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氨气喷泉实验耗时长等不足,可用矿泉水瓶、注射器、输液管和长针头等简易材料,设计一套将氨气的制取和喷泉实验整合为一体的简单演示装置。改进装置既能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也可以用铵盐与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  相似文献   

2.
中师化学第一册P134[实验6-2]由碱石灰和氯化氢两种物质混合加热制取氨气,改为用浓氨水,不需要加热,利用其挥发性,得到氨气。利用5mL一次性注射器吸入浓氨水,可作氨的喷泉实验好几次,其装置如图1。图1氨气的喷泉实验1.一次性输液管插头2.6、7止...  相似文献   

3.
陈志刚 《考试周刊》2009,(52):182-183
实验室制取氨气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中作出明确要求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喷泉实验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实验.按照常规的做法,参照书中的相关讲述,在较短的课时内完成这两个实验有难度.本文作者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改进,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氨的喷泉实验是高中重要的化学演示实验,对于该实验操作教材要求老师课前预先收集好氨气,到时再做喷泉实验.但是,由于氨气易扩散,上课老师经常担心预先收集好的氨气会泄漏,到使用时喷泉效果不好甚至实验失败.特别是现在重点高中扩班,有时一个老师半天要连续上几个班级的课,用预先收集好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效果一般不理想,如果当场制取氨气,教室中无通风柜,氨气肯定要散逸,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对氨的产生、收集和喷泉实验做了下面的新改进.  相似文献   

5.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新老教材中的1个经典实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索改进方案,从另一个角度寻找到1种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操作性更强、视觉效果更好的氨气喷泉实验新方法.现表述如下,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套以双口内胆烧瓶为主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具。应用该教具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能融合探究“氨气的制备、氨气的性质(密度、水溶性)和氨水的性质”等知识为一体,使实验过程具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环境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8.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化学新课程理念下,让化学实验变得趣味化、生活化、微型化、绿色化,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相似文献   

9.
证明氯化氢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常因收集氯化氢的烧瓶不干燥或空气潮湿而失败。  相似文献   

10.
11.
喷泉实验中氨气的简易制法江苏省沛县师范学校(221600)陈潜一、实验装置A.21200mm试管B.烧瓶C.氯化铵、氢氧化钠、浓氨水。二、实验药品氯化铵晶体、氢氧化钠固体、浓氨水。三、实验操作与现象称取NH4Cl和NaOH各3克,混合后放入21×20...  相似文献   

12.
化学教学要以实验作为突破口,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既要考虑化学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又要力求用简便的仪器、廉价的材料。本人在教学中用废弃的饮料瓶代替烧杯制成的氨气喷泉实验装置即是一例。整个装置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3.
14.
<正>我针对红色喷泉实验存在的问题,设计、组装了实验装置,采用硫氰化铁([Fe(SCN)_6]-)在水溶液中显血红色的特点,将其与二氧化锰(MnO_2)催化过氧化氢(H_2O_2)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结合在一起设计红色喷泉实验。在硝酸铁(Fe(NO_3)_3)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HNO_3)抑制铁离子(Fe-)在水溶液中显血红色的特点,将其与二氧化锰(MnO_2)催化过氧化氢(H_2O_2)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结合在一起设计红色喷泉实验。在硝酸铁(Fe(NO_3)_3)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HNO_3)抑制铁离子(Fe(3+))的水解使溶液基本显无色,然后加入  相似文献   

15.
一、提出问题 高中接触的主要喷泉实验是"氨气的喷泉实验",该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其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基于教材的实验的效果尚有改进之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性地探索改进方案,终于寻找到了一种实验现象明显、可操作性强的氨气喷泉实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氨气喷泉实验是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显碱性的最有力的证据,并且实验现象美观生动,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但是教材中的实验是由教师事先在烧瓶中收集氨气,然后在上课的时候演示喷泉实验,这样的做法存在很多缺陷:1.制备氨气时无法控制用量,会浪费很多氨气。2.在课前事先收集,很有可能在课堂演示时已经泄漏了一部分,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18.
一、教材实验设计的不足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最美丽的实验,其目的是为了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其原理是:挤入烧瓶内的少量水将烧瓶内的氨气大量溶解,使烧瓶内气压骤然降低,作用在烧杯水面上的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瓶内,从而形成喷泉.水中加入酚酞后,喷泉溶液由于溶入了氨气而呈碱性,因而变为红色,使现象更加明显、生动、美观.但是由于玻璃硬质烧瓶形变细微,我们并不能观察到烧瓶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这一本质现象.观察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手段,是思维过程的基础之一.故实验现象不完善的实验设计,留给同学们的思维空间会受到限制,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取一个与100ml 烧瓶相适应的橡皮塞,再取一根16号麻醉用注射针(长10cm),刺穿橡皮塞后,用钳子将针头夹扁之后,再塞入已集满 HCl 气体的100ml 烧瓶。再将上述烧瓶倒转,并安上盛满水的100ml 针管,(水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