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明万历十一年(1583)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四十四年于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国,(后)定年号为天命,民间习惯称其为老汗王。努尔哈赤称汗两年后,自觉羽翼丰满,撰文"七大恨",历数明朝政府欺凌自己及女真各部的七宗罪状,宣布不  相似文献   

2.
背景资料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二十五岁时,为报父、祖之仇,以十三副先人遗甲起兵,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五十八岁时在赫图阿拉城(即兴京)建立了女真少数民族政权--大金(史称后金).六十岁时正式开始向明朝宣战.短短八九年间,明朝在辽东辽西的军事重镇大批落入后金军队之手.  相似文献   

3.
<正>丹白桂(烟草dambagu满文音译),源于美洲,印第安人热衷吸食,哥伦布将其带入欧洲随后传播世界各地。烟草通过两个渠道几乎同时传入辽宁:其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汗国的天命三年(1618),祭天发布著名的"七大恨"檄文,罗列明朝政府欺凌女真各部的七宗大罪,正式向明朝宣战。明朝征调广东军队镇压努尔哈赤,烟草随广东军人而至。其二,葡萄牙人将烟草  相似文献   

4.
上架新书     
正《努尔哈赤全传》本书是阎崇年先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再现了清朝开国的宏阔历史和清朝第一帝努尔哈赤的传奇人生。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统一女真诸部,创建八旗,制定满文,建立后金,进而袭抚清、克开铁、占沈辽、下广宁,开创出清朝三百年基业。努尔哈赤既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又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努尔哈赤在南有大明、西有蒙古、北有叶赫、内有政敌的不利情况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内外对手:胞弟  相似文献   

5.
正满洲在明北部边塞迅速崛起的同时,其内部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先祖遗甲十三副集数十人起兵,自称"淑勒贝勒"。不数年,统一建州,吞并哈达,其势日壮。万历三十四年十二月,蒙古内喀尔喀五部尊称其为"淑勒昆都仑汗"。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正式受部众推举为"庚寅汗"。"汗"本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回纥、蒙古使用过的酋长尊号。自明末哈达部王台称汗以后,"汗"成为女真社会中凌驾于各部显贵之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努尔哈赤称汗初期,不仅亲  相似文献   

6.
浅论佟养性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元天命。经过十余年征战,他把分散的女真诸部统一起来,建立了以女真族为主的后金政权。1627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即位,改女真为满洲,改“后金”为“清”。他继承其父开创的事业,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进一步除旧立新、加速改革、创立新制,促进了满族社会的进一步封建化,使其成为直接威胁明政权对中原地区统治的强大的势力。  相似文献   

7.
竹君 《兰台内外》2006,(1):64-64
叶赫之地,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梨树县境内,现在是满族自治乡。这里山峦起伏,湖绕山转,水草丰茂,沃野平畴,曾养育过女真民族一个强大部落——叶赫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努尔哈赤率建州部兵马攻打叶赫,凡三攻乃破,杀其头领金台什,归并其部。至此,努尔哈赤完全统一了女真各部,开始步入强盛。  相似文献   

8.
《满文老档》是用满文编修的档册。记载了清初有关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外交乃至宫廷生活、民情、风俗、天文、地理、气象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和八旗兵制,夺取了明朝的辽东地方,统一了东北地区,进而率军破明北部边界进入内地,在山东、河北境内与明兵作战,骚扰京师周围各城镇屯堡,以  相似文献   

9.
正明朝自永乐朝(1403—1424)在张家口开设马市,与蒙古各部和女真进行互市贸易。每年开市一两次,每次3—15日,由明政府指定地点,派官员管理并驻兵维持,各部头领也到市场监督。明政府按照品种等级定出牲畜的价格,官方用银钞收购马匹,或用布缎、铁锅等折价易马,这种  相似文献   

10.
金朝创制的女真文字,从12世纪20年代至15世纪中叶,至少行用了三百余年。而在李氏朝鲜,司译院女真学的少数学者可能直至16世纪仍在继续研习女真语文。女真语言文字的传世文献主要是明朝编纂的《女真译语》。1896年德国学者葛鲁贝以《女真译语》为研究对象的《女真语言文字考》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女真语文学的正式形成。女真文字的金石墨迹资料,最早为人所知者是刻于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的《女真进士题名碑》,元初周密《癸辛杂识》已提到此碑,明李濂《汴京遗迹志》也有著录,清嘉庆十年(1805)问世  相似文献   

