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小学品德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要达成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就要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在课堂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如下策略: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活动目的;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开展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
学习活动给品德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学习活动的设计、实施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品德课教学的成败。在实践中需要反复琢磨、深入探究,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生活的脉搏,促使其品德的养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品德教学强调通过活动对儿童进行教育,重视品德课程与儿童现实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生活化、活动化。接近儿童视角,使活动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活动内化他们的道德品质。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  相似文献   

4.
小学品德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活动课程,活动教学是其重要载体和途径。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主要有主体参与、感知体验和协作探究等三种典型课型,教师只有针对不同课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活动教学策略,才能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将品德课程的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就应当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切入点,进一步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这不仅需要实现教学内容及课堂活动的生活化,更要确保学生能够将学科内容转化为生活化知识,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细化阐述。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品德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形成良好的行为爿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践行自己作为引领者的身份,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真正实现口动、情动、心动。但是作为生活在纷繁复杂社会...  相似文献   

7.
为了融合社会发展的进程,从而提升小学品德教育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改进陈旧的小学品德教学方式显得刻不容缓。本文对小学品德生活化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手段等进行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提高小学品德课程的教育和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改善原有的小学品德教育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根据当今时代小学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性格、学习心态等进行关注,并对于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生活化教学模式改变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制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小学生大都处于613岁的阶段,在他们人生的起始阶段,做好品德教育对于他们今后的人生之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很有效的,也是必需的。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思想品德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刘雁秋 《考试周刊》2014,(89):181-181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多元化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综合。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受到教育背景、家庭状况等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是小学品德课的教学目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小学品德课堂。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道德水平是衡量一个文明国家的标准,从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中可以看出其综合素质。小学品德课是相对生活化的课程,它给了教师一定的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1.
谢林燕 《中国德育》2006,1(12):78-79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范国强 《广西教育》2012,(37):85-85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只有将生活与品德教育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取得理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入课堂活动组织设计,对于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有重要作用。小学英语 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年龄特征,组织设计课堂活 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在研究英语教学课堂活动的 组织设计意义的基础上,提出组织设计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 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个性的作用和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现状切入分析,并就品德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个性的几点措施展开论述,提出通过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组建稳定的教师队伍,优化课堂活动、关注学生个性多样化,培养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5.
对于小学生而言,思想品德和生活这门课程对于他们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能够科学地引导小学生形成乐观的、积极性、正能量的性格和品质,而在这个阶段,品生(社)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充分运用科学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能深刻体验生活,领悟教材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张娟 《黑河教育》2013,(2):53-53
小学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载体。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充分发挥德育的“湿性”功能。笔者认为,应该精心打造“课堂”这一活动教学的重要空间,更好地让品德课程释放其独特的育人魅力。  相似文献   

17.
许可 《华章》2014,(28)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处于启蒙阶段,这个时期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扎下坚实的英语基础,日后的学习也将会事半功倍。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和组织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可望发挥到极致,才能真正让学生爱上英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以"教"为中心,不注重培养学生"学"的能力,课堂教学出现"低效""无效"等现象。新课改提倡探究教学,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结合实例,拟从"利用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设计任务,引导学生探究""适时点拨,导正方向"等方面实施探究式教学,引领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相似文献   

19.
纸笔测试是一种综合的评价方式,以书面形式为主,主要侧重对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掌握程度和认知能力。将该评价方式运用到小学品德课堂中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可以增强对学生的评价功能,还能开启他们的思维,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和推广。对小学品德纸笔测试课堂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小学品德课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20.
《教师》2016,(30)
生本教育即以学生为根本的新式教学模式,生本教学模式符合教育发展规律,颠覆了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文章结合小学品德课程,探讨生本教育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实施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