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心美是萧红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体现,她的许多作品都从童心出发,以童心去捕捉对象世界,去观察成人世界,也用童心去表现这世界。  相似文献   

2.
小说的诗化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迟子建一直以自身的创作实践着小说抒情写意的主张。迟子建小说的诗化倾向主要体现在淡化故事、诗化语言、艺术构思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迟子建的小说有一种淡淡的挥之难去的忧伤情绪,这种忧伤来自于她对故土家土家园的依恋,对底层民众的悲悯,以及忧伤的意象选择。这种忧伤不绝望,也不乖戾,而是一种美丽。  相似文献   

4.
儿童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迟子建小说的魅力很大程度来自其叙述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性之美得到充分体现.儿童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灿烂的童话般的世界,使作品在叙述风格上更具张力,给读者创造了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似文献   

5.
生命意识是迟子建小说创作的思想内核。她始终关注着普通民众的生命存在状态,寻找他们的生命追求与生命意义;不断探究死亡的人性及哲学内蕴;对大自然的一切生命,迟子建持平等态度。以生命意识视角去探究迟子建的小说,可以很好地诠释她丰厚作品中的诸多.独异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的乡土小说家队伍里,迟子建以其独特的身形为人瞩目,好以自己对生活朴素的,审美的理解,悲悯而不阴霾的情怀,执地表达着对黑土地的深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好笔下的乡土是诗意的乡土,生灵是诗性的生灵,而“幻想”则是好对艺术的理解和言说方式,这使好的乡土小说总有一种凌架于作品中人,物,事件之上的形而上性质。  相似文献   

7.
生态小说研究是近几年文学研究界的热点.迟子建小说大部分都涵有深刻的生态意蕴,不仅有对恶化生态的批判与对和谐生态的赞美,也有对人性之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探索.迟子建还努力在文本中构建一个人类得以生活的、幸福的心灵栖息地.  相似文献   

8.
卓霞 《考试周刊》2010,(56):251-252
美。对于一般人来说,不但不是陌生的,反而是非常熟悉、十分亲近的。或许可以说,一谈起美,就会唤起我们一串串美好的回忆.就会使我们沉浸在那亲身体验过的美感所带来的愉悦之中。但美究竟是指什么呢?或许我们能举出难以胜数的一连串的实例、各种美所带来的愉悦感,  相似文献   

9.
迟子建小说近年来在众多创作流派和创作风格中独树一帜,她的小说有鲜明的死亡意识,这种死亡意识是迟子建体验生命的另一种形式,她所写的死是死生契阔的人间感情,也是大自然的轮回替换,传达出作家对于生命的关照,并且以死亡的方式表达对于不尊重生命的强势社会力量的失望与抗拒,构成迟子建小说的深层话语。  相似文献   

10.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述方式。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迟子建小说叙述的一大特色。从角色上它可以分为角色和非角色叙事两大类,从叙述人角度又可以分为纯儿童视角与准儿童视角。在这些别具一格的儿童叙事中,自然富有了灵性,人际更为简单而纯朴。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营造了一个烂漫的童话般的世界,而叙述视角的动态性、话语蕴藉的多维性则使小说文本更具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复调”的美学意味。它刷新了读者的审美视野,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一方乡民的温情关怀。  相似文献   

11.
从80年代中期步入文坛直到今天,迟子建一直执著地抒写着她的故乡“北极村”那些尚未被开发的、接近人类原初风貌的山水风物。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她神奇的感觉,神奇的感觉滋养了她神奇的信仰,神奇的信仰营造出其作品神奇的情感氛围,从而构成了迟子建小说的一种鲜明独特的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美学特质,使其小说创作成为一种别有韵味的叙说。  相似文献   

12.
迟子建小说中的神话、梦及苦难叙事,展示给读者以纯净、明朗、哀而不伤的艺术世界。作为当代女性作家中“本色派”的代表,她的小说以女性本真的生命体验为基础,向人们展示了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乡土小说和女性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树下》等小说,关注青少年成长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青少年的叛逆意识与“性早熟”,并着力表现漂泊中与死亡的一次次相遇下的成长,是典型的成长小说。迟子建为成长主人公设置了引路人,作品中有成长小说中常用的漂泊、死亡、性的主题,同时迟子建喜欢赋予人物浪漫的诗人气质,使人物的成长之旅更富于温情、富于诗意。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在创作中始终与民间生活坚持着不懈的心灵对话,而民间固有的生命力和民间化的复杂性根底激活了她的艺术想象。使其能够立足于“现实的民间”,用生命的体验和化想象营造出一个意境幽远、富有诗意的“学的民间”,真切地呈现出了民间的世俗性与精神性对于小说创作所共同具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迟子建用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构建了自己的文学世界,那些亲近爱护自然的人物形象,正是作家本人生态意识的承载者。研读她的作品,我们发现其中人物体现了强烈的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意识,他们愿意将传统人文主义的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理想,推及一切非人类存在,并用爱来守护自然,认为人类必须与他者成为生命共同体。迟子建的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生态意识源于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不断追寻。透过创建的文学世界,作家时时召唤我们,在地球上小心行走,“我们全部”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小说与黑土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土民俗与文学的联姻应源于上个世纪"呼兰河"女儿萧红之手。迟子建是萧红创作的承继和发展者,她带着"北极村童话"走上文坛,倾情地抒写着边陲的"原始风景"。文章主要探讨了迟子建的小说和黑土民俗的姻缘关系,并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四个方面分析迟子建小说的民俗形态。  相似文献   

18.
黄娟 《语文知识》2011,(2):21-23
迟子建的小说充满温暖与爱意。从童年视角、人性角度、语言风格、对死亡的描写、与萧红的对比等几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迟子建写作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迟子建在当代文坛是独具特色的,她曾获茅盾文学奖、三获鲁迅文学奖,两获冰心散文奖。她的许多小说饱含温情,并且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特色。她的作品并不能归为哪一派,只属于她自己。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一部分作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但是迟子建依然坚守,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文学世界。本文以迟子建的小说为例,谈谈其魅力所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然美、人性美和地域文化美是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内核,她的笔建构起与人和自然的和谐,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充盈着爱和美的自然世界;她用她纯熟的叙事,温情地笔调和灵动的语言告诉人们人性的美犹如丝丝细雨,滋润着人类干枯、坚硬、冷漠的心灵;她用心去展现东北地域文化那份厚重博大、狂放自由和饱经沧桑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