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亚华 《吉林教育》2007,(10):37-37
一、借助汉语拼音,学会读通课文汉语拼音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全文注音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同的学生,因为各自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不同,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会对相同的文本产生不同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转变教学方式。一、多一点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个性化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以便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到阅读中来。它需要唤起学生的平时积累,使学生阅读时在记忆深处寻觅类似场景,通过教师暗示提醒,在脑海里再现,然后结合课文细细品味,这样对课文才有自己的独特体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一目标表明,阅读课要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体验课文丰富的内涵,感受语言的无限魅力。教师有责任引导、启发学生与文本开展对话,通过教师精心、有效的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  相似文献   

5.
龚皑妍 《广西教育》2008,(19):61-6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渎实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只有让学生潜心品词品  相似文献   

7.
李平 《现代语文》2014,(3):119-1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阅读是要以平和的心态慢慢体验的,是要通过自主阅读,细细感悟的。然而面对工作生活的快节奏,面对人们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面对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上,有多少师生是沉得住气的?不是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时间,加内容;学生为了考个好分数,被动学习,“被思维”;教师被预设牵着走,学生被教师牵着走,课堂节律紧张、急促,少了点朗朗的读书声,少了点学生质疑、思辨、练习的时间,少了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怪不得语文界老前辈章熊先生要大声疾呼:“与其让学生听乏味的讲解(甚至是误导),不如让学生自己读书,自主研发学习”,这是和新课标倡导的“个性化阅读”理念是相一致的。这就需要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少一些浮躁之气,多一些平和心态;少一些死记硬背,多一些自主品味;少一些矫情做作的腔调,多一些有感情的朗读。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单从数量上来讲,九年累计阅读量应达400万字以上.并提倡读整本书,这就意味着学生仅仅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引向名著。扩大阅读而。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达到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在近年来的课改实践中,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笔者有以下两点尝试:  相似文献   

9.
如今的阅读教学由于教师过多的牵引,学生失去了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自由,从而导致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阅读教学也是高耗低效。笔者认为,转变教学理念,指导学生掌握批注阅读的方法,逐步深入培养小学生批注式阅读的能力,是落实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一、转变理念,突出主体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习惯,教师引领是关键,学生实践是根本。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学生的阅读方  相似文献   

10.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在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教师如果摘繁琐分析,硬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参上的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干巴巴的骨架,文章的形象、情感、意境都不见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汉语言自身的“偏重文理,略于形式”的特点,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悟体验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薛素云 《考试周刊》2010,(10):51-51
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感悟文本,感悟生活,感悟美和爱,教给学生的只是自己的或别人的感悟,学生从来没有或很少有自己的感悟,即使有一点,也是教师或教参强加给他们的。“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悟出的恐怕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对于相同的事物,每个人的思想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统一。  相似文献   

12.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反思一下我们的语文教学,仍然是对知识的意义或价值理解得太狭隘,太功利了,把掌握知识,限制在单纯应试上,缺乏对知识类别、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把其内涵外延隔离开来,无视知识背后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人的情感、意志和发现知识的热情,这是语文教学的失误,亟待矫正。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堍,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见面,不但会面,还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吻合。教师正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道桥梁探求文本的深层内涵,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生理、心理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可以构筑"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成果发布"三个平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张载说:"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只有让读书的感悟融入自己的血肉与精神,才能取其精华化作自己的智慧。朱熹主张读书要"切己体察",他说:"学者读书,须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这里的"体之于身"就是强调体验和感悟。所以我认为读书万卷,贵在感悟,在用心感悟中思考、体验和创造。在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实践中,教师对学生多元阅读的引领应  相似文献   

17.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逐步实现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提高阅读能力。一、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关课内阅读部分,虽然我在上课时都已分析过,但学生的得分总是不如人意。而课外阅读部分,学生在问题的分析方面更显薄弱。于是,我特地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做了调查,对语文书上的文章感兴趣吗?也有,但少。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学生求知、开智、立德、审美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教学建议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  相似文献   

20.
在教师、学生和课三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接受,失落了应有的主体地位。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自主交流阅读的感受,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