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中,应当重视本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当前,本土文化在高职校园中面临着深入挖掘难、后继传承难、与时俱进难的困境。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理论研究、融入教学、创新形式等途径,多措并举地推动本土文化进校园。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一直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着,当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进一步创新活动的形式。借助网络信息的传播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强活动效果,提高活动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3.
粤剧作为岭南地区传统戏剧的代表,体现着南粤大地本土戏曲艺术的魅力。当前"粤剧进校园"等活动形式践行着艺术课程"弘扬民族文化"的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力与审美情操。面对以上教育形势,本文针对本学院开设的选修课《粤剧唱腔艺术鉴赏》,初探粤剧鉴赏课程应如何开展与建设使得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能掌握为未来粤剧教学所需的知识技能,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冰中学自承“李冰”之名起,就以传承李冰精神为己任。学校抓住李冰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契机,组建管理体系、制定方案措施,积极探寻学校传承李冰精神的载体,塑造学校文化、构建课程体系、聚焦课堂改革、广泛开展艺体等活动。同时结合对外交流宣传李冰文化,让李冰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确保学校传承李冰精神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5.
教育传承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学校教育应肩负起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通过对黔东南民族文化进课堂的调查,分析民族文化进校园在学校教育中的现状,进而提出深化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的教学需要有效的载体,这个载体就应当是中华诗词。结合对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开展的实质与形式的思考,可以得出的基本认识是: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是对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是深化学生传统文化理解的最佳选择。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实施的策略,具体可以概括为:结合学校发展特色,立足初中生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活动目标;将中华诗词与学校文化、学校建筑等有机结合,让中华诗词在校园中有一个能够为学生所关注、驻足、学习和理解的场所与空间;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教学引导策略,并科学评价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效果。  相似文献   

7.
廖英 《海外英语》2012,(15):93-95
该文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调查了普通大学艺体专业本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提出了:为了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帮助艺体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并将这些观念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行为,同时,艺体大学生还应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调查了普通大学艺体专业本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提出了:为了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帮助艺体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并将这些观念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行为,同时,艺体大学生还应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学校艺体教育的融合迫切需要完善创新。通过对皖北地区部分乡村学校调查显示,学校艺体教育的开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现象,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导向作用,将艺体教育与传统文化整合推进,改善艺体教育开展现状,创建艺体教学新方式新途径,推进乡村学校美育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顺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深入挖掘顺德本土音乐,探索乡土音乐进校园以及乡土音乐教材数字化,文章尝试利用信息化手段,协同音乐教研人员通过活动与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音乐资源开发能力,并探索行之有效的顺德乡土音乐资源应用推广路径。  相似文献   

11.
各个地区的本土文化资源是丰盈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为学生打开本土文化的一把钥匙。我们应引导学生成为本土文化资源的开掘者,设计与开发本土文化的内容体系与研究主题,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生活中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使本土文化成为孩子成长的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是晋城长治等地区的本土文化,俗称"昆梆罗卷黄".上党梆子文化进校园是提升本地青少年及幼儿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本土戏曲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方法.笔者在此提出"七要"策略,希望对于解决如何在晋城地区有效推进上党梆子戏曲文化进校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校内运行机制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校内运行机制呈现常规化、多样化、特色化的特点,也面临文化设施落后与学生需求、剧目陈旧与学生兴趣、组织形式单一与学生个性存在矛盾的难题。构建灵活、高效、协调的校内运行机制对于改进和完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校内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阐述了天府文化进校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天府文化进校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天府文化进校园教育实践活动路径,包括加强活动保障、充实活动内容、培养活动师资等。  相似文献   

15.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实地参观本土人文景点、毕业设计和课题选题融入本土文化、开展本土文化系列讲坛和工学结合弘扬本土文化等形式,加强本土文化教育。实践证明,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渗透进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内容,将很好地解决素质教育活动中的内容枯燥和形式单一的问题。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对本土文化和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自身文化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在轰轰烈烈背后,对传统文化为什么要进校园,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能够进校园,以及传统文化在校园如何传承这些根本问题却缺乏深入思考.本文指出,传统文化进校园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及民族自省有关:而具有民族性、传统性并能凸显现代价值的文化方可进入校园:传承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理念并不矛盾,并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对高中艺体生这一特殊群体应加以关注,他们的学习风格、知识储备等与文化生有显著区别。本文就高中艺体生的地理个性化教学所处背景展开论述,重点从地理新课改、高考要求及艺体教育需求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民族文化进校园深受各校高度重视。通过对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小学校领导及教师的访谈,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和小学民族文化进校园中马尾绣刺绣班、水书班、铜鼓舞班的实施形式、实施情况与实施中的创新;总结出中和小学民族文化进校园中独特的双语教学、小先生制及奖评体制等特点;同时,也发现中和小学民族文化进校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Spielberger编制的考试焦虑量表对屏南二中高三年级艺体类学生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学生的考试焦虑的现状,为师生有效的应对考试焦虑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于学校而言,教育教学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我们在注重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够忽视艺体活动的作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既能够培养他们的毅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够使学生树立团队意识,同时能展现学校的良好形象。因此,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自己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