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瑜 《黑河教育》2010,(7):42-4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③带领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背诵并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相似文献   

2.
陈醉云先生的《乡下人家》,通过空间、季节和时间的交替描写,展现了“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的田园风情。在教学中,我从增强学生主动性入手,以阅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引起共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设计意图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本教案遵循这样的思想,设计了以"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会情味,交流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地点拨、引导和提升,使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等20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好词、佳句。  相似文献   

5.
乡下人家     
宋玄烨 《少年月刊》2014,(10):17-17
外公的家虽在乡下,却也宽敞明亮,别有一番韵味。屋前,总有那一大片绿绕着棚架,或种丝瓜,或种金铃子。那手掌般大的叶子绿得青翠,或浓或淡,令人眼前一片明艳。那长长的藤蔓像攀登高峰的勇士,顺着竹架,不停地攀爬,直至爬上顶峰。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满了绿油油的丝瓜、黄澄澄的金铃子,它们与绿得发亮的藤蔓一起组成了一道煞是美丽的天然装饰,丝毫不亚于高楼门前蹲着的那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  相似文献   

6.
乡下人家     
一间小小的房屋, 一片宽阔的场地, 一只可爱的母鸡, 一座高高的瓜架, 一条清澈的小河, 一群欢乐的小鸭,  相似文献   

7.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一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写景,最后一个自然段抒情,描绘了乡下独特、迷人的风景。细细阅读后,可以发现,前面6个自然段中,1、2两个自然段描写的都是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静态景物,如瓜架、花卉、竹林;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顺序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乡村走走,看看作家陈醉云先生笔下的乡下人家是怎样的?(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相似文献   

10.
一、提纲挈领,迷人风景心自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随作家沉醉云走进了平凡的农家校园,领略了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风景。(板书:独特、迷人)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独特”,什么又是“迷人”呢?  相似文献   

11.
林晓舒 《小火炬》2010,(10):16-16
是什么让我念念不忘?哦!是家乡。是什么样的味道让我魂牵梦萦?哦!是家乡的绿色食品。 缀日里,我常常跟着妈妈到菜园玩,看到妈妈正弯着腰给蔬菜抓虫子.我便走上前问道:“杀虫子不是用农药喷雾更快吗?”“这你就不知道了.喷农药虽然很快就可以把虫子除掉,但是它的毒性还会残留在蔬菜上。吃这种蔬菜,轻者会影响身体健康,重者会中毒。”妈妈十分内行地说。  相似文献   

12.
方丽芬 《广西教育》2013,(37):52-52,55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语感浸润语文课堂呢?笔者以《乡下人家》为例,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文本分析】文本清新幽静,文笔优美,犹如清澈宁静的溪水缓缓而过,体验那风趣别致的瓜棚,感觉那无华绽放的鲜花,体会那情趣自然的鸡鸭觅食之景,感怀向晚时分院落晚餐的诗意,更沉醉于月夜睡梦的静谧……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 “瓜藤攀檐、鲜花绽放、雨后春笋、鸡鸭觅食….”这是陈醉云笔下的《乡下人家》。这一幅幅画面为我们呈现了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村生活。可是这一个个熟悉的画面,我们乡下的孩子并未曾在意,未曾用心去体会。他们所向往与欣赏的是城市的高楼大厦,是城市的繁华热闹。我想通过本课的教学,让这些优美的文字唤起孩子们对熟知而陌生的乡村生活的热爱,唤起孩子们对身边的“下里巴人”的赞美——我们的生活是如此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高歌。  相似文献   

15.
1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因此,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阅读情境,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中去,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在语言积累和情感体验上都有所感悟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一节课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课堂上。我们要做的只能是:让目标更加明确.让程序更加清晰,让内容更加突出.让风格更加鲜明。下面,以《乡下人家》(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片断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乡下人家》(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篇如诗如画的优美散文,全文共7个自然段,前6个自然段各写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相互之间在内容上以并列为主,难以进行合并归属。许多教师教学时便抓住课文结尾中总结性的话来演绎前面的内容,结果,要么平均用力,要么显得零乱。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课文第2自然段有与众不同之处,在这个自然段中,两个“还”的出现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目标的确定《乡下人家》这篇文章可以讲的知识点非常多,课文内容的、语言的、结构的、修辞的、情感的……不一而足,在一堂课40分钟的有限的时间内,我们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讲,什么都提,否则,就有可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学得云里雾里,教师教得似是而非,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怎么确定呢?就需要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解读,从写作背景、情感表达、字词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去解读它,通过查阅资料,  相似文献   

20.
没有真正读懂文本,还自以为读懂了文本——这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主要误区。笔者曾以《乡下人家》(人教版四下)为例做了问卷调查——“从哪些维度与文本对话才有助于真正读懂教材?”90%以上的教师坦诚地说“没想过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