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今年10月,北欧小国冰岛对外宣布面临国家破产。此后,巴基斯坦也宣称处于国家破产边缘。那么,国家破产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
为示范引领可再生能源发展,适应数字化转型发展需要,张家口能源大数据中心应运而生。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能源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传统可再生能源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探索,通过打造能源科研平台、数字赋能平台、价值创造平台和管理支撑平台,依托数字化转型形成数字业务能力,旨在形成“数字经济+企业创新联盟”的能源互联网新生态,支撑服务冀北地区双高绿色智慧电网建设、服务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清洁低碳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为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构建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专业课为例,分析该课程的思政内涵,对教学目标、课程安排、思政元素等方面进行了课程设计。从具体的技术应用实例出发,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与德育元素。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网络辅助教学、课堂互动教学与具体案例教学,使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巧妙融合,努力培养新时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4.
"碳预算"是把财政学中"预算"理念引入气候变化应对机制后形成的概念和制度,主要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为达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生态容量之间平衡的目标而确定的碳排放数量规划。相比于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与低碳社会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任务,这对国家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的碳预算职能在其诸多职能中是居于基础性地位的。明确碳预算这一新型国家职能并通过对其进行的合理配置,可以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的深入实施,为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南京大学国家精品课程"流体力学"的建设过程和概况,着重介绍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材建设和教学环境建设两个重要方面的主要工作及其特色,并详细的阐述了课程层次化分明的教学体系和规范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关于国家精品课程进一步建设的安排。本课程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对其它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是党中央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能源转型、推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从国内层面看,“双碳”目标对我国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国际层面看,“双碳”目标下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新形势。如何统筹两个大局并把握“双碳”目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当前国家治理的重要议题。“双碳”目标引领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在理念上时代化、目标上合理化、体系上科学化以及方法上智能化。基于此,应从内涵把握、制度建构、技术创新和全球治理等角度出发,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双碳”路径,并在应对全球价值链重构和能源安全风险挑战的过程中,提供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国家战略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不可小窥的清洁能源今年2月16日,著名的《京都议定书》在联合国生效,并正式成为国际法, 一时间“环保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新型能源成为人们竞相关注的热点,而风能就是新型能源中的佼佼者。地球上的风能大大超过水流的能量,也大于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能量的总和。在各种能源中,风能是利用起来比较简单的一种,它不同于煤、石油、天然气,需要从地下采掘出来,运送到火力发电厂的锅炉设备中去燃烧;也不同于水能,必须建造大坝,来推动水轮机运转; 也不像核能那样,需要昂贵的装置和安全防护设备。另外,风能是一种清洁能  相似文献   

8.
官员是国家形象的最具代表者和直接体现者.信息时代的官员形象已经不仅仅是官员的个人行为,而且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官员形象的体认以及良好国家形象的建构.媒介对官员形象传播的扁平化以及负面报道得过多,容易引发社会公众对官员的刻板印象.而全面提升官员素质以及加强对媒体的规制和引导,是救赎与重塑官员形象危机,建构健康、积极、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刘一鸣  姚萌  刘敏 《地理教育》2022,(12):13-16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增强国家安全教育是大势所趋。从国家安全教育视域出发,以“碳中和”作为教学主题,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碳中和”相关知识点梳理,并将“碳中和”相关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有机融合,围绕“碳中和”的起源、现状和未来进行主题式教学设计,为地理学科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提供新思路,以期发挥地理学科优势,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国家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从新工科建设“双碳”背景下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出发,针对能源与环境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构建能动学科“SPOCs翻转课堂+思政教育+课堂实验+虚拟仿真+认知实习”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新模式,形成线上线下、虚实并进、多目标、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现有实验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和科研潜力,提高学生工程素养,为碳中和能源生产过程的应用型科技人才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地理课程落实国家安全教育的重点模块。基于对该模块地理学科逻辑与学生学的逻辑的分析,建构该模块的地理教学逻辑。研究认为:对于“资源与国家安全”部分的教学,教师需基于逻辑要素组织教学内容,可设计情境主线贯穿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活动;对于“环境与国家安全”部分的教学,教师需基于环境问题类别组织教学内容,可设计逐层递进的“案例探究式”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13.
立足“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视角,详细阐释绿色发展的“一核两层三翼”的内涵及理论体系。绿色发展的基础理论是以“人地关系”为支撑,以“资源禀赋—资源环境问题”和“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安全”双轮驱动,通过资源禀赋与发展、资源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分析诠释绿色发展的时空区域尺度及各系统之间的耦合机制。文章深入挖掘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总结凝练绿色发展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向、渗透要求和渗透路径,为地理教育渗透绿色发展理念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当前,全人类面临着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而“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在要求与必然选择。在高中地理有关章节贯彻“双碳”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是学科指向,又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战略举措。文章基于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的课程设计,把握课程教学中的“双碳”理念,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国家安全意识、生态文明理念等价值取向,从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中“双碳”理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2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相关基础研究"经科技部批准立项,北京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科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吴锋教授成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这是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设立以来,我校专家第一次担纲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