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中央发布了《关于改革科学技术体制的决定》,开始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探索。加速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体制改革分为两个过程,第一阶段以“面向、依靠”为指针,以改革拨款制度、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为突破口,在科技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第二阶段是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革方针,在总体布局上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才分流、结构调整,强化市场机制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记协国内部和陕西日报经济特刊联合召开的“国有企业新闻报道研讨会”1994年11月初在西安举行。来自京、津、沪、辽、川、晋、陕等地的20多家新闻单位的同仁,围绕如何搞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会同志一致评价:这次研讨会抓住了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也抓住了新闻宣传报道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很及时,很有必要。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打气”、鼓劲、加油的机会。 如何评价十几年来的国有企业改革?怎样看待当前的国有企业亏损?怎么理解现代企业制度?……诸如此类关系着我国改革成败大局的敏感问题,自然是这次与会人员关注的首要问题。大家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到承包制,再到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过程,而且每一步都为下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所取得的改革成果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超过了其它各项改革,目前主要难点有四个:第一,国有资产管理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企业不能独立扮演市场经济主体的角色;第二,国有企业仍然承担着稳定社会和保证国有财政税收  相似文献   

3.
卷头语     
《视听界》1999,(3)
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以广播电视集团化、产业化,“中心制”,“频道制”等为代表的,以制度创新、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适应、逐步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改革和发展的大思路、大动作,正在推动着广播电视业迈向新的阶段。面对新一轮的改革浪潮,我们广电人要进一  相似文献   

4.
回眸20年,经济报道始终把宣传改革,支持改革,促改革不断深化作为报道的主旋律;把推动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作为报道的重点内容;并在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由实入深,由深到博的发展路子。以改革总报全局Zo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旋律的轻重缓急、起伏跌宕,经济报道在不同阶段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1978年底,改革首先在农村奏响序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一种特殊的政治思想背景下自下而上推开的。一方面,思想解放运动春潮拍岸;一方面,“左”的思想坚冰仍未彻底打开。这一阶段,新闻界主要运用“拿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5.
进入2006年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步骤紧锣密鼓。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国两会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热点之一引起代表委员的关注,“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国家广电总局也下发了广播影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深化广播电视改革,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全…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因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支配作用,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共和国的脊梁”。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既是关系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基于此,有关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报道成为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进入2006年以来,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步骤紧锣密鼓,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随后,在全国两会上“,十一五”规划纲要和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问题,文化体制改革作为热点之一引起代表委员的关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机构,抓紧研制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一切迹象表明,2006年正在成为中国文化体制变革的“破冰之年”。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庭以来,“热点”二字很兴时。矛盾集中或突出的问题,叫“热点”问题;运用信息手段反映这些问题,叫触及“热点”问题;信息发表在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又叫“热点”新闻。这些新闻拥有众多的读者,往往引起“轰动”效应,最近的不少新闻学术刊物上也提出了“热点”新闻之说。从实际来讲,“热点”新闻已经是新闻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了。但是,什么是“热点”新闻,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十六届二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这表明,此次行政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意义非同寻常,被十六届二中全会称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且是“推动我国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也经历了从“放弃让利”到“转换经营机制”的两个阶段。这一改革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曾经有过一次次重大突破。但是,十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在“两权分离”等理论指导下进行企业改革,并不能解决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第一:企业的自主权并未得到真正的落  相似文献   

11.
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报刊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采编与经营两分开”给媒体企业管理者的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海峡导报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为依据,从改革的“转型期”、“磨合期”、“深化期”三个阶段将面临的改革难题入手,阐述都市报群体在改革过程中可借鉴的实际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2.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一场“重头戏”。粮改实施以来,我们江西日报积极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围绕粮改工作重点,粮改中新出现的、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心策划,全面准确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改的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需要,2005年以来,甘孜州委、州政府将甘孜日报社确定为全州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为“试”出成效、“试”出经验?报社党委站在统筹改革、发展与构建和谐报社的全局高度,切实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并通过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促进了报社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实现了深化改革与构建和谐改革环境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导向与市场     
《传媒》2005,(3):1-1
近年来,我国传媒业的改革渐近攻坚阶段,用两个老词儿来形容是“日新月异”、“目不暇接”。组建集团、推出试点、体制改革、机制创新、跨地区合作、跨媒体经营、海外上市、民营参与,一个个事件,一桩桩新闻,汇集成了我国传媒业改革的全景画卷。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传媒业在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如何始终保证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报业上市:文化体制改革与资本市场改革的交集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两个领域的重大改革——资本市场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于是,这两个领域的交集——报业上市再次成为热点。2002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将“传播与文化产业”确定为上市公司的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  相似文献   

16.
非时政类非公益性报刊转企改制大体分“三步走”。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推进中央企业所办报刊转企改制。第二个阶段,主要对象是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所办的报刊。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党政机关所办的报刊的改革。公益性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也要加紧进行,重点是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全息摄影”作品的共同特征综合本文上篇中提及的那些“全息摄影”式的报道,至少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共同的特征: 第一,所有这些报道,无一例外地提出了改革中尖锐的、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并且有争议的问题,记者的笔大胆地伸进了改革浪潮的漩涡之中。这些问题都是社会舆论的“热点”和“难点”,也往往是改革中新旧体制互相摩擦和撞击的部位,是中国改革旋律中最高亢的音符,也就是我们新闻记者应该呕心沥血地捕捉的真正的新闻。难道不是吗?《关广梅现象》提出了“租赁企业究竟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这场在报面上展开的公开讨论,实质上是对待九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性质的一场争论,《鲁布革冲击》提出的问题是要不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体制改革决定》),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做好重大突发新闻事件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  相似文献   

19.
李萍 《兰台世界》2004,(1):24-25
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江泽民同志指出:“推行干部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是,从我国国情出发,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人们经常把国有企业的改革比作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用“攻坚”、“突破”、“背水一战”这一类军事术语来形容这项改革之艰难。那么,按照唯物论的反映论,国企改革的报道也像啃“硬骨头”一般艰难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国有企业改革之所以成为一个历史性难题是因为,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国有企业,没有完整、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供仿照。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增强活力和提高效益,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