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花 《成才之路》2023,(12):113-116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对学生的阅读状况缺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通过机械性的方式记忆生字和新词,难以形成深刻印象。为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可引入“语块”阅读分层教学,使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得到激发,使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语块”阅读分层教学可采用以下策略:“语块”阅读教学备课分层,“语块”阅读教学过程分层,“语块”阅读指导分层,“语块”阅读作业分层。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运用“块式阅读法”,引领学生创新学习。一、块式阅读及其要素所谓块式阅读,就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将小学生自主学习所必须的学习条件以“块”的形式予以呈现的阅读教学模式。其要素有三:时间块、空间块、材料块。  相似文献   

3.
为了让学生能够轻松阅读、愉悦表达,基于“自组织”理念,尝试从低年级入手,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进行重组,寻找适合的学习“相似块”进行教学。主要包括:思想“相似块”,悦读“串串烧”;语言“相似块”,写说“一条龙”;文体“相似块”,听说“对对碰”。实践表明,这样的教学尝试,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开拓了一条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4.
沈超 《天津教育》2004,(5):34-35
一年级学生在初学应用题“小明有12块糖,吃了5块,还剩几块?”时,大多数学生列算式:5 7=12(块),回答“还剩7块”。这表现出低龄的学生已经具有原始的方程意识,但教师通常的方法是先给予“错”的评价,再规定——“已知的数要写在左边,要求的数写在右边”,即必须写成:12-5=7(块)。  相似文献   

5.
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的难点,通过对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块”、教师德育工作水平“块”及班级德育内容要素“条”三个项目的分别细化和综合汇总,得出对一个班级德育工作的比较客观规范的评价,是对德育评价模式进行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实施“分块教学”(即设“多块”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千方百计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才能促使每个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学生限时议论文写作中的语块使用特点,同时参照LOCNESS鲁汶英语本族语作文语料库,对比分析两个语料中的高频三词语块使用情况。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限时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语块过度输出的现象;学生在书面语中高频使用动词语块,写作中语言表达具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学生对“名词类语块”和“介词短语片段”掌握十分薄弱;语块教学能促进学生语块的内化。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要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以启发为主,实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生的“学”要以“自得”、“自知”为主,志趣昂扬,乐此求彼,自我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学。 一、创设情感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需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数学发生兴趣,产生爱好,感到需要。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知识的毅力和能力。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狼山上的小猴爱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小猴(甲)1块。小猴(乙)看到后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它2块。小报(丙)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块饼平均分成12块,给它三块。小朋友,你知道哪只猴子吃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英语词汇具有“组块”性的特点,学生流利表达的关键在于词汇块储存的多少,依赖于大脑对它们的快速提取,而不取决于学习大脑中储存的语法规则。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词汇块并加以有意注意,增强他们对词汇块的敏感性,提高其熟练运用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颖  魏琴 《英语广场》2023,(14):97-102
语块教学法作为一类较新颖,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本研究选择了英语专业大一的两个班级作为受试对象,以“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采用课堂实验教学、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语块教学法的应用现状。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将预制语块运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当中,以及语块教学法是否会对视听说教学起促进作用。通过语块教学法在实验班的教学实践,本文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使用语块的水平不高,但是语块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语言差异,从整体上掌握英语语法规则,提高语言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该校主要从环境文化、室内文化、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四方面入手,形成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相和谐,学生素质和教师素质都提高的统一格局。首先,投资2万多元优化外部环境,制作72平方米的巨幅标牌1块,门头横标两块,安装了“请注意自己的仪表”、“爱护花草”等警示性标牌12块,硬化了路面,种植了花草,粉刷了学生宿舍楼,安装了高标准的宣传栏、宣传厨窗等。在室内文化上,建成标准化教室20个,各教室统一布置了“伟人像、校训、名人名言、思想论坛”等。为各科室统一制作了“文明用语、职责范围、卫生标准”等。宿舍文化主要在净…  相似文献   

