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德育柔性化管理作为德育改革的崭新成果,注重现代师表形象的塑造,提倡青年学生的自我实践强调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构建。德育柔性化管理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依据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而实施的人性化德育管理,旨在学生个人需要满足与学校和谐秩序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机制,将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2.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那分,师范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德育就尤为重要。师范德育有它的独特性。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突出它的师范性、实效性、主体性、层、次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3.
师范院校是教育系统工作的母机,师范院校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实施德育,是新一代小学师资素质培养的关键。师范院校实施德育应重点抓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二是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一 素质教育是一种重在开发人的各方面潜能,注重健全人的个性,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能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一素质教育是一种重在开发人的各方面潜能,注重健全人的个性,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能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不少人认为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其主要是基础教育的事情,与大学教育关系不大。其实,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基础教育提倡和推行,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也不可忽视,特别是高等师范教育更应高度重视。道理很简单,如果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不高,他们将来能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的学生吗?因此,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德、智、体、能等方面得到全…  相似文献   

6.
陈惜珍 《文教资料》2013,(6):175-177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队伍的摇篮,其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本文论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应通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校园文化活动对师范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其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育德能力,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并提出了德育渗透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师范院校尽管对德育有较高程度的重视,也取得了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需要加以高度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来提升我国师范院校德育的发展水平:各有关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师范院校德育的重视;加强师范院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适当提高对师范生的思想道德要求;进一步提高师范院校德育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师范院校德育的针对性;增强各方面教育的协调性、一致性;完善师范院校德育制度;加强师范院校德育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教育领域存在着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专业水平不足,工作态度不端正以至于影响甚至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状况,从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工作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出发,在分析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师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形成所起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工作面临的实际情况,本文具体阐述师爱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师范院校图书馆德育功能的定位,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院校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师范生乐于享用的精神家园。师范院校图书馆应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馆员整体素质,为师范生提供文献信息资源和开展多种形式活动。  相似文献   

10.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 ,对于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育活动具有维系人类社会基本生存的社会效能 ;具有规范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社会效能 ;具有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社会效能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经历了从单一轨迹到公民教育、从原则为本到关系为本、从个人意义的教育到职业化的教育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德育功能指向存在缺陷。在此种背景下,教师应明确专业发展的应有方向,具有较强的道德觉识和教育目标素养,并基于对学生个人意义的尊重,帮助学生构建价值观系统。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有德育育人的职责.调查大学生借阅图书的道德素养、在图书馆的公共道德素养、网络道德素养以及接受图书馆德育教育的意愿,在调查基础上,构建了合力育人、制度育人、服务育人、宣传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思政育人、从始育人的高校图书馆德育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由于德育目标理想化,方法单一,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使我国学校德育处于低效的困境。必须通过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改进德育方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以使德育提高效力,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4.
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着四个误区。即把道德教育等同于知识及科学教育,像传授科学知识一样给学生传授道德,导致道德理论与道德实际相脱节,不能达到提升学生道德行为的效果;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校道德教育视为摆设,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化、空泛化和简单化;普遍利用虚拟道德情境进行道德教育,而不能引起真实的道德冲突,导致道德教育理论上唱高调,道德行为上走低调或实际中的困惑不解、不知所措等现象;过多地强调道德是国家、社会对个体的一种制约,忽视道德对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导致道德教育的片面性、强制性。  相似文献   

15.
刘次林 《中国德育》2006,1(4):25-29
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辨析。其一,正视学校德育对学生道德成长的作用;其二,学校德育中对话不能“包治百病”;其三,要处理好学校德育与社会的关系;其四,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德育研究;其五,学校德育测评要注重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进程中,道德传统主义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忽视。道德传统主义希望传承道德传统,并维护社会及道德秩序的稳定。其哲学基点是至善、人性阴暗和道德德性,导致它在道德教育中倡导普遍道德价值,推行干预和控制的教育策略,倡导灌输和教导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7.
薛莉 《中国德育》2006,1(10):15-17
隐性德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存在于学校课程、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等三个领域。与显性德育相比,隐性德育的特点是:隐性的实施方式与明确的教育意图;潜在的内容与丰富的载体;影响的长期性和不可测量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主体互不对等,缺乏交流互动,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社会德育互不兼容、不相承认的现状,从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格完满的愿景出发,揭示“承认”在学校道德教育场域中的意义为学校德育是受教育者自愿自主的实现道德内化及学校德育社会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十一五”教师教育的前瞻性、创新性、校本化与网络化,对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趋向、功能定位、特别是对研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旅顺口区教师进修学校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下大气力,广开思路,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探索队伍建设的有效模式,促进了研训教师专业引领能力和水平的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