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人像右手     
有一种人,善良得超乎想象。他们视善良为天职,视善良为生命,无端加罪而不怒,无辜受辱而坦然,代人受过,以德报怨。在被人误解时。若无其事,一如既往,不鸣冤叫屈,洗清自己,将所有问题自己扛;在真相大白时,心如止水,宁静谦和,对给自己身上造成了巨大伤害的人笑脸相待,不表露一点不满。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好人”。  相似文献   

2.
《窦娥冤》是元代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选入高中语课本的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它通过“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一直以来,“心灵善良”和“反抗精神”已经成为广大读附着在窦娥身上的两处形象标识。然而.随着哲学解释学、接受美学以及其他社会思潮对学批评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充实.窦娥身上似乎已存定论的“心灵善良”这一形象标识却遭到了质疑.红帆先生在《窦娥的另一种悲剧》(《杂报)2003年6月17日)中认为:“看来对于她,善德。只是讲私德;公德,可能连如何写都不清楚。”其理由是,“窦女士对自己的家人的确是考虑周详,可对不认识的人却是那般冷酷无情。她怕婆婆伤心而避走别街.却在深信自己誓言必会实现的心态下发出累及无辜的毒愿。”无独有偶。笔在课堂上也曾听到学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窦娥并不善良”。[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少女形象,她们身上集中了湘西这座“边城”所固有的自然纯真的特质,保留人性最纯真善良的一面。那朴素动人的人性美、凄清素淡的孤寂美,在她们身上得到了最为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周先乾 《学语文》2005,(3):50-50
普希金曾自言,要“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上帝是公平的》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情感的特质。全诗流动着的是作者情绪的转换,由“埋怨”、“诅咒”而有所领悟和发现。促成这种转换的是霍金的轮椅,黑人的微笑:作者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是“当他们失去部分时,便会有更多的机遇跟随”。这正如贝多芬所说的,只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所谓苍茫人世、痛苦人生,亦会有奇迹出现,期冀美好,向往未来,这不是真诚、善良、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么?应该说诗歌的情调是高昂的。朴素、流畅、官简意深、耐人回味也是这首诗的特点,能够在考场中有限的时间写出如此清亮的诗歌,实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5.
善良     
善良王泽从没想到我竟是个“善良”的人。不是说自己很不善良,而是没想到这个词会被用来定位我。朋友在电话里听我讲完满心的郁闷,竟为这个气得我七窍生烟一天一夜愤愤不平的故事开怀大笑。“喂,你这个善良的孩子!”他说,“这事一点儿都不奇怪。”事情的梗概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6.
《中学文科》2005,(4):43-48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是善良。心怀善良的人,总在播撒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请以“善良”为话题写一篇章。  相似文献   

7.
杨新春 《教育文汇》2009,(11):25-25
女性的温柔在于善良、宽容、慈爱与含蓄,然而在一些女教师的身上,却很少见到这些让人怀恋的东西。她们中有的人未老先衰,整日神色疲惫、愁眉紧锁,说话粗声大嗓越来越泼辣,毫无美感可言。教育如果没有了“温柔”的成分,势必会走到冰冷僵硬的极端,那就很可怕了。  相似文献   

8.
谢乐军:“李小海”是谁?他其实就是你身边的同学。聪明、善良、好奇,也有些小毛病,他身上发生的事总让人忍俊不禁。因时间仓促,本书中李小海的故事才是个开头,以后我还会讲出他更多快乐事儿来的。  相似文献   

9.
下面是四川省眉山市2002年中考作文试题及一篇满分作文,现略加评析,以抛砖引玉,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作文试题: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是善良。心怀善良的人。总在播撒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请以“善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这个话题是宽泛的,只要与“善良”有关都符合要求;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自己的见闻,还可以根据自己对“善良”的理解和感悟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等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50…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我长得又高又壮,妈妈很害怕我会利用身体优势成为学校里的“小霸王”,就着力发掘我身上“女性的一面”的性格因素。妈妈是个善良、热情、充满爱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高二年级的阶段性考试中,考了如下的一道作文题: 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是善良。心怀善良的人,总在播撒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请以“善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06,(12):45-45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善良是一桩伟大的事。”而在他年少的时候,他就曾用自己善良的心温暖过他身边的人。一天,数学课后,孩子们疯了一样地挤着往教室外面跑。身材高大的詹姆斯撞在了马克·吐温身上,马克·吐温没站稳,撞翻了一张桌子,只听“咔嚓”一声,桌子腿折了。马克·吐温呆呆地站在那张桌子前,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  相似文献   

13.
南阳盆地作家周大新在文坛上口碑非常好,他为人善良、谦逊,曾被很多的朋友、作家称作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作家,“他性格平和,脾性温婉.与世无争,恪守中庸,重然诺,重友情,与这种人交往作为男人安全,作为女人幸福。”然而也正是这样一位性格温婉、善良的盆地赤子却用自己手中的笔给我们讲述着一个个盆地子民之间血淋淋的复仇故事,同时也展现出在这些盆地子民身上所遭遇的痛苦以及多传统文化中“恶”的一面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善良是一种品性,家长恐怕不会很刻意地为孩子安排善良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但是我总觉得孩子善良的品性首先是从家长身上学的,从家庭的氛围中熏陶的,无法从空白高调的教育中灌输。  相似文献   

15.
丁雨同学问:如何理解《孔乙己》一文选材、布局与主题的关系?在对材料的选择上,作者选取了一位无关大局的旧知识分子作为主角,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他未能成为“丁举人”那样的“人上人”,而是沦落到社会最底层,生活在众人的耻笑中。在这个人物身上,既集中了迂腐愚昧、好逸恶劳、至死不悟的奴性,但也不乏善良与真诚。就是这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本意是“引出”。引出什么?引出人性的善良、人潜在的能力。用什么引出?——文化。文化最具打动人心灵的特点。文化最能导引社会向上,唤起多数人感恩、怜悯、慈爱的善良本性。所以说,文化也是教育。教育也是文化,两者本为一物。  相似文献   

17.
看过电影《祝福》的人无不憎恶鲁四老爷这个封建礼教的卫道者。如果说那个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是在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下悲惨地死去,那么鲁四老爷则是直接把这个枷锁套在祥林嫂身上的刽子手。正是这个鲁四老爷一再说:“祥林嫂是个寡妇,不能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为道德寻找根基的过程中,卢梭返身内求于人的自然天性.寻觅出“自爱心”、“怜悯心”、“良心”等善良情感作为道德的自然性基础,由此扩展、演化出世间的道德原则,成就人的德性。  相似文献   

19.
善良是一种品性。家长恐怕不会很刻意地为孩子安排善良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但是我总觉得孩子善良的品性首先是从家长身上学的。从家庭的氛围中熏陶的。无法从空白高调的教育中灌输。 说白了,就是爹妈很善良,你的孩子也就看在眼里了。  相似文献   

20.
爱心     
妈妈一直教育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善良的人就是做有爱心的人。我问妈妈:“什么样的人是有爱心的人呢?”妈妈总是回答我:“你会在生活中体会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