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农民的利益的愿望出发,没有地主的土地,辅之以赎买政策,分配给农民,实现了土地农民所有制,受到农民的欢迎,使解放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由此,中共由弱变强最终战胜了国民党。  相似文献   

2.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农民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没收地主的土地,辅之以赎买政策,分配给农民,实现了土地农民所有制,受到农民的欢迎,使解放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由此,中共由弱变强最终战胜了国民党.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继续实行"三三制"政策.直到战略决战阶段到来时,才终止执行这一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实行"三三制"政策,对于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但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又具有不同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若干特点,因而呈现出曲折和复杂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革命战争中,中共军队以优待俘虏而闻名。自红军时期开始,就实行不打骂俘虏、不愿加入红军的俘虏发给路费遣散回家的开明政策。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俘虏政策发生了转变,俘虏的所有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不再实行遣散和释放,而是实行思想改造,最终编入人民解放军,这主要是为了补充兵源和后勤保障的人力资源,强化政治宣传以进一步瓦解国民党军队,同时也是因为当时的客观条件,更好地保护俘虏免受国民党部队的虐待。  相似文献   

5.
解放战争时期 ,中共通过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 ,制定和实施政治上团结和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一系列政策 ,扩大和巩固了中共领导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孤立了国民党反动派 ,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 ,顺利完成了革命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这些政策对当前我党对待非公有制经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在解放战争各个阶段的方针主要有:1、“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2、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的方针;3、夺取全国胜利的纲领、方针、政策;4、“转变”的方针。  相似文献   

7.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中共党人在探索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过程中,经过艰辛努力,最终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土地革命路线。由于中共自身成长的特殊经历,战争因素及共产国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有过许多失误,犯了“左”和“右”的错误,其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护民族工商业政策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三个阶段。它不仅为我们党在政治上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奠定了基础,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作了准备;而且也为建国后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作了政策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其本质作了科学分析,制定了正确的对美政策和策略,这就是:在战略上,明确地和坚决地反对美国政府扶蒋反共、助蒋内战、变中国为美国的附庸的方针,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对付美国可能发动的军事干预作好准备;在具体策略上,则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有变化,既有针锋相对的斗争,也不放弃与美国发生联系的机会,乃至主张在平等互利原则基础上和外国发展通商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论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和土地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地政策经历了减租减息、征购地主土地和土地改革的演化过程,这种演化是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分不开的,通过这种演化,在陕甘宁边区的老解放区逐渐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在每次土地政策演化的进程中,陕甘宁边区政府都有相应的土地法规出台,边区的土地立法涉及到土地政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登记管理、土地司法等方面,内容相当完整,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边区土地管理的法制化程度已相当高了,这些法规在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土地政策的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其他革命根据地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土地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12.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但这一政策经历了"温和—激进—纠偏"反复调整的过程。学术界普遍认为这种反复是共产党的"政治谋略"或为了适应"革命形势"采取的。实际上土地改革反复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关系分布的不平衡,是土改政策反复的客观因素;中央与地方所处地区环境的不同及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是土改政策反复的主观因素;统一战线与放手发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是共产党土改政策反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期间,随着革命形势和斗争力量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土改策略,先,后进行了和平赎买和强制剥夺地主土地分给农民等土地改革尝试,最大限度争取革命力量,孤立敌对势力,最终迎来新中国的建立。这也为建国后的历次土地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七大确定在抗战胜利后要以适当方式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五四指示》为了适应战后复杂的政治形势,开始探索解决土地问题的新方式。1946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土地的政策。但这一政策没有在解放区普遍推行就于1947年5月被废止。在解放战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最终放弃这一政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不应否定当时实施有偿赎买地主土地政策的合理内涵。  相似文献   

15.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标志着中共土地政策的一大转折。当时,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它的土地改革对各解放区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对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地改革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本文就其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苏联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中、俄双方近年公布的文献档案材料,对中国解放战争期间苏联对华政策的矛盾性和变化作了新的分析,指出苏联对中国解放战争有过一定支援,但由于苏联领导人过高估计美国力量、过低估计中国人民力量,确首对中国革命有过限制和妨碍,中国革命是在冲破苏联领导人的限制之后取胜的。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策动了百万国民党军起义(包括和平改编),大大缩短了解放战争的进程,甚至有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路线。透过现象看本质,中共不仅在军事战场上采取了适宜的战略战术,而且宣传工作也体现了极高的艺术特色和时代魅力。主要表现在:宣传主体方面,依托健全的宣传组织机构,以严肃科学态度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内容方面,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宣传策略及方针,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宣传渠道和载体方面,以报刊、广播为主体,其他宣传形式为补充,辐射扩大自身影响;此外,宣传对象方面,通过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8.
二战结束前后,围绕着中国局势的发展,在美苏国共三国四方之间形成独特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关系的变化不仅影响着中国政局的演变,也冲击着东亚的国际形势。美苏冷战成为制约内战、制约国共关系变化的重要外因,但国共两党关系变化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它们各自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判断和有关的政策决定。当美国企图以美苏和国民党的暂时联合,达到孤立乃至消灭中共的目的时,中共对当时的内外形势做出深刻的认知分析,充分利用美苏国共之间的各种矛盾,借用一切于已有利的机会和力量,制定正确的策略方针,逐渐取得对国民党的绝对优势,赢得内战胜利。随着中共与美国关系的破裂,中共最终做出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抉择,美苏在远东的冷战就以中国为轴心而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解放战争时期干部读书制度的经验,指出其对现代干部读书学习的启示意义,认为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租减息政策简约易行,效率优先,以调整经济关系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平和务实地变革旧的土地所有制。减租减息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其理论和实践价值是深远的。这一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对于促进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