11.
明万历十一年(1583),建州女真首领明建州左卫指挥使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祖),始起兵统一建州诸部,吞饼海西女真,收复东部蒙古之后,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今新宾县永陵东八里苏子河与二道河会合处的左岸),即汗位,建国号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天命三年(1618)开始攻取明朝辽东地区.  相似文献   

12.
清朝统治者标榜骑射为家法,视骑射为满洲最紧要的传统.但是,一直到努尔哈赤时期,才出现"满洲"的说法,1635年皇太极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索伦等多个少数民族纳入同一族名,建号"满洲".  相似文献   

13.
王川 《兰台世界》2016,(9):130-132
国榷万历四十六年四月甲寅条记"张儒绅赍太祖七大恨夷文至北京"一事于时间、人物、人数、事件、身份等处有错误,略兹考证。同时此条所记明政府官员"逞威逼胁"女真一恨,不同于其他"七大恨"版本。通过与其他版本的比较,发现七大恨版本并不存在学术界一直争论的"唯一真本",而是努尔哈赤巧妙地利用了明政府内部的矛盾,对明政府、明百姓和后金军民分别发出有针对性的版本,以达到其拉拢下层平民,麻痹明政府的军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明朝末期,女真主要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分,生活在辽沈地域的女真主要是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中的一小部分.此时,女真内部征战不已.  相似文献   

15.
##正##清朝皇帝对金朝陵寝的尊崇和祭祀,以往研究甚少,仅有一些文章提到了满洲人同女真人的历史联系,如王钟翰《关于满族形成的几个问题》一文,认为"如果把肃慎以下迄明朝女真人的世朝相承的隶属关系与满族割裂开来,也是不能正确反映满族悠久的历史渊源的"~(1),主要讨论满族的族源;孙静《满族形成的再思考——清中期满洲认同意识研究》一文,认为"随着女真语诸部与外界接触的增加,关于金、元女真的历史可能作为一种外部的知识为晚明时朝的女真人所知"~(2),对晚明  相似文献   

16.
清政权始于八旗制度。"八旗制"是努尔哈赤吸取明朝卫所制特点,所建立起来的一种集军事和生产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制度。此后,清政权不断效仿明政体,从而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取代明政权。但是也吸收了明政体中的消极因素,最终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7.
诸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子,母亲为佟佳氏,生于万历八年(1580年),死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年仅三十六岁。 努尔哈赤起兵时,诸英只有四岁,生长在新兴嗜血的部族之中,遂早历战阵,第一次带兵打仗年仅十八。《清太祖实录》记载:万历二十六年,诸英自将一军,征伐安楚拉库路,大胜,被赐号“洪巴图鲁”(满语“勇士”之意),《满文老档》开篇记载:万历三十五年,诸英二十七岁,率领建州军队在图门扛畔的乌碣岩下大战乌拉部,又立大功,被赐号“阿尔哈图土门”(满语“勇者领袖”之意)。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中国的文化优势是明显的,周邦邻国无不受汉文化的感染,而在这些邻国中,接受汉文化最深的无疑是朝鲜。朝鲜李朝(建国于1392年)时期,正相当于我国明清时期,而明朝建立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两国相交二百多年,感情之深,我们可以从《朝鲜通史》中概括李朝、明朝、清朝三者关系的一段话中看出来:"朝鲜之于清,因其力不能敌,不得已而执属国之礼事之,实则不仅以清为仇雠而已,且以为胡虏而轻视之,无异前日也。盖朝鲜之于明,向以为中华文明之邦,甚尊敬之,且自壬辰救援以来,深感其恩谊,乃至今日竟不得不助清伐明,此最朝鲜所不能忍,而其时当路者之苦衷,亦实可怜也。"而明朝亦视朝  相似文献   

19.
在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边防日渐松弛、后金军日渐强大的不利局面下,袁崇焕力排众议,孤悬宁远,并重伤了努尔哈赤,导致努尔哈赤命丧盛京,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宁远大捷",对明末政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深山中的建州女真遗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满族在明代被称为女真人,其中建州女真是女真中最重要的一支.建州女真因其先世曾居渤海国建州之地而得名.它源于元末明初黑龙江女真的胡里改部和斡朵里部.到明朝永乐年间建州女真开始进入桓仁境内,在他们停留桓仁的200多年间,为后人留下了数十处女真城寨遗址,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