12.
有必要先弄清两个概念:一是“知能块”,它是知识与能力混合在一起的呈水乳交融状的智力集成块(这里的“块”是一个比喻)。“知能块”不同于常说的知以板块,因为它融入了能力这一活力因子;二是“建构”,它不同于组装或拼合。建构主义是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的知识,而是学生构造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受者;相反,他要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从本质上说不可由他人代替。从某种意义上说,建构主义的主张与钱梦龙语文教学的“三主”思想不谋而合。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说,就是钱梦龙的“学生为主体”。首先强调知能块形成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其“教师为主导”则是强调教师在学生自我建构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学习的是我们的母语,而学生并不是一种待装的空酒瓶。他们有自己的经验作资本,有社会这个大环境作背景,在此基础上,以教材为“健身材料”,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问的互动,他们完全可以成功地建构自己的知能骨架。依此观照以往的填注式教学,那种上课时由教师列出要记忆的字词,给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告知语言特点、写作特色,要求学生熟记于心的做法,无疑是落后于时代的,甚至误人子弟的。教师不应该把课本知识和现成结论作为绝对真理强灌给学生,更不应该只强调课本,而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求取,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建构起有效的知能块。  相似文献   

13.
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心理感觉。在设计数学习题时,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将会极大的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求新———提供新鲜的材料“新”就是要让题目新颖一些,以新吸引学生,产生直接兴趣。题型新。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垄断。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匹配题等。多种题型搭配出现可以消除学生“腻”的心理。如:小红第一次吃了()块糖,第二次吃了()块,两次一共吃了8块糖。这种新“包装”的题,学生会有面目…  相似文献   

14.
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过程要凭借教材,突出重点,让学生融会贯通,自主建构。既要立足于第12册教材这个“点”,又要涵盖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这个“面”,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了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复习,现将复习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即基础知识为第一块;阅读、古诗文、积累与运用为第二块;口语交际、习作为第三块。本人就复习要点和方法做如下安排:  相似文献   

15.
杨金 《云南教育》2001,(24):15-16
什么是教学方法?《中学语文教法研究》说:“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这也就是说,凡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都是教学方法。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语文教学界流行“五大块教学法”,即“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主题思考”、“写作特点”五大块,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能否认,这一套教法,确实适用于对某些文章分析。但是,无论什么文章都采用同一种教法,难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也就流于“程式化”,味同嚼…  相似文献   

16.
成语大决战     
活动目的:1.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丰富词语的积累。2.促进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活动准备:1.依照人数多少,把学生分为5人一小组,优中差生适当搭配。每小组自备纸笔。2.题卡若干块,纸阄若干。3.金、银、铜牌各若干块(基本为每种5块),秒表1块。活动时间: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导语引入1.教师适当陈述成语的悠久历史,成语的丰富内涵,鼓励学生多学成语,在此基础上揭题,板书“成语大决战”。2.三呼“我能行,我会赢”,调动积极性,培养自信心。二、活动内容(一)“慧眼识错”方…  相似文献   

17.
丁良桂 《广西教育》2011,(22):38-38
教师执教一篇课文总要考虑教学的切入点,考虑如何设计一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同时为了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还要对文本内容进行巧妙的分割、整合,使之形成几个紧密相连的板块,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切入点”“贯穿线”“阅读块”。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为例,谈谈教学设计的中如何持有“点、线、块”意识。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语块理论,提出“案例-话题-语块-输出”词汇习得模式,并通过活动设计的定性资料分析,论述该模式对词汇习得的作用。实验显示,案例话题任务增强了学生语言输出的动机;话题协商加深了学生对词汇的印象;语块搭配促进了接受词汇向输出词汇准确、流利、平稳过渡;拓展话题促进了语言训练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年年收到学生的好多贺年卡,除了欣赏同学们的贺词外,卡中的“音乐块”又成了我的教学器材。用它做以下几个实验,取材容易,实验简单,效果很好。 8.“真空不能传声”实验。 器材:锥形瓶1只,带玻璃管的橡胶塞1只,抽气机1台,“音乐块”1套(带小喇叭和电池)。 方法:①将“音乐块”开关接通放入锥瓶中,再将橡皮塞盖紧,这时可听到悠扬的音乐声音。②用抽气机抽去锥形瓶中的空气,可听到声音逐渐减弱,当抽成真空时,声音消失。 b.“水能传声”实验。 器材:“音乐块”1套,水槽1只,塑料袋1个。 方法:用塑料袋将“音乐块…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数的意义”一章“整理和复习”中这样一道判断题:“把2块蛋糕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块。”学生的答案如出一辙———此错误。因为把2块蛋糕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根据除法意义可列式2÷4,再根据除法与分数的关系知2÷4=12,所以每人分得12块这道题的任务已基本完成,笔者在教授时并未就此止步,而抛出了一个新问题:“要使这道题表述正确,你可以怎样改动?还可改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种开放性的问题前跃跃欲试。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学纷纷发表看法:生:我认为可以改变总数量,即把2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