歇后语的试金石,不合深层构造规律的歇后语是不规范的歇后语,应该沟汰。  相似文献   

14.
歇后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践,因内容表达的需要而形成了鲜明的形式特点。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或侧重意义关联,或注重位置变化,或突出语法联系,结构形式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5.
在具体使用环境中,根据使用效果的不同,歇后语也有优劣之分.歇后语的优劣可从其反映的生活思想、修辞用语、前后两部分逻辑结构等方面去判断.歇后语的优劣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环境、时代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16.
歇后语探源     
歇后语是一种有特定结构的固定语。成语藏词不是歇后语。“歇后”这个名词在唐代出现 ,但歇后语在先秦文献中就比皆皆是。可见歇后语起源于殷商之前  相似文献   

17.
成语、歇后语、惯用语是人们所熟悉和常用的固定短语,经常作为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三者的性质相似,但也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基本格式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范宏飞 《辅导员》2009,(3):22-22
歇后语是有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后一部分是真意所在。两个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20.
歇后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直是众多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由于歇后语的分类不同,它的心理认知过程也不同。根据歇后语的后半部分是否采用谐音的方法表情迭意把歇后语分为两类:谐音式歇后语和非谐音式歇后语。后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对它们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可揭示出歇后语的幕后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