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灌输的本体论意义及当代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体论层面来理解道德灌输,有利于增强人们对学校德育合法性的认识,符合社会教化的现实与个体社会化的需要。当前,道德灌输的知识论基础受到了后现代哲学的颠覆。文化惰距的产生动摇了灌输的价值基础。信息时代灌输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了灌输内容的良莠不齐。代沟的加大使得谁有资格灌输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以普适性伦理与时代精神作为灌输的新的知识论基础,以寓教于乐、春风化雨作为灌输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以平等互动作为新的“授——受”关系的建构基础。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教师在价值引导过程中不可能保持完全的“价值中立”,但是教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价值中立”。教师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中立”对于学校德育而言是有价值的,它可以规避过度的价值灌输的风险,还可以提升儿童的道德选择力和道德自主建构力。但是,“价值中立”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辨证地来看待“价值中立”,重新认识“价值中立”与“价值干涉”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着重少数人能达到的精神境界的教育、轻做人的基本道德的教育;重社会需要、轻人本身的精神需要;重道德知识的灌输、轻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重主导地位、轻主体地位;重外在管理、轻内心塑造等问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以人文精神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用人文关怀营造德化环境,靠知情意行结合提升道德境界,这是夯实学校德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伦理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着大量“非道德”和“不道德”因素。“非道德”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现为非道德因素对道德的渗透、异化,甚至是直接取代;“不道德”的道德教育主要表现为有违道德基本精神的道德灌输和悖离道德基本原则的道德欺骗。“非道德”和“不道德”的遗德教育容易模糊德育的内涵和外延。引发学生的逆反、戒备和敌视心理,不利于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确立道德的道德教育观念,让道德教育回归到道德的范畴之内,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人的道德品质是主体在与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为此 ,在学校德育中 ,我们必须促使教师转变职能 ,放弃道德灌输 ,加强价值引导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模式 ;创设真实情境 ,让学生在与客体的互动中建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理论教育的任务。长久以来,作为学校德育的专门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形成了相当稳定的、以“灌输”为特征的主导模式,如一言堂、注入式。尽管社会和教育实践在深入发展。现代化教育思想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灌输”依然是教师们最惯于采用的方式。人们想到思想政治课,就会想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和学生的洗耳恭听。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和突出表现之一就是 ,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比较薄弱。要加强青少年德育、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实现“以德治国” ,就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活动的作用 ,利用校园的特设情境 ,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反思 ,以提高学生道德的行为能力。活动是人们品德形成的源泉 ,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是以现实的道德生活为基础的 ,校园作为学生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 ,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 ,利用学生现实的校园生活情境 ,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 ,使其产生道德体验 ,实现道德教育。它是活动…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但现行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五重”、“五轻”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盘根错节、互有关联,严重困扰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大大降低了德育效果,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应引起学校高度誉觉 一、重知识的传授与掌握,轻品质的培养和陶冶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崇尚实践精神,注重践行,有知行一致的道德要求。学生的道德修养从知识的灌输,向知、情、意、行全方位转化,是…  相似文献   

9.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认知,形成符合社会价值的道德行为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进行德育课程开发的时候,探索以“主体性德育”作为贯穿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始终的理念,形成了一些对德育主体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教育及其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着道德教育与德育概念混同,注重道德知识灌输,缺乏道德实践等问题。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建立道德调控机制,改革学校德育方式,培养道德生活主体的道德教育模式,对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着重少数人能达到的精神境界的教育、轻做人的基本道德的教育;重社会需要、轻人本身的精神需要;重道德知识的灌输、轻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重主导地位、轻主体地位;重外在管理、轻内心塑造等问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以人文精神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用人文关怀营造德化环境,靠知情意行结合提升道德境界,这是夯实学校德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具有绝对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一观点是从存在先于本质演绎而来的。人的绝对自由选择观并不必然导致个人主义的泛滥,因为存在主义在强调人具有绝对自由时,又赋予了其承担责任的义务。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观对于今天的学校德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表现为:要确立学校德育的基础是自由的新理念;要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价值观来发展其道德自主力;学校德育要鼓励学生勇于自由选择道德价值观;道德教学要尽可能多地采用让学生自由得出道德结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承担着“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体一位教育教学任务。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职业学校要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然而在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德育课往往易陷入“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的窘境,教与学矛盾不断显露出来。因此,为了改变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实践活动情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的忽视和道德价值观的迷失导致青少年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学校德育重新关注道德的生命基础。庄子生死观的“齐生死”“保身、重生”“逍遥游”等观念,对学校德育改革有现实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校德育的重点应从传授道德知识和灌输现成结论转移到让学生掌握“批判的武器”,提高学生的道德辨析力、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上来。而这些目标的实现要求道德教育方式上进行转变,即从灌输到引导的转向;从凸显教育者权威到关注个体价值和尊严的转向;从受教个体的被动应对到积极参与的转向。  相似文献   

16.
人具有绝对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存在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一观点是从"存在先于本质"演绎而来的.人的绝对自由选择观并不必然导致个人主义的泛滥,因为存在主义在强调人具有绝对自由时,又赋予了其承担责任的义务.存在主艾的自由选择观对于今天的学校德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表现为:要确立学校德育的基础是自由的新理念;要通过让学生自由选择价值观来发展其道德自主力;学校德育要鼓励学生勇于自由选择道德价值观;道德教学要尽可能多地采用让学生自由得出道德结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要直面社会开放的现实,正视道德困惑和冲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学会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就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如何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已成为学校德育创新的首要任务。对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们只能做一些沟通引导,而对于学校德育教育,我们能够更好地去探索、创新。笔者认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树立以下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从社会视角审视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应树立科学的德育价值观。主要包括:德育社会观、德育功能观、德育素质观、德育效益观、德育层次观、正确的学生观。学校德育应对青年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注意在德育实践中避免道德教育上的绝对灌输和相对主义,最大限度地实现德育价值,实现对学生精神人格的真正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中的知识论(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西方知识论始于希腊哲学,探讨对于外部实在的知识何以可能的问题,这种知识论是包含在实在论中的;至近代,康德提出批判的知识论,为作为知识范例的科学知识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现代,则建立了自然主义知识论。中国传统知识论的主题乃是实体与功能、经验与悟性、理论与行为的统一。主要形式有《周易》本体知识论模式,其要在于“观”;孔子的心性知识论,其中心为包括“观”与“行”的“学”。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理论教育的任务。长久以来 ,作为学校德育的专门课程 ,思想政治课教学形成了相当稳定的、以“灌输”为特征的主导模式 ,如一言堂、注入式。尽管社会和教育实践在深入发展 ,现代化教育思想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但是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灌输”依然是教师们最惯于采用的方式。人们想到思想政治课 ,就会想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和学生的洗耳恭听。于是 ,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低下 ,学生厌学情绪与逆反倾向普遍 ,使“灌输”成了众矢之的 ,被认为是我国德育缺乏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