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校德育信息化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德育信息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高校信息化技术平台的构建为高校德育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构建高校德育信息化必须从加强高校德育信息化队伍建设、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做好德育软件和课件的开发应用、创办德育网站等方面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2.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各高校为配合传统的德育工作,纷纷建造德育网站,搭建网络德育平台,希望收到较为满意的教育效果。然而,由于大部分网站形式古板、内容陈旧、管理滞后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点击浏览量少、教育效果不明显等现象。笔者拟从网络德育平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结合高校网络德育平台的建设情况,提出一些改革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信息化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德育信息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高校信息化技术平台的构建为高校德育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构建高校德育信息化必须从加强高校德育信息化队伍建设、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做好德育软件和课件的开发应用、创办德育网站等方面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将网络融入中学德育成为大势所趋,如何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当前班主任工作中需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一、拓展德育平台,实现德育平台网络化利用当前学校的网站设置相应的德育栏目,如主题公告、文明之星、德育之星、师生聊天室、公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校园网越来越普及的背景下,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因势利导,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来看,校园网德育功能的发挥还有很大空间。为此,德育工作者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校园网德育资源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扩大网络管理员范围,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组成网络建设共同体;进一步挖掘班主任队伍资源。  相似文献   

6.
网络介入学生生活给学校管理特别是学校德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如何利用网络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降低网络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校通过师生共建网站,开展网络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地使用网络,增强了德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高校电影德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影德育是通过为德育对象提供优秀德育影片及其相关信息或活动来实施德育的方式和途径。电影德育具备独特的功能优势,是基于现代影视文化和信息技术,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有效途径的拓展。目前,电影德育在高校还处于自发研究和零散实践阶段。在高校实施好电影德育,应从5个方面着手:建立组织、领导与协调机构;建设德育影片资源库;办好周末电影会;发挥校园网的应有作用;建立导向和信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云 《华章》2011,(30)
网络化时代,给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德育工作者要视野开阔,着眼未来,善于趋利避害,构建积极高效的网络德育平台,建立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上德育体系,开展德育工作,培养一代新人.提供一个读书网站,建立一个班级聊天群、一个家长学校群,鼓励学生建立一个私人博客,这四个“一”工作的有效展开,可以保证网络德育平台的基本运作.  相似文献   

9.
徐志芳 《中国德育》2007,2(8):15-18
德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有效载体和手段,更是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当前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在观念、政策、管理和实践等层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德育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责任承担、组织开展以及评价等必须加以重视。加强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可以从加强德育实践环境和条件建设的政策导向、加强德育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协调整合区域性德育实践资源等入手。  相似文献   

10.
孙玲  姚建平 《中国德育》2007,2(10):57-59
对388名在校师范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师范生对德育柔性化管理,对师范学校教师形象、德育活动和德育环境普遍持认同态度。调查建议,师范院校通过加强师生团队训练、校园网络建设以及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德育柔性化管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适应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网络自身的特点和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决定的。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习惯。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策略是:加强网络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建设;增补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内容;加强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建构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论校园文化与德育对象、德育目标的共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掘和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就必须准确把握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之间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应与德育对象相互适应、与德育目标趋于一致方能收到预期效果。校园文化建设只有紧密结合德育对象,贯穿德育目标的要求,才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较高的层次水平和较强的教育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人本原理是现代组织管理遵循的基本理论之一。新时期高校的德育工作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这一现代德育观的基本原则,充分肯定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使德育目标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运用“适应性育人”思路,研究学生的实际需求、动机和行为,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日常管理等方面构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高校德育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构建"间接渗透式"德育体系,加强大学生荣辱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十分迫切、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由以“直接灌输式”为主体的教育方法转变为以“间接渗透式”为主体的教育方法,努力构建“间接渗透式”德育体系。为此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道德奖惩机制建设上下功夫,真正把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学生德育主体性的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德育主体性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传统德育的突出问题是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目标和内容上,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造成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方法上,单一的道德灌输,抑制了个人主体性;实践中,德育与生活世界阻隔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当前正处于"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的转型期,因此,要匡正学生德育主体性,提高德育实效:建立交往德育新模式;使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三贴近"是新形势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原则,是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为加强网络德育,建立和完善校园网,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网站,提高思政教育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健全网络管理机制等是必要的、可行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分析及工作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学生道德发展呈现出道德认知从感性走向理性,道德规范由他律转变为主要依靠自律,道德评价由单一性的评价体系变为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道德目标由养成教育向成人教育过渡等特点。由此出发,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师生的交流沟通,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发挥德育的整体教育功能,融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教育为一体,以唤醒和培养大学生的理想、情操、良知、信念和完整人格,使道德规范成为他们的内在约束力。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探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网络作为现代人生存的另一个空间 ,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性、生动性 ;(2 )传播方式快捷性 ;(3)超越时空性 ;(4 )信息占有公平性 ;(5)网络交往的自主性 ;(6 )互动的间接性。这些特点对学校德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包括对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和德育效果的影响。面对网络环境 ,学校德育必须作出积极回应 ,首先教会学生进行选择 ,其次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最后要发挥校园网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唐勇 《中国德育》2007,2(2):52-55,69
大学生道德教育应该从德性培养着眼,从德行塑造入手才可能具有实效性。培养大学生德性,塑造大学生德行要想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需要将学科知识教学还原为文化教育,营造一个具有历史连贯性的校园文化环境,设计有序的校园活动,注重大学生德性形成的经验性学习。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园化在高校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独具的感染作用、体验作用、导向作用、熏陶作用和潜移转默化作用,发挥着大学课堂教学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高校在加强校园化建设中要注意易被忽视的问题,重视优化物质化环境建设,加强心理效应研究和规章制度建设,以充分发挥校园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